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一中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与管理办法
为加强教师用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信息化教学步伐,使笔记本电脑更有利于服务教育教学,学校在笔记本电脑《使用协议》的前提下,现就教师用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管理作如下规定。
一、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与管理
1、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权、保管权归教师本人,但必须服从学校的统一安排,不得转送、转卖给其他人。
2、笔记本电脑主要用于满足教师制作课件、教育教学等工作需要,上班时间不能用于游戏、聊天、看影视节目、炒股、赌博等其他与学校工作无关的事。
3、教师必须经常在教学工作中使用笔记本电脑,按教务处的要求完成备课、授课等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其功能。
4、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学习培训,尽快使教师熟练掌握笔记本电脑的使用方法。
教师要充分利用电脑及多媒体设备进行电化教学,全面采用电子备课,充分利用课件资源或自制演示文稿上课。
工作日须将笔记本电脑带到学校,将教育网设臵为首页,每天开启电脑,主动浏览接收教育网、校园网的各类信息、资料,完成远程教育学习任务,以便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5、积极参与学校网站建设、教师博客、班级博客建设,参与学科交流群中教育教学的交流与讨论,积极上传教育教学随笔,指导学
生网上搜索、发布资料,通过“家校通”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及建议。
6、在保修期内笔记本电脑损坏,属厂家保修范围的由厂家负责,厂家保修之外的维修费用由笔记本电脑使用者承担。
二、教师使用情况检查
1、学校将通过随堂听课和其它途径调查笔记本电脑用于教学的情况。
2、不定期的检查教师课件制作情况,教师每学期至少制作四份课件,同时上交到信息中心。
3、教师要多开展多媒体教学,要求45岁以下教师每周至少一节多媒体课,45岁以上(含45岁)每学期不少于十节。
4、本学期起,鼓励教师进行电子备课。
凡参加电子备课的教师,需按学校电子备课方案执行,电子备课将作为教学检查的必备内容之一。
西宁一中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九月
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班班通教学设备的规范化管理,确保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正常有序使用并能发挥最大教学效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保障学校固定资产不流失,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多媒体设备管理使用制度。
一、班班通教学设备的管理规定
1.班班通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是学校财产。
2.班班通是作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备课、上课和教学管理之用。
二、班班通教学设备的保管与使用
1、班班通教学设备产权属于学校,要在学校固定资产账上进行统一登记(品牌、型号、配臵及产品序列号等),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更换配发的班班通教学设备及其配件,不准将班班通教学设备借出校外。
2、学校为教师配备的班班通教学设备供教师教育教学、交流讲学使用,不作他用。
3、做到明确责任,管理到人。
原则上由班主任保管,学校要建立定期巡检制度,每月进行一次常规巡检,每学期进行一次集中检查。
4、学校为教师配发的笔记本电脑,教师在享有使用权的同时,负有妥善保管的责任,在移动、携带和使用中,应小心爱护,精心使用,谨防丢失和损坏。
5、学科教师到班级上课,负责完成笔记本电脑与投影机、闭路电视等教学设备的正确连接,下课时,授课教师应按规定的操作顺序
和关机要求,负责安全关闭投影机、电脑等教学设备。
6、班主任教师要经常对班班通多媒体设备进行护理,教师要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设备损坏。
7、使用笔记本电脑的教师必须严格遵守我校电脑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的损失与赔偿责任。
1、凡因个人非正常使用、保管不善、自行拆装、维修所造成整机损坏或丢失的,由当事人按该设备购买时的价格进行赔偿,并进行违规处理。
2、班班通多媒体设备配件如人为损坏或失职丢失的,由当事人按同一品牌、相应规格的配件价格赔偿,如无相同品牌,按市场上相应规格的其他品牌配件价格赔偿。
3、赔偿责任适应于保管及使用的所有教师。
西宁一中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九月
电子备课管理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电子备课管理,规范电子备课程序,充分发挥年级组教师集体的智慧,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共享,切实提高电子备课的实效,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率,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电子备课特作如下规定:
一、电子备课的指导原则
各教研组、年级组及任课教师在开展电子备课时,必须认真贯彻以下原则,创造性地备好课。
1、目的性原则。
电子备课要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为实现教学的整体目标服务,不能只追求案面形式的多样化。
2、实用性原则。
制作的教案内容要具体详实,便于操作,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搜集的素材等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相联。
3、集体性原则。
教师之间要通力合作,在教师个人备课、制作课件的基础上,加强和完善年级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集体智慧的作用,积极探讨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最佳设计方案。
同时,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方面,也要开展经常性的集体单元备课活动。
4、创新性原则。
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各任课教师应积极探求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最优化,并通过电子教案的形式反映出来。
努力探索更为实用、更为便捷、更能促进学生发展、更能体现新课改理念的新型的电子备课模式。
要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何最佳
使用媒体素材,优化课堂教学。
5、发展性原则。
教案的整体设计要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可行。
要注意使用多种教学媒体,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传递教学信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多元目标的达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6、艺术性原则。
在讲求实效的基础上,力求课件制作的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色彩明快,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语言文字简洁、规范、明了。
在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美的熏染。
二、电子备课的操作流程
1、合理分工,计划先行。
每学期初,由学校各教研组组长牵头,进行一次备课分工,制定学期电子备课进度表,把本学期全册内容以单元或一个完整课为单位,合理分配,具体落实到各年级组及任课教师,使每一位任课教师明确任务职责。
各教研组要及时汇总、上交学期电子备课进度表到教务处,便于统一管理。
2、精心准备,个人自备。
各任课教师在明确主备任务后,要广泛搜集资料,深入钻研教材,精确把握课文的重难点,充分预设课堂多样生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认真制作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
主备课教师必须提前一周把电子教案蓝本、多媒体课件等上传到学科交流群群共享中,方便组内任课教师阅览。
教导处负责并会同信息中心对任课教师电子备课情况逐一检查和登记。
3、组内研讨,集体备课。
同组任课教师在认真阅览主备教师的电子教案蓝本的基础上,要结合教材的编排体系,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课堂组织形式以及班级学情等,至少提出一点以上的改进意见,在集体备课时发言。
年级组长或学科组长要充分利用好每周集体备课时间,及时组织本年级任课教师开展单元备课,集体研讨,要事先确定主讲人,让主备课教师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策略以及设计意图等方面先行说课,再进行组内研讨,既建议达成共识,又倡导争鸣研风,尝试多样教学设计流程。
各任课教师在集体备课时的发言,由组长确定专人记录在册,同时要把发言记录附在电子教案蓝本之后,供给各任课教师共享集体资源,分享集体智慧。
4、结合学情,二次备课。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组内各任课教师要进行二次备课。
既要借鉴年级组集体备课的成果,又须融进自己的智慧,要凸现自己的教学风格,紧密联系自己执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学情,对电子教案蓝本作相应修改、点评、增删,调整并找到适宜于所执教班级特点的教学设计,以期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各任课教师在修改、点评、增删电子教案蓝本时,手写在旁边,做到字迹工整,内容详实,贴合学情,符合实际,设计实用、新颖且富有创意,并能体现多媒体课件在解决课堂教学重难点等内容时的使用情况。
5、跟进检测,教后反思。
在集中年级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教学实效如何,每个年级组或任课教师要及时跟进
检测机制,如课堂当堂检测、阶段性检测等,同时要深入反思课堂教学得失,在规定的教案表栏里手写好后记并提出改进意见,便于在下次集体备课时交流讨论。
对于课堂教学中典型个案,任课教师要及时撰写,注重积累,一学期初定3-5个典型个案。
在电子备课过程中,学校既要求定量主备的教师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资料和互联网络,努力提高首备教案质量,又要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制度,要求学科组教师全员参与,互动发展,倡导争鸣研风,尝试多样教学设计流程,同时要注重共享集体智慧,健全二次备课机制,复案修改、增删等要针对本班实际,能凸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讲求教后反馈及时、真实而又深度。
同时,为切实加强电子备课管理,规范电子备课流程,学校将组织相关部门、教师深入年级组了解情况,采用随机检查主备教师上传的定量主备教案质量,调阅教师电子备课本,重点检查补充、修改、增删、点评及教后反思等情况,深入课堂随机听课,参与年级组备课等形式,健全和完善电子备课制度,指归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西宁一中教务处
二〇一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