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复习专题
仁宗末年:因熟知文 法典宪,受首相韩琦 邀,共议建储之事
密州:有人盗银,大 理士将其当强盗论, 公亮争,最终由有司 裁决。
边界:契丹闹事,吏 不敢禁,公亮告知赵 滋,平息边害。
曾公亮了解法制法规,加上(在各地任职)实践
了很长时间,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
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 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
“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
计谋,能够胜任。”派人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 了。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 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 尚书。帝不豫,辽使至 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 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 曰:“锡宴不赴,是不 虔君命也。人主有疾, 而必使亲临,处之安 乎?”使者即就席。熙 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 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 起判永兴军。居一岁, 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 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以端明殿学士任郑州知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
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
上不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
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
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 如此。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 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 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 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 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 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 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 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 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 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 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 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 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 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 息。
2013课标 《萧燧传》 《宋史》
考点(共19分)
断 文化 句 常识
概
断 文化 括 翻 句 常识 分 译
断 析(
实句
10
词 筛选 分)
信息
宋史 呼延赞传 断句 文化常识 概括分析 翻译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 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诚 良将或贤士孝子。
2016 Ⅰ 《曾公亮传》 课标 Ⅱ 《陈登云传》
Ⅲ 《傅珪传》
2015 Ⅰ 《孙傅传》 课标 Ⅱ 《来护儿传》
《宋史》 《明史》 《明史》 《宋史》 《北史》
2014 Ⅰ 《于休烈传》 《旧唐书》 课标 Ⅱ 《韩文传》 《明史》
2014 Ⅰ 《马文升传》 《明史》 课标 Ⅱ 《李揆传》 《旧唐书》
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的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
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
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
展开争论,于是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 的法律,盗取银子不判死刑。
契丹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
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
开头:主要是对传主基本信息的简单介绍
(姓名、字号、籍贯等,有些还有祖上的简单情况)
主体:主要介绍传主的生平履历及主要事
迹(这部分内容一般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记述。阅读 时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地点、事件起始的词句。 )
结尾:一般为对传主的册封奖赏,或死后所
作的“盖棺论定”(有时会有补叙)
3 .语言特点——凝练简洁
1.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古文命题情况分析。(3-5) 2.掌握阅读古代人物传记的方法。(6-19) 3.四道题的解题方法指导 (1)断句(20-53) (2)文化常识(54-67) (3)分析概括(68-87) (4)翻译文言语句(88-366)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试卷
选文
出处
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 主体:
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 有使客亡橐(tuó)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
知会稽县:立斗门, 治水灾
耳索之果然
知郑州:有使丢失物品,
公亮明察秋毫
Hale Waihona Puke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推举为进士甲科,
任会稽知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传记的语言通常凝练简洁,间有传神的细节描写, 尤其是对传主的评价或用“春秋笔法”,或用最概括得 几个字词点到为止。这些特点告诉我们要细读,不要放 过每一个字。
传记中惯常出现的词语有国名、朝代名、人名、地 名、官名、官职名、庙号、年号、谥号及重要的典籍名 称。对于这些词语,一方面平时要积累一些常用语,尤 其是官职方面的,另一方面,在阅读时这些文字一般都 是“死字”,不必拆开。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 四史”。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筛 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了筛 选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断句、分 析与概括、翻译。
(3)2015年,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用文化常识题 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断句、文化 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4)2016年,题型与2015年保持一致。
3.高考文言文分值固定: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
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选文是人物传记,这 是多年没有改变的命题习惯。因而高考文言文阅读,
实质上是古代浅易的人物传记阅读。从古代人物传 记的写作特点入手,寻找阅读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途径。
(一)写作特点
1 .文体特点——人物传记(以记叙为主)
古代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 写到下列内容:传主的姓名、字号、朝代和籍贯,传主的 官职及其变动情况,传主的工作地点及其变动情况,传主 的主要政绩或成就、特长或特点,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 封赏等。
2 .行文思路——纺锤结构
头 尾 细, 中 间 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