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4.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中对人类生命安全或财产构成危害的极端事件或条件。

自然灾害包括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还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利用地球资源的过程与自然界的天然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灾害对任何人类社会都是负资源。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是严峻的。

环境问题源于自然因素(如自然灾害等)及人类行为(如气候变暖、荒漠化、污染等)。

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存在差异,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也不相同。

掌握区域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分布规律,才能提出应对自然灾害和整治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当地有哪些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还要学会根据资料分析某一类或几类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

根据环境问题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同区域会制定不同的环境保护措施,获得不同的成功经验。

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系。

本条“标准”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根据资料了解当地环境保护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不要求学生综合分析当地所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例如,贵州省从生态环境的恢复入手,通过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重点防护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区保护与恢复、森林抚育、林业绿色产业、绿色通道等十大工程,促进生态建设,减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灾害的危害,学生对上述十大工程没有必要作全盘了解,侧重了解其中一种即可。

一个区域的资源有很多类型,不同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不同。

本条“标准”要求学生根据某一类或几类资源利用的资料,了解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例如,贵州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能资源和旅游资源,但水资源利用较为困难。

在长期的区域发展实践中,贵州积累了许多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的成功经验,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的良性发展。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

为配合正文内容,安排了“贵州在中国的位置”、“贵州地形分布”2幅地图。

教材P.93~94安排了一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贵州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贵州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在“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扼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石漠化现象,分析石漠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教材P.9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在“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

为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应如何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教材安排了“贵州的石漠化治理”的“阅读”材料;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移民对石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教材P.96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

上述“阅读”和“活动”内容都是紧扣课标要求安排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为配合正文内容,引导学生走近贵州著名的旅游景观,教材安排了“黄果树瀑布与织金洞”的“阅读”材料。

教材P.98安排了一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这个“活动”也是对“自然地理概况”中的“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中的“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个内容的呼应;“活动”2引导学生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立体农业的“五子登科”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活动”3引导学生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合理利用旅游的成功经验,巧妙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提纲一、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特征2.气候特征3.资源特征二、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1.主要自然灾害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三、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1.生态环境恢复措施2.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四、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1.建设水利基础设施2.建设煤电基地3.大力发展旅游业四、教学建议新课导入:方案①:图片导入:展示黄果树瀑布、遵义会议旧址等景观图片,引导:你知道这些著名的旅游地位于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②:地图导入:展示贵州省地图,引导:这是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③:谚语导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某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自然地理环境的写照,你知道这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吗?(贵州)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贵州。

方案④:过渡式导入:前面,我们了解了西部地区干旱省区的代表——新疆,今天我们来了解西部地区湿润省区的代表——贵州。

【自然地理概况】教学导入:直接导入:要了解贵州,就必须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过程: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贵州在哪里。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6、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位于中国的什么部位?是否濒临海洋?(2)说出贵州大致的经纬度范围。

(3)找出与贵州相邻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归纳:贵州位于我国西南部,为内陆省份;贵州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低纬度地带;贵州周围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相邻。

过渡:贵州地形有何特征?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的主要地形类型是什么?贵州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什么?(2)根据高度表和河流流向,判断贵州的地势特征。

(3)完成P.93“活动”1。

(4)贵州省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地貌,这种地貌的名称是什么?这种地貌对地表起伏状况有何影响?归纳: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由于地势差异大,山地气温的垂直差异大,往往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过渡:贵州位于南方地区,贵州气候具有南方地区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贵阳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说出贵阳的气候特点。

贵阳参考气候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 5.1 6.611.016.119.622.223.923.620.616.311.87.4降水量(毫米)20.520.132.887.6164.6225.2177.0126.8100.197.547.418.1归纳: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3~94“活动”2。

归纳:地势对贵州平均气温和局部地区的气温影响很大。

由于海拔较高,贵州夏季较凉爽;贵州纬度较低,使得贵州冬季平均气温不低。

过渡:在这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贵州的河流有何特征?课堂练习:引导学生读图8—57,完成下列任务。

(1)找出乌江、北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观察它们的大致流向。

(2)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富,请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地势差异显著,落差大)(3)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河”、“无尾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暗河众多)(4)贵州降水丰富,但是许多地方水资源非常短缺,这是为什么?(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容易渗漏;地表起伏大,容易流失;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蒸发强等)归纳: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过渡:除了水能资源丰富外,贵州还拥有许多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

课堂活动:展示贵州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矿产资源的特点。

归纳: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教学导入:方案①:过渡式导入:贵州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当地人们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自然灾害。

在利用自然资源时,人们不合理的行为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

我们一起来了解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贵州滑坡、泥石流、干旱、冰冻等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生态破坏的图片。

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

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贵州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2)贵州主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3)造成贵州石漠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归纳: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当地山高坡陡,地形起伏大,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影响贵州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干旱、冰冻、冰雹等气象灾害。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94“活动”。

归纳:石漠化发生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出在“毁林开荒”这一环节。

不合理耕作、滥垦乱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矿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协调当地人地关系,既要采取措施减少人类不合理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又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教学导入:方案①:过渡式导入:在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石漠化。

石漠化现象进一步加剧了贵州耕地资源不足的矛盾。

为了协调当地人地关系,贵州应采取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

方案②:图片导入:展示教材“石漠化治理前”和“石漠化治理后”图片,引导:当地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导致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正文相关内容和P.95“贵州的石漠化治理”材料,说一说贵州为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归纳:贵州治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的有效措施:(1)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生态环境恢复措施;(2)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市的建设;(3)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果、药)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如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