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新模式

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新模式

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新模式
发表时间:2013-03-05T13:22:30.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供稿作者:高健[导读] 针对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高健 (江苏省电力公司高级管理培训中心 214164)
【摘要】目的研究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

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共57例治疗有效,对照组共43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5.0%与71.7%,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水平间无显著差异,在疗后对照组数值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糖尿病中医养生血糖水平
临床中,糖尿病属于常见的一类慢性终身性疾病。

为研究康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方法,分析其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针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

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水平,评价治疗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收治120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41-76岁,平均年龄:58.3岁;病程范围:2-14年,平均病程:7.3年。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收治患者后,向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手段,针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模式,从心理、饮食、运动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在心理层面,首先由中医医师仔细诊断患者病情,确定出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随后,指导患者保持心情的顺畅,依据中医理念,调畅情志,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其二,从饮食层面,指导患者顺应自然,将自身饮食与四时变化相结合。

针对肺燥伤津的病例,需要指导患者积极饮水,并选取天冬、鲜芦根、麦冬,每日泡水饮用。

针对肾阴亏虚病例,则需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适当添加百合、枸杞、猪胰等。

针对大便秘结的病例,需要服用玄参、大黄等熬成的药剂。

针对胃热津伤病例,则需指导患者多吃水果蔬菜,同时饮用鲜榨梨汁[1]。

其三,在运动层面,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肢体活动,依据早太极、晚八段的理念。

要求患者在清晨练习太极拳,持续半小时。

在晚上练习八段锦,持续一刻钟。

一周锻炼4次即可。

在应用中医养生方法时,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进展,灵活调整,依据患者自身身体素质等调整中药材的用量与搭配。

测量患者在疗前疗后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依据无效、有效、显效的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无效是指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有效是指血糖水平下降,降幅在20%-40%之间,显效是指血糖水平显著下降,降幅超出40%[2]。

1.3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差异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依据疗效评价标准,得知观察组共57例治疗有效,对照组共43例,治疗总有效率分别是95.0%与71.7%,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出现显著下降,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血糖水平间无显著差异,在疗后对照组数值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格。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对比分析(单位:mmol/L)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患者最为突出的症状是血糖水平的升高。

临床实践发现,糖尿病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多需长期接受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控制饮食等[3]。

当今医学界逐渐开始认识到中医养生的重要性,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开始尝试应用此种理念。

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笔者通过设立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试验。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结论:针对糖尿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医养生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提升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娟娥,刘铜华.浅谈中医养生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2010(11):164-167.
[2]程京艳,翟胜利,马玉棋.糖尿病的中医分型及临床常用中成药[J].首都医药,2010(14):154-157.
[3]王增慰.浅谈糖尿病的临床治疗[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12):142-14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