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原邮电部设计院)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的唯一编制单位上世纪60年代,邮电部设计院的防雷专家就对工程中出现的雷害事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986 年开始编制国内外第一个将联合接地理论用于通信局(站)的标准YDJ26-89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技术规定》(综合楼部分)到YD5098-2001《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的颁布已经是第五个标准了,YD5098-2001 使通信局(站)的防雷技术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该标准采取广泛与IEC 及ITU 等相关国际标准接轨的编写方法,不但结合了中国国情,也充分考虑了通信局(站)的具体情况而推出的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与国际接轨的工程设计标准。
目前已经在通信局(站)防雷工程中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全面的解决了占通信局(站)雷击事故85% 以上的雷电过电压保护问题,下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与移动通信及网络系统的防雷等相关问题进行介绍。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防雷接地标准China national standard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and earthing1) YDJ26-89 《通信局(站)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Temporary Specifications on Earthing Design for Tele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Telecom Integrated Building Part) - -- 原邮电部第一个通信局(站)防雷接地标准,在世界上第一个将联合接地的理论写在通信局(站)防雷接地的标准中;2) YD2011-93 《微波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Discharges and Earthing Design for Microwave Stations ;3) YD5068-98 《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Earthing Design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s ;4) YD5078-98 《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Specifications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for Power Supply System in Engineering of Telecommunications ;5 ) YD5098-2001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Engineering Design of Lightning Over-Voltage Protection for Communication Bureaus(Stations ), 该规范是为了解决综合通信大楼、交换局、数据局、模块局、接入网站、IP 网站、移动通信基站、卫星地球站、微波站等因雷电感应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网络数据线、天馈线、遥控系统、监控系统引入的雷害,确保通信设备的安全和正常工作而编制的。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的基础应建立在联合接地、均压等电位分区保护之上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应根据电磁兼容原理,按防雷区划分,对电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进行合理规划。
从通信局(站)雷击概率的统计分析,近年来虽然对通信局(站)建筑物的防雷接地进行了大量的改造, 但雷电产生的浪涌电流还是造成通信设备的损坏,雷击使通信中断的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的统计雷击造成通信设备损坏事故的85% 是雷电过电压引起的,因此对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的保护就更为重要。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并非是简单的、单一的雷电过电压保护器件应用,而是应用电磁兼容的原理根据雷电保护区的划分,对一个通信局(站)进行综合、多级雷电过电压保护。
通信局(站)传统的雷电浪涌保护方法,在选择浪涌SPD 件时,仅考虑被保护的通信设备本身,没有根据电磁兼容(EMC)原理,把局部或单一的防护措施归结到系统防雷,即整体防护的概念。
由于缺乏通信局(站)系统和整体的观念,导致在通信局(站)电源系统网络,甚至在雷电防护的薄弱环节的不同点安装过电压保护器时,各类防护器件之间不能相互协调、相互之间不能控制。
由于防护器件在设计时,其防护性能仅仅是从被保护设备本身的需求,而通信局(站)系统的防护,各级防护器件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的,此时用以局部防护的过电压器件不能有效的发挥其防护性能,影响了通信局(站)的整体防护。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立论基础,通信局(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设计必须是建立在联合接地基础上。
YD5098 — 2001 总则强调了规范是: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维护和各类保护器件选择的技术依据,所用电涌保护器必须是经信息产业部认可的检测部门测试的合格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信部规[2001]588 号文规定自2001 年10 月1 日起施行。
其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吉通公司、铁通公司。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的单位,其防雷接地工程都必须执行该标准。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关于SPD 的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的标准China national standards on technical requests and testing techniques of SPD in telecommunication1)YD/T1235.1-2002《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Performance require -ments for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s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s2)YD/1235.2-2002 《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Testing methods for surge protective devices connected to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systems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tions/sites根据国际电联提供的世界年雷暴日分布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年雷暴日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中国的雷害事故就更加频繁。
我国的防雷专家在长期的广泛探索中,结合IEC 、ITU-T 相关文件,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通信局(站)防雷保护设计方法,有效的降低了雷击概率,但是通信局(站)的防雷接地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有待解决。
最近将要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技术要求》、《通信局(站)低压配电系统用电涌保护器测试方法》又是与国际ITU、IEC、UL、IEEE相关建议接轨,并结合了中国国情的体现,希望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的防雷接地标准可以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及其它系统的通信行业的各类通信局(站)和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3) 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的关键点3.7 保护模式modes of protection用于描述配电线路中SPD 保护功能的配置情况。
在交流配电系统中分为相线与相线(L-L )、相线与地线(L-PE )、相线与中性线(L-N )、中性线与地线(N-PE )之间等四种保护模式。
在直流配电系统中分为正极与负极(V + -V - )、正极与地线(V + -PE )、负极与地线(V - -PE )之间等三种保护模式。
注:限压型SPD 和具有限压特性的组合型SPD 可用于任一保护模式。
电压开关型SPD 和具有开关特性的组合型SPD 因存在尚待进一步研究的续流遮断能力及其试验方法问题,不宜在除N-PE 外的其它保护模式中推广使用。
• SP D 分类的冲击测试电流等级规定6.1.2.1 交流SPD 冲击测试电流分类的规定见表1 。
6.5 二端口SPD 及带独立输入/ 输出端子的一端口SPD 的附加要求6.5.1 电压降a )二端口交流SPD 的L-N 之间通过电阻性的额定负载电流I R 时,在稳定条件下,同时测量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2 %。
b )二端口直流SPD 的V + -V - 之间通过电阻性的额定负载电流I R 时,在稳定条件下,同时测量的输入端口与输出端口之间的电压降,应不大于0.5% 。
6.5.2 负载侧电涌耐受能力二端口SPD 的负载侧应能承受制造商规定的电涌电流的冲击。
试验结果的合格判据同6.3.4 。
6.5.3 负载侧短路耐受能力在负载短路的条件下,二端口SPD 应能承载制造商规定的短路电流。
预期短路电流和功率因数应根据表11 给出。
试验结果的合格判椐如下:a )试验过程中,短路电流应在5s 中断开,薄绵纸或粗绵布应不着火。
此外,不应有爆炸或对人身或设施的其它危害发生。
b )如果分离装置动作,则对应SPD 施加2Uc 的工频电压,持续1min ,此时应无超过0.5mA r.m.s 的电流流过SPD 。
3 信息产业部邮电设计院雷电接地研究历史和现状The past and present researches in lightning and earthing in China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ing & Consulting Institute1962 年在工程设计中,针对通信工程遇到的雷害问题,邮电部设计院就开始了防雷接地的研究,翻译了大量的防雷接地的技术资料。
1972 年邮电部设计院成立了以通信防护(防雷、防强电、电磁兼容、无线电防干扰)为主的研究所。
1974 年组织国内14 个部委参加的长沙通信大楼的雷电实验研究。
1986 年编写了YDJ26-89 《通信局( 站) 接地设计暂行技术规范》(综合楼部分)。
1991 年成立了中国电信总局通信防护技术维护支援中心,负责全国电信系统通信防护技术的支持工作。
在电磁兼容和防雷领域在国内外有相当的知名度,承接的部科研项目多次获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的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与国内外学术结构、著名的防雷公司及专家有着广泛的联系。
1992 年、1993 年、1994 年、1995 年、1996 年、1999 年由中国电信总局通信防护技术维护支援中心组织了原邮电部、信息产业部通信行业全国防雷接地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