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学重点: 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 1、体验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2、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任选两题说说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1页例1。 出示例1。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怎样列式呢? 生回答,教师板书:153 教师: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2
小组讨论,看看怎样得出得数,各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方法一:将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据竖式计算的方法,想53=15,个位上的数相乘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十位上的数1和3相乘得3个十,加上个位上进上来1个十,就是4个十,口算结果是45。 教师对学生的口算方法给予归纳总结并板书,在黑板上加以平价,方便全体学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教师:想一想,1503= 学生分组讨论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与一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相加,就可以算出结果;还可以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行口算,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几百几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一个0。 小学数学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拔萝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加与减(一)》中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先提供了小兔子拔萝卜的情境,从中引出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教材中提供了四种计算方法(并非让学生全部掌握,学生还可以有别的方法)。在学了加法计算之后,让学生试着计算:“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了多少个萝卜?”以促使学生从加法计算迁移到减法计算上去。这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不同。 教学目标: (1)自己探索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从加法计算方法迁移得出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3
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学会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二、说教学法 学生已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学前已对竖式有简单的了解。对于看图编故事和从图中提出问题,前面的学习中已有过练习。这些都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在本节课中,力图体现出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幅画,是一个好听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二)讨论。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研组材料公开课说课稿20xx.3.302生:我知道了黑兔拔得多,白兔拔得少。师: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生:我想知道,两只兔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生:黑兔比白兔多拔了多少个?生:白兔比黑兔少拔了多少个?(教师将生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三)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有的咱们已经解决了,这儿还有三个问题(指黑板),咱们来解决“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的问题。怎样列算式呢?生:36+23=?(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算盘、练习本等。(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生A: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我在左边摆3捆零6根,就是36,在右边摆2捆零3根,就是23。然后数一数,一共5捆零9根,就知道36+23=59。生B:我是拨计数器算的。我先在十位上拨了3个珠子,在个位拨6个珠子是36,4
再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一看是59。生C:我是用口算得出的,6+3=9,30+20=50,50+9=59。生D: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3=39,39+20=59。生E:我也是用口算得出的,36+20=56,56+3=59。生F: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边列竖式边说),先写一个加数36,再写第二个加数23,并把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写好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再计算:30+20=50,6+3=9,答案也是59。师:很好。在列竖式时一定要注意,两个加数中个位的两个数上下要对齐,十位上的两个数也要对齐。然后再计算:个位上6+3=9,把9也写在个位上,和上面对齐,十位上3个10加2个10是5个10,5写在十位上,和上面对齐。师:以上四种方法:摆小棒、拨计数器、口算、列竖式,你认为哪种最简单?生A:我认为列竖式简单。生B:我认为口算简单。 (四)探究类推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以小组 教研组材料公开课说课稿20xx.3.303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四个人共同去解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并讨论解决问题。小组长汇报:组A: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兔哥哥比兔妹妹多拔了多少个萝卜,我们的算式是36-23=13。师:你们是怎样计算36-23的?组A:我们用口算,6-3=3,30-20=10,10+3=13。组B:我们列竖式(边写边说),先写第一个数36,再写第二个数23,6-3=3,3-2=1。师:是3-2=1吗?生:是3个10减2个10等于1个10。组3: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算式也是36-23=13。也用口算,30-20=10,6-3=3,10+3=13。 (五)总结 师:在这节课中,你们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生A:我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好。师:哪一点表现得很好?生A:老师提的问题我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了,而且我讲的故事很好。生B:我认为自己表现得还可以,我也积极发言了。生C:我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好,我把36+23算错了。师:同学们也可以评价一下别人。学生踊跃发言,都很注意发现其他学生的长处。师: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都表现得好,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而且把小组活动组织得很好。大部分同学也都能好好地去学习,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 小学数学教案篇3 5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6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和教学活动中认识“10”的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算式,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善于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2、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具:磁性苹果、课件 2、学具:苹果图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今年苹果大丰收,老师也摘了些回来。瞧,咱黑板上这一堆苹果,你估计估计有多少个?我们一起数数吧! 学生估计苹果数量。 1个、2个……10个。 2、实践操作: 师:大家都想亲手分苹果吧?咱们按小组分苹果吧!(板书:分苹果) 活动要求:4人一个小组,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想办法的、有操作的、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