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地理
一、选择题:
1.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解析】结合背斜,向斜,断层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B
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
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解析】从材料来看,由原来的淤积变成冲栓,说明水量在增大,或者流速在加大,故答案ABC就错,还有一个可能就是河流的含沙量将少,故答案D对
【答案】D
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
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
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
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解析】从题干来看,城镇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城市面积增长速度,故答案为D,人均建设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说明我国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于发达国家。
【答案】D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解析】第4题,与全国平均来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故答案就是B,第5题,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故答案为C
【答案】B C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解析】暖锋的降水主要位于锋前,降雨的强度比较小,多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故答案为C,
【答案】C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7~8题。
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切迁入量逐年增加
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解析】从图中来看,该省的迁入率和迁出率都是既有上升也有下降,故机械增长率是有所变化的,故第7小题答案D正确,第8小题,该省人口迁入比迁出多,故答案为A
【答案】D A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解析】从题干来看,该地有植被退化,土壤流失,岩石溶蚀,从这几点来看,应当是石灰岩地区受到水,人类活动等作用的影响形成的石漠化现象,故答案为C
【答案】C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是有、天然气等)
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解析】第10题,从图中来看,整车制造的周边一般是一些配套厂家,故答案为B,而从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肯定是市场,故第11题答案为B
【答案】B B
二、非选择题:
40.(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
材料二:2007年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电量构成(图10)
(1)2010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时间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
是。
(4分)
(3)据图10,热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风电比重最大的国家是
(4分)
(4)意大利自然资源比较贫乏,但那不市的炼油、钢铁、汽车等工业发达。
简要分析其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
(6分)
(5)20世纪60年年,法国的人口、产业高度集中于巴黎,巴黎与周边地区发展差异大。
对此,法国实施了以均衡化发展为目标的政策,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8分)
【解析】(1)在2011年6月8日,北半球为夏季,故纬度越高,昼长越长,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结合图中的纬度即可得出答案;(2)三个国家的南部沿海地区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故夏季属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属西风带控制,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3)根据图10即可得出答案,(4)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从市场,交通,经济基础,劳动力,技术协作等来分析,(5)从材料来看,实施均衡化发展的措施,主要从发展周边地区,转移巴黎的一部分城市职能等方面来分析。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学基本原理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探讨、解决能源利用、工业布局、城乡协调等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应用性特征。
【答案】(1)巴黎新德里(每空2分,共4分)
(2)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每空2分,共4分)
(3)意大利西班牙小(每空2分,共6分)
(4)主要原因:①优良的港口;②廉价的海运;③较高的技术(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广阔;发达的海洋运输,有利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劳动力丰富)(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及其它合理的答案2分,满分6分)
(5)①实施产业转移;②建设卫星城市;③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④扶持周边地区发展;
⑤引导人口外迁。
(前三点每点2分,后两点中任一点或其它合理的答案共2分,满分8分)
(控制巴黎的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拓展交通运输网,加强区域联系;积极发展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实行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延长产业链,合理布局产业)
【评分说明】意思相同给分,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0)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1)。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2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深度1.6米处是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1)从图中来看吧,直接可以读出流向,石羊河流入腾格里沙漠,没有注入海洋,故为内流河,(2)从图中来看,即可得出相关的答案,(3)结合中国地理的知识,石羊河在我国的河西走廊,故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面临的生态问题为土地荒漠化,(4)石羊河的问题是水量少,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故农业要从节水开始,退耕还林还草等。
【答案】41.(28分)(1)自西南向东北内流该河流消失于沙漠中,最终不与海洋相通(每空2分,共6分)(2)久远湖沼湿润该地当时是湖泊、沼泽,现在是沙漠(前三空每空2分;后一空每点2分,共4分;满分10分)(3)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每空2分,共4分)(4)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任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8分)
(1)自西南向东北内流河没有流入海洋(2)久远湖沼湿润现在为沙漠,古代为湖沼(3)温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4)①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喷灌,滴灌等以节约用水;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