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高中阶段优等生的培养

浅谈高中阶段优等生的培养

浅谈高中阶段优等生的培养
高银利
在这里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
新学年第一天,罗森塔尔博士让校长把三位教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你们过去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老师。

因此,我们特意挑选了100名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组成三个班让你们教。

他们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们能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位老师都高兴地表示一定尽力。

校长又叮嘱他们,对待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样,不要让孩子或孩子的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后,这三个班的学生成绩果然排在整个学区的前列。

这时,校长告诉了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的最优秀的学生,只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最普通的学生。

老师们没想到会是这样,都认为自己的教学水平确实高。

这时校长又告诉了他们另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也不是被特意挑选出的最优秀的教师,也不过是随机抽调的普通老师罢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到,普通的学生在普通老师的精心培育下产生了不普通的效果,这的确让人惊奇,但惊奇之余,让我们更能深刻地认识到,优等生的身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在于老师的精心培育。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式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

教师的关爱和期待,是打开学生心灵的烛光。

合格的教师是不会以学生的智商高低、家庭条件、家长社会地位和学习成绩的优劣而区别看待。

因为每个人的禀赋、爱好、性格以及环境条件都不会相同,所以,各人的长处、缺点也会不一样,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公平、公正,从而促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生活充满兴致,对未来有所期待。

在一个班集体中,优等生是怒放的花朵,中等生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后进生是叶,而教师就是要使花蕾早日开放,绿叶充满生机。

根深、叶茂、花红是我们
追求的目标。

只要能做到早发现、早引导、多管理,优等生是可以培养的。

该如何培养呢?我认为应从五方面抓起:
一、苗子早发现精心培植创造良好土壤
优等生大多从小行为习惯较好,在小学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样的学生大多表现为:兴趣爱好单一,性格偏内向,玩乐交友不擅长,上课听讲认真,作业完成较好,很听话等等,这些特点很容易被老师发现。

找准优等生苗子后,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抓好班级管理,只有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形成良好班风学风:让学生勤学乐学;让班级有相互比拼,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竞争意识;有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这样,优等生的成长才有温床,才有发展的土壤。

二、勤于浇灌多方配合培育健壮苗子
偶有一二个科目成绩突出、一两次表现为成绩拔尖、行为良好算不得优等生。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更应该作多方面的努力,让优等生长期保持优秀。

虽然新的教学观强调要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从未否认“重点突出”,且先师们也曾提出过“因材施教”的观点。

对优等生多作一些观察,多作一些辅导,精力倾斜一点,恐怕也不曾违反了教育理论。

而且更让我们信服的一个真理就是“多一份汗水,则多一份收获”。

对学生尤其是优等生的培养正如老百姓搞种植,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在培养优等生的过程中更少不了教师的辛勤付出。

对于优等生,教师应多角度观察,多方咨询,获得学生的全面信息,如: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有什么困难,有哪些不足之处,在某个科目或某个知识点掌握不够好,哪些学习方法、行为习惯需要改进等等,积极协调配合学生家长、各科任老师,采取有效方法,给学生正确引导,让他们在学习上长足进步,在思想行为方面更出类拔萃。

三、削枝强干兴利除弊排除不良干扰
果农削枝为了强干,为了让果实结得又大又多。

教师对优等生也不能任意施压,以多做作业,多看书本或者以“你还不努力,某某要超过你了”这样的压力来“拔苗助长”,这样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

教师的方法应该符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以多鼓励、多引导为主,让其在轻松、活泼和乐趣中提高。

充分肯定学生积极的、正确的一面,正确引导学生改进消极懈怠的一面,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处于高中年龄段的学生,优等生常常受到其他学生的羡慕、嫉妒甚至打击、诽谤。

调皮的后进生经常让他们给自己做作业,也或窃取他们的学习用品等等。

大多数优等生面对这样的情况会不知所措,又不敢告诉老师,只得自认倒霉,严重者便从此一撅不振。

因此,班主任需加倍心细,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上多花力气,多做心理疏导,尽心帮助,尽量为优等生的进步排除不良干扰。

另外,家庭、社会的复杂情况有可能影响优等生的发展,教师还得经常性与其家长取得联系,知悉他们的课余表现,以便作合理引导。

曾听一位老师说起他的一个亲戚家小孩,在他的监督下成为了一句品学兼优的学生,就因家中有事耽搁了一周,回来时,这孩子已经染上“网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思想行为也变得极其怪异了。

就因为初中生的自控力较差,除了来自家庭、社会的影响外,有时还有来自自身的影响,如骄傲情绪和叛逆精神等等。

要排除干扰,确实需要来自家庭、教师和社会的多方努力。

四、认识自我设定目标立下青云之志
优生往往在学习上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我们教育者应予以保护和帮助发展。

但同时,有些优生对自己的不足往往认识不够,对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涵养、能力结构等综合素质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还有些优等生对自己某些方面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等等,长此以往,这都会妨碍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妨碍他们发展自己应有的才华,最终妨碍他们成长为老师和家长所期待的高素质的人才。

所以,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单纯的名次排位,通过认识古往今来的少年英才以及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课内外的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

一般说来,优等生都天资聪慧,能在学习上较为自觉与刻苦,如我班的一位优生把以回家完成作业为第一任务,同时他们的远大志向也是非常简单,学习好是最主要的。

为此,对优等生的培养,我们应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能在学习中“一专多能”,将来才能真正担当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重任。

所以,我认为引导学生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一是给他们推荐名人的传记读物,让“优生”们能在“保尔”的坚毅拼搏、“孔融”的关爱他人的美德中健康成长;二是借学校正在开展的“鸿雁志向教育”契机,让他们立下宏伟志向,向昭一中,云天化等校进发,将来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迈进;三是让他们假定自己将来的工作岗位,现在就为能胜任这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持之以恒快乐成长不断超越自己
“十年不知寒窗苦,一举成名天下扬”。

引导优生形成坚韧意志,让他们从“孟母断织”的故事中认识到“坚持”的重要,很多优秀学生,由于不能长期坚持刻苦努力,最终落得“伤仲永”的下场。

诚然,优生在学习中也不能成为“苦行僧”,成长中也需要快乐。

为让优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热情,教师更应注重对其兴趣的培养,让他们乐学善思,要让学生在思索、求知中和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与竞争中获得乐趣,让他们生活方式健康向上,豁达宽容。

优等生通过努力,在学习上超越了别人,优越感会让他们停滞不前,特别要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能人背后还有能人”,即使成绩处于巅峰,也要学会超越,那时超越的是自己,正像体育冠军一样打破自己的记录,不断刷新成绩。

总而言之,优等生是教育者的骄傲,也是学校教育发展中的招牌。

只要悉心引导、精心培育,师生共同努力,培养更多的优等生是能做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