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认识和理解论文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认识和理解论文

学生课程论文(设计)题目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认识和理解师学院教务处制要求:你可以从以下三个备选主题中选择一个主题作为论文切入点,题目自拟,不少于3000字。

备选一:请结合自我与人格的相关知识,写一篇自我分析报告。

备选二:请结合爱情相关理论,阐述你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观点与认识。

备选三: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的认识与理解。

*电子稿和打印稿一并提交,格式要求:正文为小四号宋体,行距为22磅。

页边距为上下左右各25mm。

页脚居中插入页码。

(注意:蓝色字体部分不打印)人们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素质。

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加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不仅可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且可为其毕业后尽快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大学生健康成才,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

但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也有它在的规律性,即依据一定的交往原则。

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能在交往中掌握和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

1、正直原则。

主要是指正确、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

决不能搞拉帮结派,酒肉朋友,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

2、平等原则。

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人格上的平等,他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他人自我尊严两个方面。

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是两心相通的桥梁。

交往必须平等,平等才能深交,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

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根本特征就是平等,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贯彻平等原则,就是一澳求在交往中尊重别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别人的感情。

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取决双方,既要自尊,又要彼此尊重。

3、诚信原则。

指在人际交往中,以诚相待、信守诺言。

在与人交往时,一方面要真诚待人,既不当面奉承人,也不在背后诽谤人,要做到肝胆相照,襟怀坦荡。

另一方面,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事情要尽量做到,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拥戴,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

马克思曾经把真诚、理智的友谊赞誉为“人生的无价之宝”。

古人也说,“所至,金石为开”,“心诚则灵”。

其诚是换取友谊的钥匙。

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写道:“只有抛掉虚伪,以诚相见的人际关系,才识最有力、最美好、最崇高的”。

4、宽容原则。

在与人相处时,应当严于律己,宽容待人,接受对方的差异。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交往中,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如“眼睛里容不得一粒沙子”般斤斤计较,苛刻待人,或者得理不让人,最终将会成为孤家寡人。

另外,要有宽容之心,还须以诚换诚,以情换情,以心换心,善于展再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回柳暗花明,豁然开朗。

5、换位原则。

在交往中,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事方式,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个性方式等,从而真正理解对方,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互补互助原则。

这个原则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项基本原则理由玉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独立,依然出在以学为主的学生时代,因此互补性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

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容。

往往我们会发现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能够相处配合的较好,而能力非常强的两个人倒并不一定配合相处得很好。

所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常常,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网络给计算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计算机得到了新的生命。

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对外交往、信息沟通等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也正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并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生存、学习、生活和成才。

网络在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新的平台的同时,也伴随产生了网络心理障碍、社会交往能力的弱化等问题。

以下我将介绍大学生使用网络交往的利与弊:网络社交平台在大学生人群中得到广泛的运用,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对于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下面为大家详细的介绍大学生网络社交的利与弊。

随着电脑网络的迅速扩和强力渗透,预计在不远的将来,上网将象看电视一样成为普通人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容之一。

电脑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和人际交往工具,正在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并且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健康发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就目前情况来看,电脑网络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涉及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情感宣泄、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心理健康援助和提高正常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某些由电脑网络引发的心理障碍、情感冲突和安全焦虑等方面。

一、电脑网络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一)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子,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相关实证研究也表明,人际关系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

一个缺少朋友,不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一定是心理不够健全的人。

不同学派的学者,无论是在心理疾病的原因探讨还是心理治疗技术的研究中,都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

沙力文认为精神病包括人际关系中不适宜的整个领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童年人际关系被破坏,从而产生严重的焦虑感,导致精神的分裂。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者那里,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二者的关系问题更是被看作心理健康和治疗研究的中心问题。

他们认为,自我实现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知心理学倾向的学者们则主要从人际问题解决方面对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人际关系冷漠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日趋严重的一种社会病。

人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孤独地出没,急切需要快捷便利而又自由的交际方式。

网络交往使得人们的交往空间扩大,人际沟通的时效性、便利性和准确性提高,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传统交往方式下,个体的人际交往常常囿于实际生活中狭小的生活圈子。

网络社会的人们却可以跨越千山万水,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让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小小的村落,真正实现“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它可以让人足不出户在数秒之间找到多年挚友般的倾心感受,而免去了彼此的客套、试探、戒备和情感道义责任。

同时,由于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特点,学生网民间一般不发生面对面的直接接触,使得网络人际交往比较容易突破年龄、性别、地位、身分、外貌美丑等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更为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

电脑网络不仅使一般的社交便利性提高,社会圈子扩大,而且解决了某些具有特殊困难和阻碍人们的社交问题。

例如,今年的SARS横行,中小学生在家中利用网络学习、交往、聊天谈心。

又如一个严重的面部烧伤病人,可能因为变形的面部使得很多人不愿或不敢接近;一位行动不便者可能囿于一隅无法让自己走入他人的生活圈子;边防哨卡的士兵可能因为交通不便和职责原因,无法与外界沟通……,电脑网络为这些特殊的人们提供了人际交往的全新天地。

此外,电脑网络也可以作为某些社交恐怖症患者系统脱敏治疗过程中的初级训练工具。

让他们首先通过电脑网络与他人进行无须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和沟通,建立起人际交往的信心,随后再进行现实的人际交往训练。

(二)为个体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途径现代心理治疗理论非常重视宣泄在心理健康维护和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咨询和治疗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受到压抑的心理症结提供宣泄和释放的渠道。

但是,由于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很多国人在遇到各种烦恼和心理问题时, 往往没有勇气或不习惯找心理医生,也不愿意向身边熟悉的人倾诉。

这种忌“心病”现象和“家丑不外扬”的普遍心态显然不利于个体心理问题的及时解决,也不利于个体心理健康。

电脑网络的匿名性特点为学生网民不良情绪的及时释放和网民之间的情感帮助、心理支持提供了新渠道。

(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目前互联网上的心理健康站点主要包括高校心理学系主办的站点或主页、网络心理医院站点或主页、个人创办的专业心理或主页、心理学杂志社的站点或主页以及其它的心理专栏等。

其中,由国高校心理学系主办的站点或主页,如师大学心理学系()、华东师大心理学系()等。

国网络心理医院站点或主页,如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医科大学第六医院,)、中德心理医院()等。

国以心理学为主题的个人主页如( shanghai window./shanghai/health/ psyche/, 舒伟洁医师的个人主页)心理健康特快、阿尧心理咨询网\知心姐姐(.foreversister.)等。

这些心理学的专题或主页尽管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它们都自觉担负起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心理援助的责任。

其主要容涉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状况自测、网络方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医院和心理医生的介绍及求医预约、心理健康研究动态等。

虽然由于经验、人手和资金等诸多因素所限,这些或主页的容还不十分充足,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是,由于它们既方便快捷而又具有较好的性,因而受到网民的广泛青睐,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网民的心理健康辅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提高学生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低层次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没有心理疾病症状,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是指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或“自我实现”。

因此,即使是正常人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意味着个体各种心理素质和谐发展。

网络生活有助于提高网民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性,不断提升网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网上各电子的个人主页为学生网民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新天地。

如我校外贸专业的学生利用电脑网络设计的《班级特色专刊》受到专家的好评。

很多学生网民都深深体会到网上创作带来的乐趣。

这种网上创作激发了学生网民的兴趣和创造性,锻炼了他们的能力,提高了许多学生的自信心,也出现了某些好的艺术作品和思想成果。

二、电脑网络对学生网民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由于网络正处于飞速发展的上升时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 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网民个人心理素质因素的差异,因而网络也难免会给网民的心理健康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心理学界的足够重视。

(一)电脑网络引发的各种心理障碍1、网络成瘾症网络成瘾症与吸烟、酗酒甚至吸毒等上瘾行为有惊人的相似:一上网就兴奋异常,上不了网就“网瘾难耐”。

其典型症状是:整天沉溺于网络,甚至不吃不喝不睡,通宵达旦,导致体能下降、生物钟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情绪低落、思维模糊、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 出现体能衰竭或精神异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