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下《动物》单元的第一课。

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出学习对象,同时也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动物园等各种渠道都耳濡目染,所以如何利用这种浓厚的兴趣发挥到对动物的有序观察研究中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
的。

在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在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动物卡片、标本、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
1.根据你看到的图片,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动物?(PPT分别出示教材23、24页上的长颈鹿、斑马、大熊猫)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它还有哪些特点吗?
2.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说说它是怎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它生活在哪里?它的皮毛颜色如何?……)
3.(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动物,还要出示一些不常见但非常有特点的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探索兴趣,也为后续学生的自主观察描述做铺垫)
二、探究: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出示实体动物(蜗牛、蚂蚁、金鱼)和标本(鸟、蝴蝶、兔子),让学生分组观察一种动物。

2.要求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这些动物(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特别要画出显著的特点,教师最好先进行范画,尽可能给予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记录习惯)
3.小组展示活动手册的记录,并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多样:
(1)你们组画的是哪个动物?你们画了它身上的哪些结构或者特点?
(教师要适时引导动物身体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鸟的翅膀有什么作用?蚂蚁的触角可能是用来干嘛的?……)
(2)猜猜它是谁?
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
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
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研讨: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
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

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拓展:用橡皮泥捏个小动物
1.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2.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教学反思】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形成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分组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动物的特点。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期望学生发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在观察完动物的外形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动物。

本课是学生首次用画图的方法来记录、描述一种动物。

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记录表的左边,提示了画一种动物的步骤。

这是在教学生如何进行绘画。

这一记录活动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绘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最画得真实。

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画,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记录习惯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