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题

视听语言题

浙江省2005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课程代码:0718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5分)1.视觉暂留原理是比利时科学家()于1829年命名。

A.爱森斯坦B.罗格特C.普拉托D.牛顿2.胶片的技术性能中,感光性能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A.颗粒粗细B.清晰度C.逼真度D.色彩感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摄象机和录音机都是仿生机器B.摄影机的保真性要高于录音机C.声音具有客观性和纪录性D.高保真录音机还原的声音,依然能保持它的三维性4.跟拍镜头是将运动的拍摄对象保持在一个()画框内。

A.距离不变B.景深不变C.景别不变D.焦距不变5.()的出现是视听媒介的直接结果。

A.新新人类B.广播新人类C.电视新人类D.网虫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6.在电视解说词中,为了适应观众对信息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加快语速;二是_______________。

7.19世纪,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_______________。

8.心理学上的似动现象又叫做_______________。

9.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_______________和隐喻。

10.观众对影象的感知,存在着两个层面:感官性感知和_______________。

11.影视空间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12.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

13.费穆1948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少有的倾向于空间调度的影片。

14.摄影师在选择胶片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_______________;感光性能;以及色彩性能。

15.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性和_______________两种。

16.电影电视中的声音分为(1)人声(2)自然音响(3)_______________。

17._______________的出现,和造纸术、印刷术一道,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大革命。

18.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是_______________。

19.1927年左右,美国华纳公司推出的有声电影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默片时代的结束。

20.在电影制作中,是否重视和运用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封闭和开放两种不同的空间概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21.再现性媒介22.多普勒效应23.电影视点24.空间调度25.心理补偿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电影幻觉的基本特点。

27.为什么说声音是塑造空间的基本手段?28.简述观众对单镜头内空间的感知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29.简述视听媒介的纪录功能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30.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特点。

31.简述电影叙事艺术中,对话的基本特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试论影视制作中,自然音响的作用。

33.从透镜和焦距的选择、光线的运用、声音空间、摄影机的运用等方面分析《公民凯恩》这部影片。

浙江省2005年7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 分,共5 分)1.人类文明史是以再现性媒介为主的历史,其中()媒介占据主导地位。

A.文字语言B.图象符号C.声音话语D.视觉听力2.早期人类以自己的()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因此那时人类思维主要处于感性的和经验的领域。

A.大脑B.四肢C.身体D.五官3.新时期中国电影在()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A.电影语言B.情节安排C.音乐创作D.人物造型4.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

A.听觉空间B.虚拟空间C.想象空间D.声音空间5.视听媒介的根本属性是其()。

A.真实性B.纪录性C.虚拟性D.艺术性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1.20 世纪对人类文化、日常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媒介就是以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视听媒介。

2.只有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得到尊重,纪录才是完整的。

3.人类的感知也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它与抽象思维并不是对立和相互隔绝的。

4._________________也即格式塔心理,是电影创造银幕世界不可缺少的心理依据。

5.和文学语言相比较,视听语言中的_________________并不等同于词语,因为它没有最小的信息单位。

6.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是模拟人的_________________经验和主观思维活动。

7.由于没有形成独立的电影批评体系,“作者论”时常将_________________的标准用于电影。

8.摄影机不但纪录现实,还要利用现实的人和物件作为语言符号去表达更多的意义,从而获得________________的价值。

9.在早期电影中对象征有着刻意追求的首推电影大师_________________。

10.客观视点和主观视点的交替变换,使观众进入影片建置的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中。

11.在受教育的成年人的知觉中,对形状的判断常常优先于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运动是电影中最常用的运动方式。

13.中国电影的空间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基本上是_________________场面调度的延伸,真正属于空间调度的影片寥寥无几。

14.卓别林起初排斥有声电影,直到1938 年才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有声影片《_________________》。

15.“生存还是毁灭”这一经典独白是_________________时空中的内心独白。

浙江省2006年4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课程代码:071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视听媒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人类早先的()A.理性思维的方式B.感性思维的方式C.线形思维的方式D.文学思维2.比利时科学家___________于1829年命名视觉暂留原理。

()A.爱森斯坦B.罗格特C.普拉托D.牛顿3.___________是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创始人、理论家和导演。

()A.爱森斯坦B.安东尼奥尼C.杜甫仁科D.巴赞4.下列关于影视空间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A.影视空间是在二维空间中体验到的三维空间B.影视空间是一个相对的幻觉空间C.影视空间仅仅是视觉的,而不是听觉的D.影视空间只存在着空间幻觉的统一性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摄像机和录音机都是仿生机器B.摄影机的保真性要高于录音机C.声音具有客观性和纪录性D.高保真录音机还原的声音,依然能保持它的三维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6.19世纪,诞生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它是___________。

7.视听媒介的媒介材料是光波和___________。

8.视听语言的模拟结构与人的___________有许多相似之处。

9.电影幻觉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是一种无法抗拒的___________效应。

10.心理学上的似动现象又叫做___________。

11.电影的出现,使得现实可以还原,人们丰富的___________甚至可以放大。

12.摄影机首先是作为观众眼睛的替代物——客观视点,其次才是剧中人物的视点——___________。

13.摄影师在选择胶片时,一般从三个方面考察胶片的技术性能:还原性能;___________以及色彩性能。

14.电影电视的语言本质上就是___________和隐喻。

15.电影电视的单镜头内的空间构成常常被称为___________。

16.电影电视的空间=___________+画外空间。

17.电影电视中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___________、摄影机的运动,声音的运动和镜头间的运动。

18.声音构成一般分为线形和___________两种。

19.电影电视中的人声包括人声的音高、音色、力度和节奏;内心独白;解说词和___________。

20.内心独白共分两种:人物在超叙事时空中的内心声音和___________在非叙事时空中对事件的评价。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解说词22.完形心理23.视听思维24.色彩25.跟拍镜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光线在影片摄制中的作用。

27.简述影视创作与视听思维的关系。

28.简述视听语言的基本含义和规律。

29.简述影视创作中对话的基本特点。

30.简述影视空间的特性。

31.简述观众对单镜头内空间的感知是通过哪些途径实现的。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2.材料(1)美国影片《所有的爵士乐》的结尾处,男主人公逐渐走向死亡的过程是这样处理的:男主人公与摄影机的距离保持不变,随着摄影机的向后移动,两边的景物从男主人公身边滑过。

材料(2)安东尼奥尼在《扎布里斯基角》学生集会的场面上,为了表现集会的学生人人都争着发言,会场气氛热烈。

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看法,但都是空洞又不能肯定的只言片语。

导演让摄影机在发言者之间运动。

分析材料(1)(2)所使用的摄影机的运动方式?并阐述摄影机运动的几种方式和特点。

33.结合下列影片,谈谈色彩在影视创作中的使用。

《红色沙漠》《黑炮事件》《蓝》《白》《红》《黄土地》。

浙江省2006年7月自学考试视听语言试题课程代码:071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语言的诞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一次大革命。

()A.口头B.身体C.文字D.视听2.法国青年影评家_____在《电影手册》上撰文指出真正有特点的电影作品应该是导演个人的创造。

()A.巴赞B.爱森斯坦C.特吕弗D.克拉考尔3.早期中国电影都把注意力转向电影的_____功能上,而忽视了象征与隐喻。

()A.表现B.说教C.抒情D.叙事4.法国诗意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都十分注意画外空间,这与_____的风格是密切相关的。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5. _____无疑是纪录媒介本体功能最有力的体现。

()A.纪录片B.故事片C.默片D.有声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