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写作技巧指导(1)

作文写作技巧指导(1)

第一部分写作技巧指导第1讲审题与立意技法1提纯人格对于故事性的材料作文,其故事如果以人物活动为核心,考生就可以透过人物的言行,或者其他人物的评价、命题人的提示等,提纯其中的人格精神,这种人格精神可以是诚实、善良、宽厚等高尚的人格,也可以是虚假、自私、忌妒等有缺陷的人格。

考生作文的立意只要是表达对某种人格的看法,其主旨就是符合题意的。

技法2把握关键作文材料的关键词即揭示命题人设定的立意范围的词句。

叙事类材料中的比喻句、议论句、开头句、结尾句,议论类材料中的观点句,抒情类材料中的收束句,往往是考生要搜索的关键词句。

技法3破解比喻对于比喻性的材料作文,确认其比喻义是审题的首要任务。

而确认其比喻义,又必须联系材料内容方能进行。

技法4分析原因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第2讲文体与结构“符合文体要求”是专升本考试作文评分的重要依据,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作文要符合试题本身的文体要求,如2017年北京卷在文体方面提出明确要求:①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②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考生如果写成说明文、散文等,就会被评为“不符合题意”。

二是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的要求。

考生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其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否则写出不伦不类、“四不像”的文章,就会被“酌情扣分”。

“结构完整”指作文的展开有步骤、有次序,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段落的划分和安排恰当,各个部分的布局合理,有头有尾,有过渡有照应。

就一篇文章而言,要有开头、主体、结尾三个完整的部分;就一段文字而言,叙事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情节(或某个环节),议论要能够说清某一个小论点(小问题),其结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完整性。

如写议论段,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引语(分论点)、论据(事实材料或名言警句)、论述分析(将分论点与材料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考生容易忽视却又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文体与结构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结构是不同文体的最明显的外在标志。

下面结合实例着重谈谈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常见文体的写作。

文体一记叙文记叙文,即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文章。

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写作要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但相对于记叙、描写来说,其他表达方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

那么,考生怎样才能写出文体、结构都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呢?技法1叙事线索清晰记叙文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将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贯串起来。

叙事类文章安排线索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以时间为序。

文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叙写客观事物发展的自然进程。

如写一天,从早晨、中午写到晚上;写一个人,从童年、少年、青年写到老年;写一件事,从发生、发展写到结束。

这样写可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井然。

2.以空间为序。

文章以空间转移为序,通过描述人物在不同地点、场合的表现,多角度塑造人物形象,或通过描述在不同地点、方位等发生的事件表现一个主题。

3.以事件为序。

文章以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为序,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具体的描述,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表现某种主题。

4.以情感为序。

文章以人物的情感跌宕为序,让人物的思想感情在事件的发展中如大海的波涛时起时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样人物的情感富于变化,更显真实动人;事件的发生矛盾迭起,情节更为曲折,更能引人入胜。

技法2描写生动细腻叙事、写人、状物都离不开描写。

描写生动、细腻是记叙文成功的关键。

描写要注意以下几点:1.力求生动。

即用富有形象化、动态性、音乐美的语句来描述人或事物。

2.力求变化。

记叙文应在变化中展现事物的美姿:一是展示动态,二是动静相生,三是以动衬静,四是化静为动,五是视点挪移。

3.力求精细。

好的记叙文必须以细节为支撑,只有精雕细琢的生活细节才能充分显示人情美、人性美,才能收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效果。

技法3情节波澜起伏“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

”(清·袁枚)特别是写记叙文,要学会一些设计情节波折的方法:一是误会,利用时间、地点以及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之间的误解,为行文推波助澜,丰富情节的戏剧性。

二是抑扬,从“抑”“扬”的顺序看,有“先扬后抑”“先抑后扬”两种;从“抑”“扬”的对象看,有“抑人”“抑物”两种。

三是陡转,故事情节不是循常理发展的,而是陡然遇到情理中的“意外”,转向另一方面去。

文体二议论文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以议论作为表达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用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文体。

作者主要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或逻辑论证等手段,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方式,直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态度、意见和感情,以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技法1开头破题,亮明观点“开头破题,亮明观点”,即考生将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放在文章开头,甚至标题也可以是文章观点的浓缩,让评卷老师第一眼就能看到文章的观点。

写议论文常见的破题方法有以下几种:1.开门见山。

你如果在专升本考试作文中选择议论文,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让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评卷老师吃一粒定心丸。

2.名言发端。

如果你想使自己的文章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你可以在文章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名家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名句作为全文的总领。

这样的开头,常使文章有一种神完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疑问悬疑。

如果你想引起评卷老师的注意,引发评卷老师阅读的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

这种开头能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4.修辞破题。

文章开头,先引入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造句,追求语言的文采美,内容的丰富性,取得先声夺人之效。

技法2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思路清晰,结构合理”指行文要依“起、承、转、合”或“引、议、联、结”的基本思路,结构采用“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等规范形式。

说理类文章的思路安排和层次划分必须以一个明确的观点为前提,根据证明观点需要对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其常见结构方式有:1.“总—分”式。

“总—分”式是议论文最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大体上将文章构筑为三个部分:开头提出论点或议论的对象(范围)等,主体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论述,结尾对全文进行总结。

2.并列式。

并列式也叫平列式,它是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形式,同时也是拓展思路和论证分析的有效手段。

它往往将引论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自成段落,意义关系是相对独立的,结构关系是并列的,一般无因果、轻重、主次之分。

3.递进式。

递进式也叫层进式,层进式结构是议论文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围绕中心论点层层推进、逐层深入地说理。

递进式结构的基本思路是:引论:提出问题→是什么本论:分析问题→为什么→①//②//③结论:解决问题→怎么办技法3合理组织,材料丰富凡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同学,应该说在平时都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如历史、政治、语文教材里的故事、人物、名句,社会生活里的新闻、故事等,关键在于用什么样的方法将其迅速调动起来,并恰当有序地组织在一篇文章之中。

这里给同学们提供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1.联想辐射。

联想辐射,即以文章中心论点为核心(立足点),向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名言警句、新闻人物等四个方向辐射,采用“相关联想”的方法,迅速准确地选定自己需要的、符合论点要求的典型、新鲜的素材。

2.名句立骨。

引述名言警句,不是仅仅让其作为论据出现,而是借用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为文章立骨,让名言警句既是内容的载体、段落的核心,又是文章的结构筋骨。

段落内容既有对名句的阐释,又有对名句内涵的证明,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3.同质组合。

同质组合,就是将一组属于不同时代或地域而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并列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追求论据的丰富性、说理的针对性、论述的深刻性。

4.异质组合。

异质组合,就是将两则(或多则)性质相对或相反的素材(名言或名人事例),用对比的方式将其组合在文中,以呈现两种价值取向,在相互对比、衬托中,追求观点态度的鲜明性以及论述的震撼力。

技法4证明有方,议论深刻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构成,然而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会忽视“论证”这个重要环节,以致议论肤浅,说理无力。

如果同学们在一篇文章之中尝试运用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比喻法等论证的方法,则会取得明显的论证效果。

1.例证法。

即通过典型的、有针对性的事例证明某个论点的正确性。

2.引证法。

即引用精练而富有思想内涵的名言警句或故事等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文章的内容。

3.喻证法。

即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行文生动,易于读者理解、接受。

4.对比法。

即将人或事物的正面与反面情境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某观点的正确性。

对比论证的对比点有三种:一是纵比。

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状况进行对照,揭示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不同之处,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它所蕴含的道理。

二是横比。

将发生在同一时期、同一区域的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互有差异的事物进行对比,否定错误的、不好的事物,肯定正确的、美好的事物。

三是自比。

将同一事物内表现出来的不统一、不协调的现象进行比较。

自比与纵比的区别是:它不存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化,与横比的不同是:自比表现在同一事物上,而横比则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

第3讲选材与用材材料,是经过作者筛选、加工后写入文章当中的生活现象、言论、数据等。

专升本考试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文章“材料丰富,论据充实”,这是对材料的选用提出的具体要求,在专升本考试作文中要得到落实。

这里根据考场作文的实际,主要谈材料的积累、选用、加工三个方面的技巧。

一、积累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要想在考场作文选材时游刃有余,平时就必须精心搜集、整理材料。

技法1明确方向,广聚材料1.积累课本材料。

课本上的历史事实、思想、观点以及名言警句、精美文段、文学人物、作者故事等,都是可资使用的典型素材,用得好了,即能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因此,考生在平时要认真整理课本材料。

2.积累社会热点材料。

新近发生的社会热点事件,包括国际、国内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事件,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

特别是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道德模范”“孝心少年”等评选活动中的人物材料,考生应格外留意。

3.积累生活情感材料。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

我们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之中,时常会有一些触动心灵、触发情感的细节,用心积累下来便可以使之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