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
奶牛因长期或大量摄食经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的饲料所致的中毒性疾病称黄曲霉毒素中毒。

其临床特征是消化机能紊乱、神经症状和流产;剖检见肝变性、坏死和纤维化硬变。

病的发生
1961年Loosmore等首先报道了反刍兽的黄曲霉毒素中毒。

20世纪60年代初,在英国东南部一些农场,约有l0万只火鸡死亡,病因不明,以肝坏死为特征,称为“火鸡X病”。

经研究确定此病为黄曲霉毒素所致。

牛的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自然病例日趋增多。

奶牛和肥育牛发病较高,尤以犊牛更为常见。

由于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被污染的饲料不仅对牛,而且对鸭、鹅、鸡、猪、马和人都呈现中毒作用,同时黄曲霉毒素(AFT)还具有极强的致癌作用,因此现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病因
各种饲料如干花生苗、花生饼、玉米粉、谷类、豆类及其饼类、棉籽粉、酒糟,以及贮藏过的混合饲料,由于保管、贮存不当,在高温、高湿的坯境条件,极易为黄曲霉、寄生曲霉生长,产生黄曲霉毒素。

有的是动物食人受黄曲霉污染饲料后在体内形成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

AFT是一类结构类似的化合物,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

目前已明确其结构的有十多种,主要有AFTB1、AFTB2、AFTG1、AFTG2、AFTM1和AFTM2。

其中以AFTBl含量最高,毒性最大。

所以当奶牛长期或大量摄取这些饲料后,即能引起中毒。

AFT毒性比氰化钾还大。

肝脏是AFT的靶器官。

由于其品种、年龄、性别及个体的耐受性不同,因此中毒量各异。

实验表明,体重183kg的肥育牛,采食含其毒素650—800ug/kg饲料的日粮,经17.5周后有轻度病变;奶牛每日每千克体重摄人o.5mg黄曲霉毒素,19周后出现产乳量降低,乳中可检出毒素;断乳犊牛采食含黄曲霉素0.22~2.2mg/kg体重的日粮,16周后出现了生长缓慢、肝损伤,甚至死亡;海伏特公犊,每千克体重口服0.1~1.0mgAFT,42d内3头牛无死亡;口服1.2—1.6mg 的3头牛,2头死亡,日服1.8mg的3头牛全部死亡。

Patterson指出,饲料中含有AFT 100ug/kg即对牛有害。

对3月龄犊牛,AFT 中毒量为110ug/kg饲料,对成年牛低于这一剂量仍能引起中毒。

临床症状
急性中毒食欲废绝,精神沉郁,拱背,惊厥,磨牙,转圈运动,站立不稳,易摔倒。

黏膜黄染,结膜炎甚至失明,对光过敏反应;颌下水肿;腹泻呈里急后重,脱肛,虚脱;约于48h内死亡。

慢性中毒犊牛表现是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惊恐、转圈或无目的徘徊,腹泻,消瘦。

成年牛表现前胃弛缓,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奶产量下降,黄疸;妊娠牛流产,排足月的死胎,或早产。

因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故可引起哺乳犊牛中毒。

由于毒素抑制淋巴细胞活性,损伤免疫系统,故机体抵抗力降低,易引
起继发症的发生。

临床病理
急性病例见小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压积降低,嗜中性白细胞,尤其是分叶核白细胞增多,血液胆红素增多,凝血时间延长。

总胆红素升高为11.?6mg/100mL,结合胆红素为3.92mg/100mL,血清谷草转氨酶升高(596.2~87.7IU/L)、血清r—谷酸基转酞酶升高(55—63.6IU/L),碱性磷酸酶升高,血浆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明显降低。

病理变化
急性中毒剖检见黄疸;皮下、骨骼肌、淋巴结、心内外膜、食道、胃肠浆膜出血;肝棕黄色,质坚实,似如橡胶样。

镜检:肝细胞,特别是肝门附近的肝细胞肿胀,核增大约5倍;有的肝细胞有空泡;肝索崩解;有的肝细胞含胆汁;肝小叶周围及中央静脉周围有胆管增生。

胰腺周围有化脓灶,
慢性中毒除肝黄染、硬变外,无其他明显异常变化。

镜检:静脉阻塞,肝细胞颗粒变性和脂肪变性,结缔组织和胆管增生,血管周围水肿,纤维母细胞浸润,淋巴管扩张。

诊断
黄曲霉毒素中毒后,首先作饲料调查。

观察饲料种类、贮存及喂量,并应结合病史、发病情况、症状及病理变化,可初步得出诊断。

而确切的诊断应测毒素(包括饲料、胃内容物、血、尿和粪便的AFT含量),进行饲料中黄曲霉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等。

治疗
当已怀疑为黄曲霉毒素中毒时,全场应立即停喂所怀疑的饲料,改换其他饲料。

对牛群应加强检查,及时发现病牛,尽早治疗。

肌注土霉素剂量为10mg/kg体重,每日1或2次,肌肉注射。

连续5d。

其治疗作用不是在于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为它对酶的诱导作用。

也可能是它干扰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机制所致。

口服碱性活性炭用磷酸盐缓冲液即(mol/l),pH值7,KH2PO4+Na2HPO4稀释的活性炭,大量灌服。

再配合类脂醇化合物,剂量为2mg/kg体重,一次肌肉注射。

连续注射5d。

也可配合土霉素肌肉注射,都有疗效。

用半胱氨酸或蛋氨酸剂量为200mg/kg体重,一次腹腔注射;或硫代硫酸钠50mg/kg体重,一次腹腔注射。

5%葡萄糖生理盐水配合使用苯巴比妥、蛋氨酸、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也有治疗作用。

预防
玉米、花生饼及其他谷类饲料,为奶牛的主要精饲料;也极易受黄曲霉污染。

据对377份玉米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超过5ug/kg以上的有355份,阳性率占
94%,最高含量达10 000ug/kg,因此积极预防是其关键。

加强饲料的收获、贮存工作,防止霉败在收获时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收割;收获的饲料应尽快晒干;饲料应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料库的温度不应过高,应低于25℃以下;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以下;防止发热,潮湿;定期检查贮存的饲料,对已有霉变者,应及时挑除,防止霉菌扩散。

防霉法包括气体法、固体防霉剂法和电离辐射法。

最近,美国采用一种广谱药物来防止霉败。

其药物制剂内含焦亚硫酸、丙酸、富马酸和山梨酸。

据信此复合酸抑制:AFT比传统的使用单种酸类或其他盐类更为安全、可靠和实用。

无腐蚀性,可用粉制,也可配成水剂使用。

去毒法饲料受黄曲霉污染后,可用氨处理、酒精发酵液化、用水冲洗法和高温处理法等。

氨熏蒸法即将污染的饲料(玉米或其他精料)堆高不超过2.5 m,每隔2m
设通氨管一根,与液氨钢瓶出口开关连接(如使用氨水,每根通氨管内径为3~
5cm,由下而上每30cm开钻3~4个直径为6mm的孔),顶部用厚为0.3—0.4mm 的塑料薄膜覆盖。

四周也应密封严实然后充氨气,时间60min以上。

需要饲喂前,先开薄膜散气,1~2d后将饲料堆降低一半高度以利残氨挥发,自然散气7~10d 以上才能使用。

据测定,含毒量为1 666~2 000Pg/kg,密闭10d可降至100ug/kg,20d可降至50~60ug/kg。

流水冲洗法把精饲料盛人容器内,以流水将其冲洗。

经24h冲洗,可使含毒量由2 000ug/kg降至100ug/kg,冲洗48h可降至11 ug/kg,去毒效果达91. 5%~99.5%。

高温处理法将AFT污染的饲料,在160~180℃高温下消毒10min,可使毒性消失。

经高温处理的饲料用来饲喂犊牛,应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抗生素添加剂,效果很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