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 第七章 宗教文化PPT课件
中国旅游地理彭淑清版 第七章 宗教文化PPT课件
三)佛教的经典和标记
佛教经典为《大藏经》,其内容包括经、律、论三藏。故 又称《三藏经》。 藏传佛教大藏经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 《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丹珠尔》意为论语部。 藏传佛教大藏经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组成。 《甘珠尔》意为佛语部,《丹珠尔》意为论语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国的宗教概况及宗教政策
(一)中国的宗教概况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 历史上的历代统治者对宗教采取支 持、扶植的宽容态度,但从来没有 哪个宗教曾占有“国教”的地位,且我 国的宗教人口只占少部分 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一 起合称为中国的“四大宗教”
(二)中国的宗教政策
佛教的标记有法轮 (见图7.1)、“卐” (有左旋和右旋两种) 字和莲花。法轮是全世 界公认的佛教的标志, 意即佛之法轮如车轮辗 转可摧毁众生烦恼。佛 教的旗帜或佛像的胸间, 往往有“卐”标记,武 则天将其定音为“万”, 意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或 燃烧的火,后作为佛教 吉祥的标记,表示吉祥 万德。莲花也是佛教的 标志,莲花出淤泥而不 染,象征佛教的清净庄
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为了加 强国际统一战线,我国用法律的形式保护正常 的宗教活动,努力促进国际间宗教信徒的友好 往来。我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 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 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 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 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 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卢舍那佛 释迦牟
(2)三世佛(又名 竖三世佛)。三世佛 从时间上体现佛的传 承关系,表示佛法永 存,世代不息。指过 去、现在、未来三世 佛。过去佛指伽叶诸 佛,寺院塑像中一般 指燃灯佛;现在佛为 释迦牟尼佛;未来佛 为弥勒佛
(3)三方佛(又名横三世佛)。 三方佛体现净土信仰。佛教称世界 有秽土(凡人所居)和净土(圣人 所居佛国)之分,每个世界有一佛 二菩萨负责教化。世界十方都有净 土,但最著名的净土为西方极乐世 界、东方净琉璃世界和上方的弥勒 净土。
3.罗汉 全称阿罗汉,即 自觉者。已灭尽一切 烦恼、不食人间五谷、 应受天人供奉者,他 们永远进入涅槃不再 生死轮回,并弘扬佛 法。寺院中常有十六 罗汉、十八罗汉和五 百罗汉。民间传说的 济公也在罗汉之列。
4.护法天神
护法天神本是古印度神话中惩恶扬 善的人物,佛教称之为“天”,是 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神 有四大天王、韦驮、二王尊、伽蓝 神关羽等。
(1)四大天王。佛经称,世界的中 心为须弥山,须弥山四方有四大部 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 贺洲、北俱卢洲。四大天王住须弥 山山腰的犍陀罗山,其任务是各护 一方天下,故又称“护世四天王”。
五)佛寺的布局
中国佛寺带有明显的 民族特色,由数进四 合院组成,中轴对称。 中轴线上主要建筑 (依次有:山门(或 三门)、天王殿、大 雄宝殿、法堂、方丈 堂、藏经阁等,其中 的天王殿、大雄宝殿、 藏经阁为佛寺的主要 建筑。
第二节 中国的四大宗教
一、佛教 (一)佛教的产生、传播及分布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 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三大 宗教中创建时间最早。其创始人释 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 古印度北部(今尼泊尔境内)小城 邦国家迦毗罗卫国的太子
二)佛教的基本教义
第七章 宗教文化
知识要点
了解宗教的概念与起源
了解宗教与旅游的联系及中国宗教概况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产 生和发展的过程
掌握佛教、道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 经典和派别、供奉对象、宗教胜地。
第一节
宗教概述
一、宗教的概念
(一)宗教的定义 宗教属于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阶级社 会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社会发展的 产物。它支配人们的思想、心理和生活, 是以超自然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颠倒 和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的起源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 历史现象。
2.菩萨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其地位 比佛低一等,所以常立于佛的两旁。寺 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 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 萨。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 殊、普贤、观世音)、“四大士”(文 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和“五大士” (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至)
7.1 法轮
四)佛教供奉的对象
1.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译“觉者”、“知者” 、“觉”。佛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地位,有三 种含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小 乘佛教的佛即释迦牟尼,大乘佛教则宣 扬三世十方处处有佛。寺院经常供奉的 佛有:
(1)三身佛 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佛 或 卢舍那佛 毗卢遮那佛 尼佛
罗 汉 堂 配 殿 配 殿 西 配 殿 鼓 楼 楼
藏经阁 配 殿 配 殿
僧
舍
方丈室
法
堂
图 7.4
东 舍 配 殿 东 天王殿 钟 楼 2 楼 学 事 山 门 业 上 汉传佛寺的平面布局 的 大雄宝殿
六)佛教的教派和节日
1.佛教的教派 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发展于中国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 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民族 文化及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 佛教形成了三个派别,即汉地佛教 (汉语系、大乘佛教)、藏传佛教 (藏语系)、云南上座部佛教(巴 利语系、小乘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谛”,所谓“谛”即“真理”的意思。 1.苦谛 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全无幸福欢乐可言。 2.集谛 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生 所具有的情欲,由于人的欲望,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带来一连串 苦恼。 3.灭谛 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灭除情欲,无所追求,无所欲望,便可脱离 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槃的境界。 4.道谛 道谛即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 具体分为“八正道”(正见、正思、正悟、正业、正命、正精进、 正念、正定)、“十二因缘说”(无明、行、识、名色、六处、 触、受、爱、取、有、生、死)、“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 无我、涅槃寂静)、“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