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

国际和国内的牧草状况
一、国际牧草生产与贸易概况
(一)国际牧草生产情况
1、国际牧草生产基本情况
(1)牧草产业地位
牧草属于作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牧草生产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地
位。

以美国为例,在20 世纪50 年代就将紫花苜蓿列入战略物资名录。

美国牧草年产值约
110 亿美元,仅次于玉米和大豆。

草产业已成为美国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发展健康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改良中低产田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面积和产量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牧草生产的主要国家,2009 年,美国牧草种植面积为2435.4 万公顷,产量 1.52 亿吨;青贮玉米面积为241.4 万公顷,产量 1.12 亿吨;
加拿大牧草种植面积为737.9 万吨,青贮饲料干物质产量约万公顷,产量3043.2
220 万吨。

万吨;澳大利亚各类干草产量超过650
(3)单产
国际上牧草平均产量高达种产量达1100 ~1400kg/hm2
7500 ~10000kg/hm2。

,并形成专业化的草种生产产业带,草
(4)牧草品质
国际牧草发达国家牧草品质较高,牧草收获田间损失在5% 以下,贮藏损失在3% ~5% 。

以美国紫花苜蓿干草为例,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6% ~20% ,虽苜蓿品质分为 5 个等级,但一级品苜蓿干草占到全部苜蓿干草产品的70% 以上,粗蛋白含量18% 以上。

2 、国际品种结构和加工情况
根据牧草原料的不同,草产品分为紫花苜蓿、猫尾草、燕麦、黑麦草、高羊茅、苏丹
草、狗牙根,以及豆科和禾本科混合干草等产品。

全球生产加工的草产品主要包括干草
(hay )、青贮饲料(silage )、草块与草颗粒(cubes )、草粉(meal )、秸秆(straw )和叶蛋白(leaf protein concentrate )等六大类。

(二)国际牧草贸易状况
国际牧草贸易主要有苜蓿草粉及颗粒(19.4% )、苜蓿干草(9.9% )、秸秆及谷壳(12.8% )、非豆科干草(8.2% )等。

2008 年,国际牧草产品贸易量为694.40 万吨,贸易额(22.89 亿美元)比1962 年增加了近87 倍。

参与牧草产品贸易的国家也由1962 年的60 个增加到2008 年的180 个,牧草产品国际市场日趋活跃。

二、国内牧草生产与贸易概况
(一)国内牧草生产状况
1、国内牧草生产的基本情况
(1)在国际牧草生产中的地位
与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牧草产业非常落后,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生产的大部分豆科牧草产品质量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生产分布
总体分为 5 大优势区域,即东北、华北和西北草产品生产加工优势产业带,青藏高原
和南方草产品生产加工优势区,牧草生产的“一带两区”已初步形成。

未来还有可能在海河低
平原、黄河沿岸、黄河三角洲、苏北沿海平原和淮北平原区的盐碱地、滩涂地等区域形成规
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牧草生产。

(3)面积和产量
2009 年,牧草种植面积为1200 万公顷,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近280 万公顷,干草产量2300 ~2500 万吨。

(4)单产
牧草平均产量较低,仅为4500 ~6000kg/hm2 ;且还未形成专门的牧草生产种子带,草种生产还不规范,草种产量低,单产仅500 ~600 kg/hm2 。

(5)品质
牧草品质较低,牧草收获过程中田间损失高达20% 以上,贮藏损失高达10% ~15% ,平均粗蛋白含量为13% ~16% ,80% 以上的苜蓿草产品质量仍为三级品。

2 、品种结构
用于牧草生产的种类主要有紫花苜蓿、羊草、高羊茅、老芒麦、披碱草、燕麦、猫尾
草、紫花苕子、黑麦、多花黑麦草、青贮玉米、沙打旺、苏丹草、聚合草、象草、王草、杂
交狼尾草、红豆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菊苣、饲用高粱等,其中紫花苜蓿产品占90%
以上。

紫花苜蓿和羊草是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多花黑麦草是南方地区的主栽品种之一,
燕麦是青藏高原的主栽品种之一。

3 、加工情况
全国牧草生产加工企业共有450 多个,其中设计加工能力 5 万吨以上的35 个,占8% ,设计生产能力 1 万吨以下的98 个,约占21% ,设计加工能力10 万吨以上的9 个。

总设计生产能力500 多万吨,总实际生产加工量仅100 多万吨。

牧草产品品种结构中,77% 左右的草产品为草捆,2% 左右为草块,8% 左右为草颗粒,7% 左右为草粉,6% 左右为其他草产品,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竞争力。

(二)国内牧草贸易状况
总体来看,我国牧草产品国内市场短缺,处于净进口状态。

1 、出口贸易
牧草产品出口总体呈先增后降趋势。

1972 年出口量为0.01 万吨,2000 年达到最高峰,
出口量达41.39 万吨,此后开始下降,2007 年出口量为9.3 万吨,占世界牧草出口量的 1.9% ,出口价为124.70 美元/ 吨出口的牧草产品主要包括苜蓿草粉及苜蓿颗粒、秸秆和其他草料产
品等。

2 、进口贸易
中国牧草进口量呈快速增加趋势,进口的牧草产品主要有苜蓿草捆、草粉及草颗粒、秸秆和
其他牧草产品等。

1972 年进口量为0.33 万吨,1996 年达到最高峰,为29.07 万吨。

此后开始下降,2007 年降到20.43 万吨,占世界牧草进口量的 3.01% ,进口价格为205 美元/ 吨。

但2008 年后,由于三氯氰胺事件的发生,优质饲草尤其是苜蓿进口量呈快速增长态势,
进口价格也上涨约300 美元/ 吨。

2010 年1-6 月我国进口苜蓿干草9.35 万吨同比增加422.90%
据荷斯坦网从海关总署获悉,1-6 月,我国进口苜蓿干草9.35 万吨,同比增加422.90% ,进口额为2,461.04 万美元,同比增加360.30% 。

1-6 月平均进口价格为263.29 美元/吨。

6 月进口 1.0
7 万吨,同比增加160.40% ,进口额为289.47 万美元,同比增加160.50% ,其中从美国进口 1.00 万吨。

6 月平均进口价格为271.76 美元/吨。

经过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的超常速发展,我国奶业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改
善居民营养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然而,2008 年发生的“三聚氰胺”事件,对我国奶业产生了致命冲击,几家大的龙头企业营业额骤降一半以上,至今仍然在崩溃边缘挣扎。

回顾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既有客观上奶牛品质良莠不齐、饲草料质量不高、饲养管理总体粗放、政府监管缺失等原因,也有主观上奶业企业过度竞争、部分环节的经营者缺乏诚信等
原因。

但本文认为,本次奶业危机发生的根源,在于国内蛋白饲料不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导致真实乳蛋白达不到标准,出现大量添加“三聚氰胺”现象。

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这种
现象,全面提升我国奶产业素质,必须首先解决蛋白饲料不足的问题。

苜蓿草作为一种蛋白含量较高的优质豆科牧草,积极推动牧草产业发展无疑在解决这一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功
效。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