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论文

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论文

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产科护理中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展开分析讨论。

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对该组产妇在产后给予母婴床旁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即新生儿在出生后,其臀部护理、尿布的更换、脐部护理、早期预防接种、抚触以及新生儿的沐浴等工作均在病房中完成,对产妇以及新生儿进行“一对一”单独护理。

同时,还必须安排专业的护理人员来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

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在产妇的床旁边操作边向产妇及其家属进行讲解,并让产妇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讲解的内容主要有新生的尿布更换、脐带护理、新生儿的抚触、产后复查与避孕、新生儿的预防接种、新生儿的主要生理现象及其处理措施、产褥期的常见症状处理方式、产后的营养供给、乳房的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的技巧以及优点。

观察组产妇以及新生儿在住院期间每天进行1次
床旁护理,每次护理的时间为30分钟左右。

1.2.2 对照组对该组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即在新生儿出生后,每天由护理人员将新生儿抱到婴幼儿专用沐浴间来对其进行抚触、脐带消毒以及集中洗浴,并在治疗室中对新生儿进行预防接种。

对该组产妇的健康教育采用集体讲解以及录像播放的方式进行宣讲,即产妇在产后的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将其集中大房间中,对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讲述的内容与观察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利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来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80份,回收率为100%。

此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新生儿护理的掌握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
2.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x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围产期的分阶段护理方式得到了十分广泛分应用,母亲和婴儿
均被当成了护理的主体。

这种护理方式不仅消除了传统护理过程中产妇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误会,使产妇在围产期的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而且还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理念。

通过对母婴实施此种方式进行护理,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3.2 此种护理方式有助于产妇及其家属对育儿技能以及产后健
康知识的掌握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连续性、针对性较强、程序化的护理过程,在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产妇进行理论知识的指导,而且还必须对产妇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其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技能。

通过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床旁护理,产妇及其家属可以直接观摩、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为产妇及其家属急躁的掌握新生儿的相关护理方法提供了平台。

综上所述,在对产妇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母婴床旁护理不仅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育儿技能以及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因此,可以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邵海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43-44.
[2] 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097-1098.
[3] 黄泽云.母婴床旁护理对产科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护
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39.
[4] 赵慧栋,李娟.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31):2887-288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