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为全面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县局有关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评定细则。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共分综合表现、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和劳动与技能等五大类,综合素质评价毕业总评以初中三个年级的评估结果为基础,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比例分别占:30%、30%、40%,其中综合表现采用综合评语加等级评定,其余四类采用等级评定,等级评定每一类分A、B、C、D四等(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以下同)。
一、综合表现综合表现内容为学生的道德素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五个方面的定性表述和等级评定,采用综合评语和等级评定两种方式呈现,由班级综合表现评定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班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成员由班主任、德育导师、任课教师和学生代表5―7人组成,一般由班主任担任组长,其中的学生代表需经全班学生选举产生。
综合表现评定结果每生一表,存入学生成长档案袋,移交高中段学校。
(一)综合评语综合评语是对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品德、行为等表现的总体性概括定性描述,应突出对学生特点、特长和发展潜能的评价,体现学生的发展状况。
综合评语由班主任根据学生自评、同学、德育导师和任课教师评价撰写。
评语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
(二)等级评定1、评定内容。
综合等级评定的内容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的五个方面,每个方面根据《规范》内容归纳成若干条目(具体见表)。
各条目评定及总体评价均分A、B、C、D四等,各条目评定完成后,应给出对评价对象的总体评价结果。
2、评定程序。
等第评定分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最终评价五个方面。
(1)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作出客观评定,以等级填入表格。
(2)家长评价:家长根据学生在家表现作出客观评价,以等级形式填入表格。
(3)小组评价:由学生所在小组对该生的综合表现作出评价,以等级形式填入表格(4)班级评价:由班级综合素质评定小组分别对班内每一个同学进行评定。
以等级形式填入表格。
(5)学校最终评价:班主任综合以上四方面的评价,提出学生综合表现评价等级建议,由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
对评定情况争议比较大的学生,班级综合表现评定小组和学校应专题研究,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确定综合表现评定等第。
综合表现评定各等第比例不限,但评定结果必须在班内公示五天无异议方为有效。
(三)几项规定(1)凡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确定其综合表现评定等第为A等:①学生在初中阶段受到警告及以上处分,且至当年五月底尚未撤消;②小组评定和班级评定中总体评价为A等的比例不足1/2;③小组评定和班级评定中某一单项或多项为D等的比例超过1/3。
(2)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确定其综合评定等第为D等:①学生在初中阶段违法犯罪,至当年五月底尚未撤消;②小组评定和班级评定中总体评价为D等的比例超过1/2。
二、审美与艺术本项目评价以综合评价与专项A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综合评价内容学生在该项目活动方面的表现、学习态度、音乐美术基础知识测试、音乐专项测评和美术专项测评三项。
1、基础知识测试。
音乐、美术基础知识书面测试由学校组织,在学年音乐、美术课临近结束时(学校音乐、美术课不得早于每年的4月前结束)举行,不合格学生允许补测一次(以下同)。
2、音乐专项测评。
音乐专项测试主要包括演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等三种形式,学生可以任选其一测评。
演唱测评,由学生自选歌曲,单独或小组(一般为3-5人)演唱;演奏测评,由学生自选曲目,单独或小组(一般为3-5人)进行单纯乐曲演奏或为歌曲进行伴奏;综合艺术表演测评,由学生自定表演内容,单独或小组(一般为3-5人)进行表演。
3、美术专项测评。
美术专项测试主要包括书法、美术、设计应用等三种形式,学生可以任选其一,在规定时间内现场创作,参加测评。
(二)等第要求1、受完初中音乐、美术教育规定课时学习,上课表现良好,基础知识测试、音乐专项测评和美术专项测评均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的学生,其审美与艺术类素质评价等第为C等。
表现和专项测试成绩优良者可以评定为B级(比例控制在40%以内)。
相关课程上课经常旷课,作业不按时完成,上课表现较差或专项测试达不到C等要求的学生(指经补测后仍达不到),其审美与艺术类素质评价等第为D等。
2、A等要求。
凡要取得A等的学生,必须在达到C等要求的基础上,再申报A等的认定或测评。
学生可以选择音乐专项或美术专项中的任一项进行认定或测评,有一项达到A 等标准即可。
A等获得者须经县(区)测评机构审定,在学校公示五天以上无异议者方为有效。
(三)A等的认定和测评1、A等直接认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具有A等认定资格:(1)在初中阶段参加县(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艺术类比赛,并获三等奖及以上奖项者(包括集体项目的主要表演者,主要表演者一般限定在表演者总数的2/3左右,大型集体项目的主要表演者一般不超过10名,具体由学校确定。
大型合唱的演唱者一般不作为直接认定对象)。
(2)学校计划内组织的艺术类比赛活动中获二等奖及以上的学生。
每一专项比赛获得二等奖及以上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参赛学生数的1/3。
(3)获得艺术类初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2、A等专项测评学生除上述直接认定A等外,可以申请审美与艺术评价A等专项测评。
专项测评分声乐、器乐、综合艺术表演、书法、美术、设计应用等,学生任选一项申请测评。
⑴A级测试要求与标准:声乐、器乐:自选一首歌曲(课内、课外都可以)演唱(演奏);同时随机抽取指定的曲目视曲谱演唱(演奏),标准为:熟练、完整地演唱(演奏)、准确的音准和节奏、声音圆润、声情并茂。
舞蹈:自选一个片段表演;同时在规定的5个曲目(新疆、朝鲜、蒙古族、傣族、汉族)任选一个进行表演。
标准为表情丰富、表演投入,动作流畅到位,具有韵味。
美术测评内容及标准:美术:学生现场在100分钟内完成创作,国画:(规格为宣纸4尺3开,横竖构图均可) 标准为:①符合题意,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②能体现国画的笔墨韵味。
③章法布局较合理,作品完整。
④落款字体大小及位置较适当。
西画及其他画种:(规格为不大于4开,横竖构图均可,现场创作) ①符合题意,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②作品完整。
③构图较合理。
④形象较生动,色彩和谐,具有一定美感。
工艺作品:制作材料不限,形式不限,半立体或平面作品限于四开纸内,立体作品投影面积不超过四开纸,横竖构图均可,现场创作,标准为:①符合题意,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趣味性。
②能较好地利用材料的特性进行制作。
③构图较合理,作品较完整。
④形象较生动,色彩搭配和谐,具有一定美感。
书法:限毛笔书法,规格为宣纸4尺3开,横竖格式均可,字体不限,现场创作,限时60分钟。
标准为:①用笔正确,结体妥当。
②章法布局较合理③整体效果良好。
⑵专项测试成绩的评定:专项测试成绩分A级达标与A级不达标两级。
学生作品经密封后交专家评定组以投票方式评定,专家组由五位专家(有本校学生参测的教师须回避)组成。
应控制各类测评A 级达标数,各类测评A级达标率应控制在参测学生总数的1/3以内,具体比例由县市区教育局视当年参测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
⑶专项测试的组织:专项测试由县(市、区)教育局组织,具体办法和要求由各县(区)教育局组织制订,实施办法须报市教育局备案,要力求测试项目设置的多样性,增强学生的可选择性;各个项目的测试可在各县(市、区)教育局的统一组织下由高中学校负责实施。
⑷要确保专项测试的公平性:声乐、器乐、综合艺术表演的专项测试要现场录像录音,以备查考。
所有测评成绩和美术书法应用设计类的作品应在校内公示五天以上,无异议者即可认定,以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平公正。
三、运动与健康类(一)项目内容运动与健康评价内容包括校内体育课上课表现与成绩、健康生活方式、体质健康测试三个方面。
1、体育课上课表现与成绩:学生平时体育课到课情况、上课表现和学生五个学期的体育成绩。
2、健康生活方式。
学生平时锻炼身体观察记录,包括课间操、早锻炼表现等。
3、体质健康测试。
由学校根据体质健康测试办法和标准组织进行。
(二)等第要求1、B、C等要求。
受完初中体育与健康教育规定课时学习(学校体育与健康课不得早于每年5月底前结束),初中三年体质健康测试合格、运动技能考试达到学校规定的合格要求,其运动与健康类素质评价等第为C等。
上课表现优良、体育成绩和体质健康测试在年级中上水平以上(以年级学生总数的60%计),可评为B级。
达不到C等要求的学生(指经补测后仍达不到),其运动与健康类素质评价等第为D等。
2、A等要求。
凡要取得A等的学生,必须在达到C等要求的基础上,再申报A等的认定或测评。
学生可通过A等直接认定和参加专项测试两种方式申请A级,A等获得者须经县(区)测评机构审定,在学校公示五天以上无异议者方为有效。
(三)A等认定和测评1、A等直接认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可认定为A 级:(1)初中阶段参加县(区)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体育类比赛活动,获得前6名名次者。
其中集体项目十人及以上,限计主力队员6名;九人及以下,限计主力队员4名。
(2)在学校计划内组织的体育类比赛中获得前3名,或获得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者(每次专项比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获奖人数一般限制在参赛人数的1/3以内)。
2、A等专项测评运动与健康评定A级专项测评以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为内容,学生在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台阶试验、立定跳远、肺活量体重指数、坐位体前屈、握力体重指数等五项中,有两项达到优秀标准的即可认定为A级。
四、探究与实践类(一)项目内容探究与实践类测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地方课程、实验操作技能和学校课程等四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初三年级从事一项或一项以上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有完整的研究过程,其研究成果达到了学校规定的要求,为合格。
2、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参观考察、公益劳动、社会服务行业体验活动等,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初中期间每学年至少1周),为合格。
3、地方课程。
学生按规定参加地方课程知识学习,通过学校组织的地方课程知识测试要求,为合格。
地方课程不得早于每年4月前结束。
4、学校课程。
学生按规定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班、团、队活动及其他专题性教育活动,且至少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类社团活动并达到学校规定要求的,为合格。
(二)等第要求1、B、C等要求。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四个方面分别达到学校合格要求,其探究与实践类素质评价等第为C等。
以上四方面有二个方面以上考核为优良的,即可评为B级,四个方面有任何一个方面达不到学校合格要求的,其探究与实践类素质评价等第为D等。
2、A等要求。
凡要取得A级的学生,必须在达到C等要求的基础上,参加A级的直接认定或A级的专项测评, A等获得者须经县(区)测评机构审定,在学校公示五天以上无异议者方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