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填空题全集(共758题)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填空题全集(共758题)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填空题全集(共758题)中国古代史1.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年前。

2.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年前。

3.北京人生活在北京(______)。

4.河姆渡居民生活在(______)流域,半坡居民生活在(______)流域。

5.河姆渡人居住的是(______)式房屋。

半坡人居住的是(______)式房屋。

6.河姆渡人主要种植(______)。

半坡人主要种植(______)和(______)。

7.被称为中华文明“人文初祖”的是(______)。

8.黄帝和炎帝结成部落联盟,形成(______)族的主干,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9.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中国的第一个王朝是(______)。

10.夏朝建立于(______)年。

11.夏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西周的建立者是(______)。

12.“禹传子,家天下”标志着我国(______)取代禅让制。

13.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西周。

此事距2017年有(______)年。

14.西周规定诸侯有镇守疆土、保卫王室等义务的制度是(______)。

15.春秋五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战国七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国七雄中最南边的一国是(______)。

18.商鞅变法是(______)时期最彻底的(______)阶级改革。

19.商鞅变法始于(______)年。

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秦王是(______)。

20.商鞅变法承认(______),准许自由买卖。

21.商鞅变法奖励(______),推行(______)。

22.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

”秦始皇所述是其前代(______)制的弊端;针对这一弊端,他采取的统治措施是(______)。

23.秦朝建立于(______)年。

24.公元前221年属于(______)世纪(______)期。

25.秦朝的建立者是(______)。

秦朝的都城在(______)。

26.秦朝的三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27.秦朝在地方推行(______)制。

28.“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此措施的颁布者是(______)。

29.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

30.秦朝是我国第一个(______)的、(______)的、(______)的封建国家。

31.中国历史上最早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朝。

32.(______)帝的大一统巩固了秦朝开创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33.秦统一文字后通用的主要字体是(______)。

34.秦统一货币后通用的货币是(______)。

35.秦朝加强思想控制措施是(______)。

36.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始于(______)帝时。

37.汉武帝接受了(______)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8.秦始皇、汉武帝在处理(______)家思想方面态度截然相反。

39.汉武帝曾经颁布(______),以此削弱王国势力。

40.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是(______)帝统治时期。

41.秦始皇曾经派(______)出击匈奴,收复河套。

42.汉武帝曾经派(______)(______)深入漠北,出击匈奴。

43.今天我国的(______)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

44.张骞于(______)年和(______)年两次出使西域。

45.(______)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46.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______)。

(要记住整个路线)47.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历史人物是(______)。

48.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最早是在(______)时传入中原的。

49.西域是指今(______)关和(______)关以西的(______)和中亚等地区。

50.西汉设立(______)管理西域,这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51.公元前后,在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的文明古国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52.“丝绸之路”最早开通的朝代是(______)。

53.曹操是(______)时期人。

54.曹操通过(______)之战统一了北方。

55.“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都与(______)战役有关。

56.东汉末年,(______)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57.在赤壁之战中,(______)军大败(______)军。

58.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9.魏蜀吴三国的都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60.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分别是(______)年、(______)年、(______)年。

61.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______)令;实行(______)制,严惩贪污。

62.北魏孝文帝曾经推行改革,迁都(______),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63.北魏孝文帝曾经推行改革,革除(______)族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64.(______)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65.商鞅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共同作用是:促进了(______)的发展,加速了(______)化的进程。

6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7.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______)帝时。

68.(______)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69.科举制打破(______)限制,为一般知识分子提供(______)机会。

70.(______)年,李渊建立唐朝。

71.贞观之治指的是(______)的统治。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

72.房玄龄富于谋略,杜如晦善断大事,唐太宗重用他们,表明唐太宗(______)。

7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含义是赞扬(______)的统治。

74.“贞观遗风”形容的是(______)统治时期。

75.人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她统治时(______)继续发展。

76.唐朝全盛时期的统治者是(______)。

7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写的是(______)时期的情况。

78.唐太宗说:“天下英雄都在我掌握中了。

”他凭借的是(______)制度。

79.唐朝科举制常设科目为考诗赋和政论的(______)和考儒家经典的(______)。

80.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中(______)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81.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

82.唐朝农业生产中发明了耕作用的(______)和灌溉用的(______)。

83.唐朝最著名的陶瓷工艺是(______)。

84.唐朝统治者实行(______)的民族政策和(______)的对外政策。

85.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朝和(______)的关系。

86.吐蕃是(______)的祖先。

87.(______)把文成公主嫁给(______)。

(______)把金城公主嫁给(______)。

(______)会盟碑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88.日本曾经在200年内(______)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89.“舍已为人传道去,唐风洋溢奈良城”称赞的历史人物是(______)。

90.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历史的典籍是(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

91.唐朝西行天竺的高僧玄奘,著有《__________》。

东渡日本的高僧是(______)。

92.唐朝与(______)<即阿拉伯>、(______)<即印度>等70多国交往频繁。

93.北宋曾长期与(______)(______)并立。

94.南宋曾长期与(______)(______)并立。

95.宋朝出现的新的农具有插秧用的(______)和灌溉用的(______)。

96.宋朝时,(__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97.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标,还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98.宋朝时还有专门的娱乐场所,叫做(______)。

99.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__)成为最主要的外贸港。

100.北宋都城(______)和南宋都城(______)均有上百万人口。

101.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______)时期。

102.宋朝时占城稻和棉花的种植向北传至(______)流域。

103.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______)。

104.(______)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

105.(______)年,(______)建立了元朝。

元朝形成了新的民族(______)。

106.我国设立省级行政区始于(______)朝。

107.元朝建立的(______)制度,对后世行政区划影响深远。

108.元朝设(______)管辖吐蕃,这标志着西藏地区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109.元朝设(______)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标志台湾地区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110.“神农教民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反映中华文明是(______)文明。

111.汉族的前身是(______)族。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______)传说。

112.与成语“问鼎中原”有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

113.与成语“卧薪尝胆”相关的历史人物是(______)。

114.我国设立县级行政区始于(______)时期。

115.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______)。

116.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有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的是(______)。

117.抛弃“贱夷狄”的观念,对各民族一视同仁的皇帝是(______)。

118.“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驯良的牦牛欢迎您!”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指的是(______)。

119.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做出的贡献有(______)(______)。

120.宋代的历史特点是科技发达但(______)并不强大。

121.杨家将故事讲述了(______)与(______)两个政权之间的争战。

122.(______)年,(______)建立了明朝。

123.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

124.明朝加强专制统治,在中央废(______),(______)直接管理六部。

125.明朝在地方废(______),设(______)。

126.明朝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务机构。

127.明朝在科举制度方面,明朝实行(______),败坏人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