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5 氧化铜的还原
一、复习要求:
1、记住H
2、C 、CO 还原CuO 的化学反应原理。
2、知道H 2、C 、CO 还原CuO 的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比较其实验装置的异同。
二、基础知识回顾
H 2、C 、CO 还原CuO 的比较
、试管口略向 斜。
、导气管要伸入试管 部,在CuO 紧贴试管上方内壁。
、先通氢气一会儿后再 。
、停止加热后要续 ,直到试试管口略向 斜。
加热时要先均匀受
热,后固定在 部位加热。
停止加热时应先 再 。
、 要确保整套装置不漏
气。
、先通 一会儿后,方可对 加热。
、结束时先撤 处的三、重点疑点讨论
1、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为什么实验开始时,先通氢气再加热?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为什么要点燃尾气?
3、上述三个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有什么异同?
四、解题方法指导
例题1 由三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在120℃时进行如下图的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是:①处玻璃管内固体逐渐变成蓝色;②处石灰水不变浑浊;③处玻璃管内固体逐渐变成红色,并在管壁有水珠出现;④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试确定原混合气体的组成。
〔分析〕:
〔答案〕:
〔启示〕:本题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不然,把整套装置拆成4部分,然后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例题2 如右下图所示,X是CO、H2和CO2的一种,将X通入装置进行实验,(加热时,用酒精灯或喷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X为CO时,实验过程中A处观察
到的反应现象为,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
(1)若实验时A、B中无反应现象,
C中出现浑浊,则X为。
(1)若实验过程中B处物质由白变蓝,
则X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
〔答案〕
〔启示〕
五、知识能力训练
巩固知识
1、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有以下六步操作程序:①熄灭酒精灯,②通入氢气,
③加热,④停止通氢气,⑤继续通氢气,⑥检验氢气纯度。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⑥②③①⑤④
C、⑥④②③⑤①
D、④⑤①③⑥②
2、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氧化铜先变成亮红色,后又变成暗红色,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可能是( )
A、通入氢气量不足
B、加热温度不够
C、撤酒精灯过早
D、没有继续通H2到试管冷却
3、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与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有红色铜产生
B、都有氧化物产生
C、反应时都需加热条件
D、反应都属置换反应
4、木炭、氢气、一氧化碳分别跟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若木炭、氢气、一氧化碳三者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还原出铜最多
B、木炭还原出铜最少
C、氢气还出铜最多
D、木炭与一氧化碳还原出铜一样多
提高能力
5、氢气还原CuO的实验:
(1)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内黑色固体逐渐变为色,试管口有生成。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欲完成此实验,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数量有限):
稀H2SO4,氧化铜、锌粒、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塞,橡皮管,滤纸,火柴,纸槽。
学生甲认为这个实验不能完成,学生乙认为这个实验可以完成,试分析:
学生甲遇到的困难是。
学生乙用的方法完成了此实验。
6、下图中,a是纯净气体,b是黑色粉末为氧化铜或炭粉或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
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二氧化碳气体,在C处无变化,d的出口有可燃性气体导出,则b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是。
(2)若b中黑色粉末为氧化铜,实验中黑色粉末变为红色,C处无变化,则a为,
d中的现象为。
(3)若C中的白色物质变为黑色,d中出现浑浊,则a为,黑色粉末为。
7、下图是利用锌粒与盐酸反应制取纯净氢气,并用以测定水的组成的实验装置。
(1)装置B的作用是,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D中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E中放有无水CaCl2,用来吸收生成的水,若反应后D的质量减少1.32g,E 的质量增加1.485g,试通过计算求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
8、为了确定三种可燃性气体;CH4、H2、和CO(简称试验气),分别将它们在氧气中燃烧,把燃烧后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A、B两个洗气瓶(如右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液体是。
装置B的液体是。
(2)若装置A的质量增加,B的质量不变,
则试验气是,燃烧的化学方
程式为。
(3)若装置A的质量不变,B的质量增加则试验气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4)若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则试验气是,若B的质量增加mg,则A的质量增加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