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的名言
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
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汉族人。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
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
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
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
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
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代表作有《菩萨蛮》(一)、《水调歌头》(一)、《南乡子》、《忆秦娥》(二)等。
其中以《菩萨蛮》(一)最有特色,该词运用回文,每两句互为颠倒,八句共四对,十分自然和谐,毫不牵强,而且颇有意境,构思之精巧极矣,足见晦庵对语言的驾驭能力。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
其词结有《晦庵词》。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类别:教育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类别:读书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类别:修养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类别:友谊
●守正直而佩仁义。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宋:操守。
做人要存正直之心,行仁义之德。
类别:道德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类
别:道德
●朋友,以义合者。
类别:友谊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
类别:道德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类别:读书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类别:修养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类别:修养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大学:书名。
修身:修养自身品性。
齐家:管理好家庭。
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正心:使心思端正。
诚意:使意念真诚。
类别:修养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类别:时间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类别:道德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类别:读书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类别:学习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类别:读书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类别:道德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序说》大学:书名。
修身:修养自身品性。
齐家:管理好家庭。
治国:治理好所在的地区。
平天下:使天下太平。
正心:使心思端正。
诚意:使意念真诚。
类别:道德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类别:修养
●人之操履无若诚实。
宋·朱熹《宋名臣言行录》操履:操守。
诚实是人的最高品德。
类别:道德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类别:学习
●礼即理也。
类别:修养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二》圣贤:圣人贤人,古代指道德、学问都极为杰出的人。
心地:佛教语。
佛教以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之。
为人以心地高洁为最重要。
类别:道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类别:学习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类别:读书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类别:读书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类别:修养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宋·朱熹《四书集注·孟子集注》以真诚为准则是自我修养的关键,弄清楚哪些是好的言行举动,又是坚持真诚的根本。
类别:道德
●学者须先立志。
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类别:志向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
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类别:人生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宋·朱熹《仁说》实行并保存真诚的心,这是人生美好的源头,行动美好的根本。
类别:道德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类别:道德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礼即理也。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活到老,学到老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朋友,以义合者。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
过了这一
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朱熹名言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名言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百学须先立志。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
日月逝矣,岁不我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