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武汉四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武汉四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2018武汉四调语文试题解析 第Ⅰ卷(选择题 30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愧怍(zuò) 拮据 屏气凝神(bǐng) 莫名其妙 B、商酌(zhuó) 聪慧 栩栩如生(xŭ) 手不释卷 C、鄙薄(báo) 热忱 拈轻怕重(niān) 重峦叠障 D、魁梧(wú) 桑梓 前瞻后顾(zhān) 自出心裁 [答案] C [解析] 第1题考察字音字形。C项中的错误非常明显: 鄙薄(báo)中“薄”的读音,只有读“bó”音之时才有“鄙夷、看不起”之意,“重峦叠嶂”中“嶂”意为“如屏风般遮挡”,是山字旁。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我希望在未来岁月中,你能时不时地 不公,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 我希望你尝到背叛的滋味,唯有如此,你才能 到忠诚之重要。我希望你常常被人 ,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聆听他人有多重要。 A、遭遇 领会 轻视 B、遭遇 领悟 忽视 C、面对 领会 忽视 D、面对 领悟 轻视 [答案] B [解析] 第2题考察词语辨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和用法辨析。 “遭遇”和“面对”都有“碰到”之意思,“遭遇”强调一种被动性,“面对”讲求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领会”: 着重指理解、体会。对象常是较抽象的事物,如意思、意义、意图、意味、道理、知识等。“领悟”: 着重指理解,弄明白。对象常是意境、艺术、情感等事物。 “轻视”和“忽视”: 都表示“不在意”“不重视”。“轻视”通常带有主观的贬低之意,带有故意的意思: 而“忽视”则是非故意的。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纪录片《大国重器》,报道了中建三局的智能顶升系统一一中国首创的新一代“空中造楼机”不断地刷新城市天际线。 B、今年5月30日,南航将开通武汉-伦敦直飞航线,这是继直飞巴黎、莫斯科、旧金山、罗马、悉尼之后,武汉开通的第6条洲际航线。 C、电影经济、互联网业态、手机APP 服务的兴起,催生出电影顾问、网约车司机、导航地图编辑、机器人调试员等新兴岗位出现在各大公开招聘会上。 D、民营企业的领军人物马云亲率众民营企业家来武汉共建中国新民营经济创新区,这次新探索将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来汉发展,助力武汉新民营经济再出发。 [答案] C [解析] 第三题是一道典型的考察病句的核心技巧“缩句”的题型,在缩句后留下中心语可得“兴起催生出新岗位出现在招聘会上。”是典型的句式杂糅。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是诗歌的国度,“诗乐舞混沌不分”,歌唱性是中国古典诗歌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诗词与音乐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在浅唱低吟中做到了雅俗共赏。 B、文化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将纪录片与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记录的气质,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C、“百部经典”书目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突破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力求做到广纳百家、百花齐放,充分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D、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平淡的小事,勾起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朋好友的回忆;它没有商业片的噱头和造势、浮华与张扬; 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持久存在的爱和尊重。 [答案]D [解析] 第4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D 选项考察的是常考标点分号的用法。分号通常在句子区隔中表并列关系。显然D选项中第二个分句“勾起了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亲朋好友的回忆”是一个动宾结构,与后文中“它没有商业片的噱头、、”和“有的只是众与人之间存在的的爱与尊重。”不形成并列关系。故“回忆”后分号使用不恰当,应该为冒号或句号。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记忆=脑功能?

①你大脑的巅峰时刻,应在何时?

②人们总以为自己的大脑登上巅峰,是在自己记忆力最强的时刻,比如十几二十岁时。我们那时上知古文,下背单词,能在一周内(有时甚至是一天内)学完一学期的课程,还能拿到及格……然而,十几二十岁,也是我们不忍回顾的“黑历史”最多的日子,如果我们的大脑那时候最棒,为什么它会把我们一次次领到沟里去呢? ③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大脑健康中心的主任桑德拉·邦德·查普曼就认为,记忆力 远不能代表大脑功能。用记忆力来衡量大脑功能,就像凭外表来挑选终身伴侣――外表美丑很容易被注意到,记忆力好坏也很容易分辨;外表好看当然是优势,记忆力好也能带来许多便利;然而,外表不是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因素,而记忆力,也不是大脑最强的能力。 ④深思熟虑才是。负责深思熟虑的,是大脑最靠近前额的部分——额叶。科学家们曾以为额叶是大脑最不重要的部分,毕竟,因手术或外伤失去额叶的人也能存活,而额叶不成熟的人看上去活得还挺好。但今天的研究表明,在涉及幸福生活时,额叶远比记忆力重要。记不住清朝皇帝的顺序不是大事,总是忘记待办事项稍有点麻烦,然而,只要额叶运作正常,你就能评估出“该使用辅助记忆的工具了”,然后就做出“用本子或软件提醒自己”的明智抉择。 ⑤如此重要的额叶,却是大脑中成熟得最晚、衰退得最早的部分。许多人的额叶功能差不多二十来岁才发育成熟,四十岁就开始走下坡路……除非,我们努力锻炼额叶。额叶功能就像骨密度,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骨质可以储备,认知功能也可以储备。在《你的大脑,你的生产力》一书中,查普曼提出,额叶功能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衡量:一是策略性注意力。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专注力。在信息超载的重压下,额叶需要判断哪些信息可以置之不理,哪些值得关注,并迅速调动大脑集中于重点信息。二是综合推理能力。额叶能从繁杂的信息中提炼出要点,确定解决方向,并不断观测应用效果,及时进行修正和反思。三是创新力。运作良好的额叶不会因循守旧,而是会跳出固有的观念和做事方式,用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三种能力,都能通过持续锻炼额叶来获得提升。 ⑥现在的研究显示,只要没有罹患大脑疾病,大脑的绝大部分神经元都能健健康康地陪伴你一生,还会因为不断锻炼而愈发高效。比如综合推理能力,许多人60岁后才达到高峰期。 ⑦大脑的巅峰时刻,不在过去,也非现在,而是将来——但是你得精心照料你的额叶。 5、文中说“记忆力远不能代表大脑功能”,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一周内能记住一学期的课程,也不代表大脑的功能很强。 B、年轻的时候记忆力非常好,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常常犯错。 C、记忆力的好坏使人容易分辨大脑功能的强弱。 D、用记忆力来衡量大脑功能,虽然易于判断但无法看清大脑能力的实质。 【答案】C 【难度】易 【解析】典型的核心信息相悖,记忆力好坏并不能使人分辨大脑强弱,人们会误将“记忆力”等同于“大脑能力”。

6、关于文中对“额叶”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额叶负责深思熟虑,能决定大脑最强的能力。 B、即使失去额叶,人也会生活得很幸福,不会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C、即使记忆力衰退,额叶功能仍然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评估和明智抉择。 D、额叶成熟得晚却衰退得早,因此需要精心地照料。 【答案】B 【难度】易 【解析】修饰信息的错误。原文中第四段2-5行,“看上去过得好”,“在过幸福生活时,额叶更重要”都说明该项的“不会影响”的错误。

7、关于文中所说“额叶功能可以通过锻炼来提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常对海量信息筛选判断并调动大脑集中于重点信息,可以锻炼专注力。 B、经常从繁杂信息中提炼要点,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可以锻炼分析综合能力。 C、经常观察解决问题的效果,并及时修正反思,可以锻炼推理能力。 D、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刻意寻找和别人不同的方案,可以锻炼创新能力。 【答案】D 【难度】中 【解析】该题型需要做一定的语义推新,D选项中“刻意寻找不同方案”与“从不同视角看待”表述不一致,错误。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鲁肃简公劲正 鲁肃简公①劲正,不徇爱憎,出于天性。素与曹襄悼②不协,天圣中因议茶法,曹力

挤肃简,因得罪去;赖上察其情,寢前命,止从罚俸,独三司使李谘夺职,谪洪州。及肃简病,有人密报肃筒,但云“今日有佳事”。鲁闻之,顾婿张昷之曰:“此必曹利用去也。”试往侦之,果襄悼谪随州。肃简曰:“得上殿乎?”张曰:“已差人押出门矣。”鲁大惊曰:“诸公误也。利用何罪至此? 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 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嗟叹久之,遽觉气塞。急召医视之,曰:“ 此 必 有 大 不 如 意 事 动 其 气 脉 已 绝 不 可 复 治 。”是夕,肃简薨。李谘在洪州,闻肃简薨,有诗曰:“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③时。”盖未知肃简临终之言也。 【注释】①鲁肃简公: 即鲁宗道,曾与李谘讨论茶税法。 ②曹襄悼: 即曹利用。武人出身,真宗时恃功逞威,仁宗时被罢免,自缢而死。 ③崇山谪去: 此处借典故说曹利用被贬。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简公劲正 劲正: 刚正 B、因得罪去 得罪: 冒犯 C、谪洪州: 谪: 降职 D、但素不学问 但: 只是。 [答案): B 解析: 考查常用实词 A选项根据原文语境,可知鲁肃简公行事不循个人爱憎。劲正翻译为刚正,符合语境。B选项考查古今异义。原文中提到曹利用极力排挤肃筒,因此导致肃简获罪被罢职。因此得罪应当翻译为“获罪”,而不是现在所指的“冒犯”之意。 C选项谪与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一文中“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同义,都是“降职”的意思。 D选项但在现在一般用作转折连词,而在初中文言文中常有“只,只是”的含义。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向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此 必 有 大 不 如 意 事 动 其 气 脉 已 绝 不 可 复 治 A、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B、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C、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D、此必有大不如意事/ 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答案]: C[难度]:中 通读全文,可知此句大意“这一定是有大不如意的事让他动气了,现在气脉已断绝,没法再治”。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宗道与曹利用素来不和,他被贬官也是因为曹利用的排挤。 B、皇上了解了实情后撤销了对鲁宗道的罢官令,只是扣了他的俸禄。 C、鲁宗道认为曹利用还是尽忠职守的,只是不学无术,脾气倔强。 D、李谘的诗,表达了对鲁宗道为曹利用抱不平而气绝身亡的遗憾。 [答案]: D[难度]:中 解析: 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查。 解答此题,要找到每个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依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 A选项对应原文“素与曹襄悼不协,天圣中因议茶法,曹力挤肃简,因得罪去”。 B选项对应原文“赖上察其情,寝前命,止从罚俸”。 C选项对应原文“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 D选项从原文“盖未知肃简临终之言也”可知D选项不正确。 [全文翻译]: 鲁肃简公为人刚正,行事不循从个人爱憎,这是出于他的天性。他一向与曹襄悼不合,天圣中曾因讨论茶法,曹极力排挤肃简,因此导致肃简得罪被罢职; 不过随后皇上察觉到真实情况,又撤销了先前的罢官令,仅给了他扣罚俸禄的处分,只有三司使李谘被削去官职,贬到了洪州。等到肃简公病重时,有人给他传递宫中密报,但只是说“今天有好事”。鲁听到消息后,回头对女婿张昷之说:“这一定是指曹利用要丢官了。”张昷之试着去打听,果然时曹利用谪官随州。肃简说:“皇上召见他了吗?”张说:“已经派人把他押出国门(京城门)了。”鲁闻听大惊,说:“这事几个主事大臣办得不对。利用的罪过怎么能到这地步?任免大臣,难道可以这么仓促! 利用在枢密院,还是尽忠于朝廷的,只是他向来不学无术,倔强得很,有时不识好歹,此外并无大过错。”他嗟叹了好一阵子,突然觉得闷得慌。家人急忙请医生来看,医生说: “这一定是有大不如意的事让他动气了,现在气脉已断绝,没法再治。”当天晚上,肃简谢世。李谘在洪州,听到肃简去世的消息,曾写诗曰:“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时。”他大概还不知道肃简公临终所说的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