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 1﹑概念:a﹑定义: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思维形式。 b﹑概念内涵:反映在概念中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也可以叫做概念含义。 c﹑概念外延:是指具备概念所反映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对象,普通称为概念合用对象。 d﹑概念分类:
分类办法 分类 定义
1﹑依照概念外延大小,即概念所反映对象数量不同作出分类
单独概念 反映独一无二概念
普通概念 反映对象不是单一,而是表达由 许多性质相似事物构成类概念
2﹑依照概念所反映对象与否为集合体而作出来分类
集合概念
反映集合体概念:集合体是由许多 个体构成统一整体,集合体具备 属性,只为该集合体所具备,而不必 为这个集合体中某一种体所具备
非集合概念 反映非集合体概念
3﹑依照概念所反映对象与否具备某属性而作出来分类
正概念 反映对象具备某属性概念, 也叫必定概念
负概念 反映对象不具备某属性概念
2﹑两个概念之间外延关系列表如下:
概念关系 同一关系 真包括关系 真包括于关系 相容关系 3﹑逻辑符号表: 符号 读法 表达意思 表达式 备注 ∧ 合取 并且 p∧q 联言判断 ∨ 析取 或者 p∨q 相容选言判断
不相容析取 要么……要么 p∨q 不相容选言判断 → 蕴涵 如果……那么 p→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 逆蕴涵 只有……才 p←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 等值 当且仅当 p↔q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 非 并非 -p 负判断 ◇ 也许 也许 ◇p 或然棋态判断 □ 必然 必然 □p 必然棋态判断 R 对称 对称 aRb 关系推理
4﹑性质判断构造:
5﹑周延性:在一种性质判断中,如果其主项(或谓项)所有外延都得到形式断定,
就称称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否则,就称为不周延。 第一﹑ 全称判断主项都周延; 第二﹑特称判断主项都不周延;
性质判断构成 主项 谓项 联项 量项 表达所断定对象 表达所断定性质 表达性质断定自身,即必定或否定 表达主项被断定数量或范畴 第三﹑必定判断谓项都不周延; 第三﹑否定判断谓项都周延。 5﹑性质判断分类: 分类 原则形式 表达式 主谓项周延性 全称必定判断 所有S都是P SAP 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 全称否定判断 所有S都不是P SEP 主項周延,謂項周延 特称必定判断 有S是P SIP 主項不周延,謂項不周延 特称必定判断 有S不是P SOP 主項不周延,謂項周延
6﹑性质判断关系:同一素材性质判断之间真假关系,称为对当关系
存在对象 对当关系 规定 逻辑方阵 A和O E和I 矛盾关系 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A和E 反对关系 两个判断可以同假,不能同真 O和I 下反对关系 两个判断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A和I E和O 差等关系 真假不定
7﹑复合判断特点:
复合判断特点 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判断构成,即它们基本单位 (变项)是判断;构成复合判断判断称作支判断。 2﹑支判断通过“联结词”联结,不同联结词是示出 不逻辑性质。
3﹑复合判断真假是由其支判断真假来拟定。
下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 I 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
E A
矛盾关系 OO 8﹑各复合判断定义: 复合判断类型 定义 联言判断 断定几种事物状况同步存在判断。 选言判断 断定几种也许事物状况至少有一种存在判断。 假言判断 断定某一事物状况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种事物情 况存在(或不存在)条件判断。又叫条件判断。
负判断 否定某个判断判断,又叫判断否定。
9﹑复合判断联结词: 判断类型 联结词 联言判断 不但…并且… 既…又… 不但…并且… 虽然…但是…
选言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 也许…也许… 也许…也许…
不相容选言判断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两者必居其一 虽然…但是… 或…或…两者不可兼得
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 如果…那么… 如果…则… 一旦…就… 如果…就… 必要条件 只有…才… 除非…不… 除非…才… 不…不… 没有…没有… 充分必要条件 当且仅当 如果…那么…并且只有…才…
负判断 并非
10﹑假言判断普遍规律︰a﹑如果p是q充分条件,那么q是p必要条件;
b﹑如果q是p必要条件,那么p是q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p→q和q←p是等值 11﹑复合判断真值表:
a﹑联言判断真值表(全真为真):
p q 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假
b﹑选言判断真值表(全假为假): p q 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c﹑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真后假为假,别的为真): p q 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c﹑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前假后真为假,别的全真): p q 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假 真
d﹑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全真全假为真,别的为假): p q p↔q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假 真 假 假 真
12﹑复合判断负判断等值关系: 复合判断 负判断 负判断等值于 备注 p∧q -( p∧q) -p∨-q p∨q -( p∨q) -p∧-q p q -(p q) p∧q 或-p∧-q
p→q -( p→q) p∧-q p←q -( p←q) -p∧q p↔q -( p↔q) p∧-q或-p∧q -p -( -p) p 13﹑模态逻辑关系:
存在对象 对当关系 规定 逻辑方阵 □p和◇-p □-p和◇p 矛盾关系 两个判断不能同真,不能同假 差等关系 反对关系 差等关系
□-p □p
矛盾关系 □p和□-p 反对关系 两个判断可以同假,不能同真 ◇p和◇-p 下反对关系 两个判断可以同真,不能同假 □p和◇p □-p和◇-p 差等关系 真假不定
14﹑模态逻辑等值关系: 原判断 等值判断 表达式 备注 -□p ◇-p -□p↔◇-p -◇-p □p -◇-p↔□p -□-p ◇p -□-p↔◇p -□p □-p -□p↔□-p
15﹑逻辑基本规律: 基本规律 表达式 内容 违背所犯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或p→p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是同一 混淆概念 偷换概念 转移论题 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或-( p∧-p)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自相矛盾
排中律 A或者非A或p∨-p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模棱两可 充分理由律 p真,因為q真,并且由q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种思想被拟定为真,总是有充分理由 理由虚假 推不出 能推出p 16﹑推理: a﹑定义:依照已知判断得到新判断思维形式。
b﹑构成:推理分为前提和结论两某些。
前提是推理所根据判断,结论是推理所得判断。 c﹑推理结论有效需满足条件:第一﹑推理有效。 第二﹑前提真实。
17﹑推理分类 18﹑直接推理:是以一种判断为前提推出结论推理。
直接推理前提和结论都是性质判断。 课本涉及两种推理简介:a﹑对当关系推理 b﹑判断变形关系推理。 19﹑对当关系推理有效式
对当关系 推理有效式 矛盾关系 SAP→SOP SEP→SIP SIP→SEP SOP→SAP SAP → SOP SEP →SIP SIP →SEP SOP →SAP 差等关系 SAP→SIP SEP→SOP SIP →SAP SOP →SEP
归纳推理: 模仿推理: 必然性推理 或然性推理 演绎推理: 从普通到个别推理 从个别到普通推理 从个别(或普通)到个别(或普通)推理 反对关系 SAP→SEP SEP→SAP
下反对关系 SIP →SOP SOP →SIP
20﹑判断变形推理:是通过变化前提形式从而推出结论直接推理。所谓
变化前提形式是指: 第一﹑变化前提质,即把前提职项由必定变为否定,或 由否定变为必定。(换质法) 第二﹑变化前提主﹑谓项位置,即把前提主项改为谓 项,把谓项改为主项。(换位法) 21﹑判断变形推理原则︰
判断变形 基本形式 变形推理规则
换质法 1﹑结论和前提不同质,即前提是必定,则结论与否定; 即前提与否定,则结论是必定。
2﹑结论主项和谓项与前提保持不变,结论谓项是前提 谓项矛盾概念。
换位法 1﹑结论和前提质相似,即如果前提是必定,则结论也 是必定;如果前提与否定,则结论也否定。 2﹑结论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前提谓项和主项。 3﹑前提中不周延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周延。
22﹑有效变形推理:
变形方式 推理有效式 换质法 SAP→SEP SEP→SAP SIP→SOP SOP→SIP
换位法 SAP→PIS SEP→PES SIP→P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