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
莆田哲理中学物理组詹俊钦前言:
课程改革已经实行多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逐渐向探究式教学转化;并且,在党和政府部门从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教学设备和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教师的‘教’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也得到了培养。
但,在当代个性飞扬90后的学生身上,个别教师却略显力不从心。
今天我从教育心理学上分析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略举几例加以分析,兼与各位同行探讨
一、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就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
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产生因素:学习兴趣、成就和交往动机。
首先,学习兴趣即学生渴求获得知识与深入认识世界的积极倾向。
教师应该在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时就着手培养,特别是有些教师把必修1中绪论这一章节的内容忽略。
其实在笔者看来,绪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培养学生物理兴趣的关键所在。
例如,在本章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的现象或是问题:“曲线式射门(香蕉球)”“海市蜃楼”“穿越”“徒手辟砖头”等等,这些问题与90后学生的爱好或兴趣相近,可以吸引不少的学生。
接着,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强弱与志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影响志向水平的主要因素:①家庭的期望和要求;②过去的成绩;③能力与自信心;④与人对比效应。
笔者这里主要介绍第二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均有出试卷的机会,试卷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标准之一,但是成绩却是一部分学生兴趣的杀手,所以在试卷选题上要注意,让尽量多的学生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
如果整体上都没考好,那就要进行鼓动学生的学习,对于个别成绩较差或是退步的学生,应该帮忙学生一起找原因,争取下次能考好。
成绩的优良直接关系学生的物理学习动机。
最后,交往动机影响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积极性。
其实就是说学生喜不喜欢这个老师。
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包括老师的外表形象和上第一节课的内容。
②课堂中教学中略带幽默,不在言语上打击学生,眼神关注每一位学生,练习时略微指点一下。
③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可适当
顺着学生的想法去谈,当学生询问教师的私事时,可以半谈半避,保持一定的神秘感。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一致的,动机好效果则好,动机差效果也差。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考虑以下几点:①做可能获得成功的事;②激励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期望心理;③使学生产生愉快感;④进行难度适中的教学;⑤教学要保持新鲜感。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指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认识活动,自学调节自己的志趣和情感,循序渐进地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学生智力、体力和社会主义品德、审美情趣的发展,并为学生奠定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现在从下面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应该注意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
可分为以下六类:正迁移、负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垂直迁移、水平迁移。
现在我们以一道简单的题目来讨论这个问题:题目:一辆列车总质量为M,在平直轨道上以v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后一节质量为m的车厢脱钩,假设列车所受的阻力与质量成正比,牵引力不变,当后一节车厢刚好静止时,前面列车的速度多大?
解析:本题运用的知识点是动量守恒定理;但是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另一种解题方法,即为运动学中牛顿第二定律。
本题就是属于学习迁移中的逆向迁移。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选择尽量简单的解题方法,注意克服学生的定势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合理的安排课程与组织教材; ②提高概括水平,强调理解; ③课内课外练习结合,提供应用机会; ④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防止功能固着现象,指导使用比较方法等); ⑤培养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如要有良好的心态,克服定势思维)。
2、教学中应该注意理解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
思维活动。
理解与概念和问题都有密切关系,有时是互相重叠的。
的玻璃柱体,其横截面是圆心角为90°、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以45°入射角照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只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
(1)求该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2)圆弧AB上有光透出部分的弧长为多少?
解析:本题的第二问是最容易出错。
学生在解题中会误认为圆弧AB上的阴影部分是由于光的全反射造成的,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其实在本题中还包含了因光的折射而到达不了的阴影部分,这就是学生在理解问题时,会遗漏的部分。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概括水平,让学生注意理解题目中的直接条件、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和多余条件。
题目中如果有隐含条件或临界条件的,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3. 教学中应该注意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课堂管理时常出现的问题有:①学生愈安静则学习效率愈高; ②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生对其命令的绝对服从; ③学生的行为代表其品德。
根据课堂上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意志状态,定势状态与思维状态,可将课堂心理气氛分成积极的、消极的与对抗的三种类型。
如果老师碰到消极和对抗的课堂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1.使用信号制止不良行为;2.邻近控制;3.提高学习兴趣;4.使用幽默;5.安排余暇;6.劝离课堂;7.移除诱因;8.提出要求。
三、测验
测验是用以测量个体的行为或作业的工具。
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测验有试卷考核和实验操作两种类型。
测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学习动机有间接的影响。
曾经碰到一个这样的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作业及时完成,但是成绩一出来就傻眼了,接下来,这女生都是考一次哭一次,成绩稳定退步中。
其实这学生已经陷入了死循环中,对于这类学生应该以心理辅导为主,首先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加以学习过程的阶梯式训练,培养发散性思维,老师
要时刻关注该生的学习信心,排除心理障碍,逐步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面对现在90后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与时俱进,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互相促进,最终实现理想。
所以教学既要适应学生年龄特征,又要尽可能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的同时,促进个性才能的特殊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