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四)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人教版(部编2019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中国古代史(四)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

课题:中国古代史(四)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法教学目标:1、识记:①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②金与南宋的对峙;③宋代经济的发展;④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⑤宋元时期的都市。

2、培养学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认识到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教学重难点:北宋的中央集权政治和元朝的行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导入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该皇帝的统治措施有哪些?”待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2、指导学生阅读湘版《中考历史》P.9考纲,明确学习目标,转入本课教学。

二、教学新课:1、夯实基础:请学生速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第6-11课的内容,然后思考完成湘版《中考历史》P.9—11的考点扫描填空题。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大金。

(2)澶州之战后,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为“澶渊之盟”。

之后,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北宋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金灭辽后,对北宋发动了战争,北宋妥协求和,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北宋灭亡后,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其统治,就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罪名杀害了岳飞。

之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5)宋代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领先于世界地位,南宋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宋朝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杭州;还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商业繁荣超过了前代,开封和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6)铁木真(成吉思汗)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1279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的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是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滤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7)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8)江南地区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

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2、问题探究:请学生自主完成下列简答题,然后轮流口答,教师小结归纳。

(1)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作用分别是什么?【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②政治、财政上:a.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顺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③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北宋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表现和影响有哪些?【①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②表现:a.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③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3)两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和启示分别是什么?【A、原因:①北人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最主要的原因)。

②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③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⑤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B、启示:①要重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革新,重视科技的发展。

②要采取积极发展经济的政策③要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④要重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4)元朝实行了哪一种沿用至今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A、行省制度。

B、主要内容是:①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史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②在地方设立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归纳整理:教师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归纳下列知识。

【主题线索归纳】总体特征:宋元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南下,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社会关系也出现了新变化。

(1)一种经济现象:经济重心南移。

一项制度创新:行省制度。

(2)两个著名皇帝:宋太祖和元世祖。

两大民族关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

两个边疆管理机构:澎湖巡检司和宣政院。

(3)四个少数民族攻权:辽、西夏、金、元。

四个民族首领:阿保机、元昊、阿骨打、成吉思汗。

高频考点: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1)春秋时期。

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3)辽、宋、夏、金、元时期。

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己封建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5、考点升华:(1)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之间战争是短暂的,和平交融是历史主流。

(2)元朝统一全国,无论从整个中国历史,还是从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角度看,都应加以肯定。

但也必须看到,在元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汉族人民遭受了残酷的居杀和压迫,当时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可见,元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也具有两重性。

6、典例精析例1(2017:聊城)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例2:(2018・大庆)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B )A.建立北宋 B.统一蒙古 C.八股取士 D.闭关锁国例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北史》材料二白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材料三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己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①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的是他为促进民族融合而采取的哪一项措施?②材料二中的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③材料三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④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①(北魏)孝文帝;学说汉语(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②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文成公主入藏(优待东突厥首领颉利可汗)。

③元朝;回族。

④要重视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等。

(言之有理即可)】(4)请你参与某校同学正在历史课上展开主题为“宋代社会风貌”的探究活动。

A、以下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宋代服饰的三幅图片①从宋代的服饰上可以看出人的等级差别,图一和图二的服饰对比,统治者和劳动者的服饰有什么不同?②图三体现了哪一陋习?B、小亮同学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给大家介绍了宋代的娱乐和住行,听完故事,可以了解到宋朝人想听说书、看杂技可以去____;出门在外过夜可以住。

C、小丽同学为了解宋代的节日,收集了三首诗歌,请你填上节日的名称。

图一:图二:图三:D、想更多地了解宋代的社会风貌,还可以欣赏宋代名画:《》E、从以上的活动,可以得出宋代社会风貌的特点是:____F、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社会风貌呈现以上特点的主要原因(列两点即可)。

①②【(1)①统治者的服饰华丽,宽大。

劳动者的服饰是小袖狭身的短衣,便于从事劳动。

②妇女缠足。

(2)瓦子,邸店。

(3)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4)《清明上河图》。

(5)气象万千(丰富多彩等)。

(6)①经济繁荣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②民族交往频繁,民族融合加强:③对外贸易兴等(答对两点即给满分)。

】7、巩固提升:(1).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A.南宋定都临安B.宋军收复建康C.宋金达成和议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2)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少数民族政权,正确的一项是(①辽②金③西夏①元A.②①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3)(2018·恩施)某班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

下列史实中,反映“”经济重心南移”的是()①南方的水稻已经是全国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②东京是当时最大的城市,商业繁荣③南方的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④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等手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A.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宋代时,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

“鬼市”不仅在都市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

这反映了宋代A.衣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2018・南京)宋高宗曾说:“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

”材料主要说明()A.五铢钱的统一铸造B.江南地区的开发23.政府重视海外贸易D.闭关锁国的危害(6)昆明市南屏步行街附近的忠爱坊,是后人为了纪念云南省第一位行政首长赛典赤而建的。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开始于A西周B秦朝C.元朝D清朝(7)(2018・东营)下列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首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阿骨打建立金B.阿保机建立契丹国C.松赞干布统一青高原D.成吉思汗建立元朝(8)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