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课 西北地区(草原风情)
第三课 西北地区(草原风情)
好汉三艺
摔跤
赛马
射箭
1、从“好汉三艺”中可以看出蒙古人民具有哪些精神? 2、这种精神与其生活的环境有什么联系?
草原风情
衣: 蒙古袍—便于高原放牧、抵御风寒
—适宜草原游牧生产和生活(逐水草而居)
食:牛羊肉和奶制品—饲养牛羊—草原牧业生产 住:蒙古包—便于拆迁搬运—适宜草原游牧生产
和生活
行:马、勒勒车—便于出行和游牧生活、方便饲养—
植被
草场资源丰富
1.地理位置:西北内陆,距海远 2.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植被: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然环境
逐水草而居
生产:畜牧业
草原文化生活
衣 食
住
行
乐
草原风情——衣
蒙古袍
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袍身肥大
天冷时可加衬毛里
或棉里,抵御严寒
草Hale Waihona Puke 牧业生产材料二:从西部的乌拉特草原到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扑面而来的是众多
而庞大的畜群衔头接尾地在戈壁荒漠、乏草瘠原上无奈地游弋的景象。许多 地方已变成寸草不生、遍地沙砾的戈壁滩。一些草场牧草枯死,裸露的地面 旱起一层浮土,稍一起风便尘土飞扬。不少草场河湖干涸,枯黄的牧草遮不 住脚背。一些草场尽管有几簇绿色,却长的是标志草原退化的马莲草和牲畜 不吃的狼针草。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内蒙古大草原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如何?
气候
1、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降水量 是怎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 水
内蒙古东部地区 降水量几乎都在400毫米以 降水较丰富,水 下,降水自东向西减少。 草丰美,越往西 2、 降水量的这种变化对草原上牧 降水越少,越不 草的生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利于牧草生长, 甚至出现了大面 积的沙漠。
白食是牛、马、羊、骆驼的奶制品。白色表示纯洁、吉 祥、崇高,因此白食是蒙古人待客的最高礼遇。主人吧 各种白食端出来请客人品尝。由于白食是以奶为原料, 添加白糖等调料制成,因此不仅味道鲜美可口,而且极 富营养价值,蒙古人在逢年过节或孩子穿新衣时,办喜 事时做洞房用的蒙古包也要用白食涂抹,以示祝福。还 有过生日、满周岁、行婚礼、出远门时,老人们都要端 着雪白的奶汁举行祝福仪式,以求平安、顺利。
适宜在草原进行大范围活动
乐:那达慕大会—摔跤、赛马、射箭--表达了牧
民们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热爱之情
草原上的新发展
养殖
畜产品加工
毛纺工业
现代化生活
从游牧到定居
• 多数牧民已经住进了固定的房屋,蒙古包 里也有了地板。近年来,牧民们在国家的 资助下盖起了永久性棚圈,打了机井,买 了打草机,建了砖瓦房,变游牧为驻牧。 然而,到了夏令时节,牧民仍会赶着牛羊 寻找新的牧场,并不单是为了减轻冬季牧 场的压力,而是因为牛羊在不同时节里喜 欢吃不同地区的牧草,不同地区的牧草营 养成分也大不相同。
茶食指的是奶茶,有充饥作用。他们有句话:“宁 可一日无饭,也不可一日无茶。”生活在高寒牧区, 肉食较多,蔬菜较少,奶茶起到了助消化的作用。
蒙古族人以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食,以粮食和 蔬菜为副食,以奶茶、奶酒为饮品,特色小吃 有奶皮子、奶酪、奶豆腐、手抓羊肉等。 内蒙古人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饮食习惯?
畅想草原未来
内蒙古,有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场,横亘东西的
五大草原历来让人称道。据资料统计:内蒙古在60年
代曾有草原12.3亿亩,但如今可利用的牧场只剩下
5.8亿亩。仅30年的时间,草场惊人地萎缩了56%! 今天的内蒙古,荒漠化土地已占其总面积的 60%以上。 有关专家曾多次告诫:一旦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 勒草原没了,北京和天津也就没了! ——关于中国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报告
保护大自然,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善待大自然,等于善待自己的明天!
1、因地制宜 2、走可持续发展 道路,人与自然和 谐相处。
课堂小结
因地制宜 可持续发展
自 然 环 境 ( 草 原 ) 退耕还草 草 造林种草 原
畜 牧 业
草 原 风 情
气候恶化
原
沙 漠 过度放牧过度 因 禁牧轮牧 化 开垦自然灾害 圈养移民
材料一:1998年4月15日上午9时,大风卷着遮天蔽日的黄沙,出现在内
蒙古的西部,当时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最高每立方米达到69毫克,是标准 值的230倍,在部分地区能见度只有300米。这种恶劣的沙尘暴,持续了4天, 其时间之长,沙尘之多,前所罕见。这一从内蒙古西部开始的沙尘暴波及了 我国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北京、济南受到影响,其时北京也有昏天黒地 之感,而且泥雨纷飞。长江以南部分地区也有反应,16日的杭州,也有黄色 尘土飞扬。这次沙尘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22亿元。
蒙古包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就能搭盖起来。
草原风情——行
马、勒勒车
便于出行、放牧
草原牧业生产
牧民的翅膀:马 草原之舟:勒勒车
1、过去牧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 现在又有了哪些变 化? 2、勒勒车与我们见过的一般马车有什么不同?你能不能 尝试着解释一下勒勒车这样的设计的好处?
勒勒车车轮高大是 因为牧区冬天雪深 过膝,夏季草深, 沼泽地多,轻便灵 活、车轮大的勒勒 车,无论是牧草繁 茂的草场,积雪深 厚的雪野,还是泥 泞的沼泽或者崎岖 的坡道,都能够顺 利通行.
衣 食 住 行 乐
1.草原上的许多牧民以牛羊肉、奶制品 为主食, 以 粮食、蔬菜 为副食,喜喝 马奶酒 ,传统服 装是袍身宽大的 蒙古袍 ,住的是便于拆装和 蒙古包 搬的 。
2.每年的 七、八 月草丰畜肥时,牧民们开始 那达慕 大 筹办一年中最盛大的娱乐活动—— 会。
3.“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 是 牧区的景观。 A.澳大利亚大草原 B.内蒙古草原 C天山山地牧场 D.青藏高原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象?
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的位置
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
地处北温带,属于温带草原。
呼伦贝尔草原
锡林郭勒草原 乌来察布草原 阿拉善草原
科尔沁草原
鄂尔多斯草原
地形
内蒙古自治区以哪种 地形为主?地势起伏有 什么特点?
肉食奶食为主,不仅荤素搭配,稠 稀结合,口中不腻,胃里舒服,而且容 易消化,做法简单易行,适合游牧生活 的需要。
草原风情——住
蒙古包
蒙古包
便于拆装、 搬运
游牧生活
1、蒙古族人住的房子叫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 2、蒙古族在探寻自己的生活住所时,为什么会选择这种 房子呢?
蒙古包
搭 建 蒙 古 包
门方而小,塞 蒙古包是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 上寒风不易侵 “包”是“家”、“屋”的意思。 入;包顶圆形, 古称穹庐,又称毡帐、帐幕、毡包等。 大风雪时阻力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 小不积雪,下 迁简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40峰骆驼 雨时不积水。 或10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20小时
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们是十分好客的,当你到牧民们 家里去做客,他们会热情招待你。据此回答第4—5题: 4.牧民们会端出好茶、好酒、好肉款待客人。这茶、 酒、肉很有可能是( ) A.西湖龙井茶、绍兴老酒、猪头肉 B.铁观音、茅台酒、牛肉 C.奶茶、奶酒、羊肉 D.乌龙茶、汾酒、羊肉 5.席间,他们会唱起悠扬的民歌,跳起欢快的民族舞蹈。 他们唱的民歌可能是( ) A.《梁祝》 B. 《高山流水》 C.《赛马》 D. 《刘三姐》 6.用“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来表示内蒙古草原是 最恰当不过了。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 ) A.热带草原 B.温带草原 C.高山草甸草原 D.亚热带草原
反思内蒙古: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自然灾害…… 面对草原的日益退化,有一位生于斯,长与 斯的老人。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却又无可 奈何,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看一看这位老 人的心里话吧:“唉!如果不多养牛羊,我 们靠什么来改善生活,靠什么来攒钱娶儿媳 妇?” 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摆脱这两难境地?草原的 科学放牧、合理放牧、退耕还牧、 出路在哪里呢? 退耕还林
草原风情——食
牛羊肉、奶茶
牛奶、羊奶
饲养牛羊
手把肉
奶 茶
草原牧业生产
1、草原上牧民的饮食以什么为主食, 以什么为副食? 2、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生产方式 有什么联系呢?
传统的食品主要有白食、红食、茶食
草原对生活的影响
红食即牛、羊等牲畜的肉制品。红食多种,最多的是羊 肉,有手把羊肉、烤羊肉、炖羊肉、整羊席等。蒙古人 在过年过节或招待来客时,时兴吃手把羊肉。就是用手 拿着吃的羊肉。在烹调这种羊肉时,不放盐,也不用调 味品,保持原汁原味,同时也很讲究烹调的火候,一般 表面熟了就行,这样的手把羊肉鲜嫩味美。整羊席是款 待贵宾的筵席,吃的时候蘸着盐水或佐料。
蒙古族有哪些风俗和文体活动? 与草原有什么联系?
草原风情——乐
那达慕大会
(赛马、摔跤、射箭等)
那达慕大会
唱歌跳舞
展示丰收与对 草原的热爱
1、在那达慕大会上人们开展哪些活动? 2、有哪三项被蒙古人民称为“好汉三艺”或“男儿三 技”?
“那达慕”是蒙古语,“慕”是蒙语的译音,意 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降水由东向西逐渐减少,自然景观也随之变化。
内蒙古草原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侯,冬 冷夏热,干旱少雨。由于东西跨度很大, 年降水量自东向西明显减少,自然景观也 随之自东向西过渡明显,由东部较湿润的 森林草原,向西逐渐过渡到半干旱的草原 和干旱的荒漠。所以内蒙古自治区水草丰 美的草原应当位于其东部地区,并属于典 型的温带草原,草原“一岁一枯荣”,有 明显的四季变化。如著名的呼伦贝尔草原 和锡林郭勒草原。
1、牧民穿的衣服叫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2、这样的服饰对于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