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摘要: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四个方面阐述了“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策略,为当前深入实施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提供一种可借鉴方法。

关键词:物理教学:有效课堂;问题解决
如何使师生从繁重的“苦教”与“苦学”中解脱出来,步入以不消耗师生体能和时间为代价提升教学质量的良性教学循环轨道,使教师在快乐中教学,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笔者利用“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对构建有效物理课堂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疑问。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可以用下述的流程图来表示: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可以来源于教材,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也可以来于生产、生活实践。

教学设计时首先应掌握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尽可能创设感性输入和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不符合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可采用置悬设境、猜想设境、实验设境、类比设境、变异设境等情境创设方法。

问题情境的设置不只应注重一节课的开头,而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感觉到课堂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发现或提出的问题。

二、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
自我探索、尝试解决问题是“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

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加工,找出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内容,促使学生对旧知识进行新的组合,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是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发挥潜力,指点学生去分析问题与已有信息间的联系,去搜集与问题可能有关的知识与方法,去选用所需要的学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路,联系不同的相关经验,探索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

三、展示交流、共同揭示规律
这是引进新概念、新规律、建立新知识体系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重要过程。

教师不能将学生提出的许多见解简单地纳入到预定的答案中去;应由学生代表,向大家交流小组或个人意见。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探索汇报交流,尝试所得,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知识与规律等方面的结论,同时还要诱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还应启发学生“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如何想到的?能否用其他的方法?”交流时要有展示、有陈述、有汇报、有倾听、有辩论(甚至是争论)、有评价、有欣赏、鼓励等,尽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尽可能独自地思考、分
析、探索问题(鼓励讨论与交流)。

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教师再通过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分析,在重实际、重过程、重本质中进一步升华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这样课堂中教师的能力正在发生着从“传递力”向“创造力”的转变,挣脱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走向“启发式教学”。

灵活采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课堂显得紧凑、活泼、生动,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参与,积极地设计实验,热情地动手实验,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考、观察、分析能力,锻炼学生动手实验技能的竞技场。

因而采用这一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正好实现了教师努力争取构建有效物理课堂的目的,从而让教师在这里轻松地教学,让学生在这里快乐地学习!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彭寨第一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