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简答题1、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目标:建立和完善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机制,以TB/HIV双重感染病人为重点,加大发现、治疗和管理力度,控制结核病和艾滋病的进一步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2、TB/HIV双重感染防治策略:1)加强医防合作,建立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机构的合作机制,充分依托TB/HIV 双重感染定点治疗机构,共同开展TB/HIV双重感染工作。
2)为新发现和随访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结核病问卷筛查和检查服务。
3)为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区)新登记的结核病病人提供HIV抗体检测服务。
4)为TB/HIV双重感染病人及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随访管理服务。
3、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牵头,成立TB/HIV双重感染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工作组,结核病防治机构会同艾滋病防治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工作。
领导小组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等相关领导组成,负责组织、协调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制订年度工作计划,落实防治工作经费,开展监督、评估等工作。
技术工作组由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艾滋病防治机构和TB/HIV双重感染定点治疗机构等相关专家组成,负责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技术指导,组织专业培训,实施疫情监测和数据的统计分析,制订疑难病例诊断、治疗方案,开展不良反应处理等工作。
4、T 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中信息的登记报告与保密:结核病防治机构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应当及时做好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信息登记和机构间的交流,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到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逐步完善信息的登记、报告和报表制度。
在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和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完善之前,同时实行纸质报表进行年度报告。
结核病防治机构会同艾滋病防治机构,收集汇总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信息,按照县(区)、市(地)、省(区、市)逐级上报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报表。
省级汇总表以纸质和电子版形式同时报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确定专人负责病人资料的登记报告和资料保存,做好TB/HIV双重感染的信息保密工作。
5、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中的宣传和培训:倡导政府部门的主管领导重视与支持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高大众对TB/HIV双重感染的认识,加强对TB/HIV双重感染的危害、病人发现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宣传。
对参加TB/HIV双重感染的防治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
6、在结核病病人中开展HIV抗体检测内容:以县(区)为单位,在艾滋病高、中流行县(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当主动动员所有新登记的结核病病人(排除已知HIV阳性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进行必要的采血和送检。
艾滋病防治机构对结核病人血液标本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结核病防治机构。
7、TB/HIV双重感染病人的治疗管理内容:对发现的TB/HIV双重感染病人,应当根据当地的情况,确定治疗管理机构。
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和《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的要求,进行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管理以及随访复查,并做好病人治疗管理和转归的信息登记报告工作。
8、TB/HIV双重感染的感染控制工作内容:结核病防治机构和艾滋病防治机构在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中应当避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和结核病病人的交叉感染。
在艾滋病防治机构,医护人员接诊结核病或有结核病可疑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结核病人进行抽血采样时,应当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做好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预防工作。
9、TB/HIV双重感染的督导评估频度:各级领导小组每年至少组织1次对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上级技术工作组及本级领导小组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对本辖区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的考核评价。
10、HIV/AIDS中开展结核病可疑症状筛查问卷内容:1).咳嗽、咳痰持续2周以上2).反复咳出的痰中带血3).反复发热持续2周以上4).夜间经常出汗5).无法解释的体重明显下降6).经常容易疲劳或呼吸短促7).淋巴结肿大11、肺结核病治疗简史分哪几个阶段?1、肺结核病的疗养时期。
2、疗养加萎陷疗法时期3、金、砜制剂时期4、化疗时期。
12、结核病化疗发展史的六个里程碑1. 1944年SM出现2.1949年SM与PAS并用3.1952年INH问世4.1956年不住院化疗的优异效果5.1964年间歇化疗的有效性6.1965年RFP的问世,进入短程化疗时期。
13、结核病变内有哪些菌群?A 菌群:快速繁殖菌B 菌群:间歇繁殖菌C 菌群:慢速繁殖菌D 菌群:完全休眠菌14、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有哪些?1、早期杀菌:指在治疗的前几天中抗结核药物的杀菌能力2、灭菌作用:指清除“顽固菌”的能力。
3、预防耐药:指一种药物防止在联合用药中选择耐药发生的能力。
15、抗结核两阶段治疗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主要依据为菌群代谢理论。
1.、强化期:结核病发病早期,结核菌繁殖生长旺盛,抗结核药物在此阶段杀菌力最强联合3-4种药物科尽快使痰菌阴转,杀灭原始耐药菌和耐药突变菌,同时还可杀灭或减少顽固菌;2、继续期:强化期后病灶中仍存留少数代谢地下或半静止状态的结核菌,应用INH和RFP,主要目的是杀灭顽固菌,减少或避免复发。
16、制定合理化疗方案的原则是什么1、高效:必须选择功能较强的早期杀菌、灭菌和预防耐药的抗结核药物;2、安全:抗结核药物的安全性取决于常规药的剂量与产生毒性之间的比值即安全系数,安全系数越大,毒性越低,病人可接受性越大,完成治疗的几率就越高;异烟肼、利福平安全性大;3、简便:尽量选择口服药物,复合制剂等,增强病人合作性,易于完成规定疗程;4、经济:采用高效价廉的药物病人易于接受。
17、抗结核治疗顿服的优点有哪些?1、提高疗效:根据化学疗法的生物学机理,抗结核药物的杀菌作用取决于短时间内的药物高峰浓度。
顿服可达到高峰浓度,药物达到的血浓度高峰值越高,接触结核菌的时间越长,杀菌或抑菌效果越好。
2、副作用少;3、减少服药次数:方便病人,便于督导,提高规律服药率和治愈率。
18、在推崇抗结核不住院化疗的今天,哪些病人仍需主要治疗?1、危、急、重症病人:包括粟粒性结核、结脑、咯血、气胸、心衰等;2、结核病合并糖尿病、矽肺等合并症者;、3、需要手术治疗的结核病;4、需要抽液和必式引流的结核性胸膜炎,腹膜炎患者;5、出现严重药物毒副反应者。
19、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中或为了人体机能的恢复而应用的药物,在常规剂量下对机体发生的有害反应,并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20、延缓生长期的定义及意义当结核菌接触一定时间的抗结核药物后停止接触,结核菌会出现延缓生长期,进入延缓生长期的细菌繁殖减慢或暂时停止生长,此时药物对其不起作用,延缓生长期过后细菌又开始生长繁殖,并回复对药物的敏感性,再次给药又进入延缓生长期,如此反复循环,以上现象的存在为临床采用抗结核药物间歇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21、健康促进活动的设计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p86)6个方面:确定优先活动项目;明确活动目标;制定活动基本框架;制作传播材料并开展预试验;组织实施;监控与评价。
22、面向所有人群的核心信息?1.肺结核是我国发病、死亡人数最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2.肺结核主要通过咳嗽、打喷嚏传播。
3.勤洗手、多通风、强身健体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4.咳嗽喷嚏掩口鼻、不随地吐痰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5.如果咳嗽、咯痰2周以上,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6.我国在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对肺结核检查治疗的部分项目实行免费政策。
(各地在宣传中应明确定点医疗卫生机构名称和具体免费项目)23、面向政府领导的核心信息?1.肺结核是我国依法防治的重大传染病。
2.肺结核疫情直接反映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政府的重视和投入是控制肺结核疫情的关键。
4.做好肺结核防治是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
5.当地肺结核疫情和控制现状24、面向医务人员的核心信息?1.对咳嗽、咯痰两周以上的患者要警惕肺结核。
2.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例,依法报告、转诊。
3.要对疑似肺结核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25、面向肺结核患者的核心信息?1.坚持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是治愈肺结核、避免形成耐药的关键。
2.避免肺结核传播是保护家人、关爱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26、面向密切接触者的核心信息?1.要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和定期复查,坚持完成规范治疗。
2.如出现咳嗽、咯痰要及时就诊。
3.注意房间通风和个人防护。
27、面向流动人口的核心信息?1.肺结核诊治优惠政策不受户籍限制。
2.患者尽量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如必须离开,要主动告知主管医生。
3.患者返乡或到新的居住地后,要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
28、面向教师的核心信息?1.结核病检查是学校常规体检项目之一。
2.教师有义务对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督促咳嗽、咯痰2周以上的学生及时就医。
3.学校依据结核病定点医疗卫生机构的诊断证明,管理学生患者的休学、复学。
29、我国结核病防治健康促进工作的策略?政府倡导、社会动员、健康教育30、健康教育运用到个人水平的理论是什么?知信行理论:接受知识,树立信念,改变行为31、结核病患者的诊断分型有哪几类?答: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病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32、结核病防治工作报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监测、评价《规划》或项目实施的进度和效果,并通过信息反馈改进和提高防治工作质量。
33、结核病监测的定义?答:结核病监测是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定的组织体系,连续、系统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有关信息,掌握和评价结核病问题的大小、程度、特点和变化趋势,以及控制策略及措施的效果,从而为修正和调整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4、结核病监测的主要内容?答:监测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结核病流行状况的监测与评价和结核病控制策略、措施的监测与评价。
35、市级结核病监测组织的任务是什么?答:(1)协助省级结核病监测机构实施监测工作。
(2)指导、培训县级结核病监测工作和监测人员。
(3)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和反馈监测信息;向市卫生局、省级结核病监测部门提交监测报告。
36、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的公式是什么?答:活动性肺结核发病率(/10万)=年内新发生的活动性病例数/年初肺部无活动性病变的观察人数×10万37、县(区)级结核病监测组织的任务是什么?答:(1)组织、协调、健全结核病登记报告系统。
(2)及时、准确地收集、汇总、分析、利用、反馈和上报各种结核病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