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调查
摘要:为探讨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情况,笔者对我校46名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具有医学背景的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在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前提下,与其它非医学院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在调查基础上,笔者对该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就业去向
随着大学扩招和教育部本科专业审批权的下放,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设非医学专业,如公共事业管理、运动人体科学等,但因为医学院校自身发展的不平衡,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因资源有限,对新办专业投入有限,造成新办专业先天不足,而应用心理学专业正是医学院校在这一条件下发展的主要新办专业。
自2001年9所医学院校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以来,至今已有50多所独立设置的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不含精神卫生专业)。
[1]由于医学院校所开办的应用心理学多偏重于临床心理方向,目的是为医疗卫生单位提供具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高级人才,该专业方向与医学关系密切,因此,从理论上讲,在医学院校开办此专业有着独特的优势。
目前,各医学院校已招收该专业本科生预计达到万名,这将对我国未来医学心理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为四年,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按相关规定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这在进入医疗卫生部门工作存在致命伤。
该文对我校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加以分析,旨在为未来高等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1 我校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
我校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共46人,具体就业去向见表1。
从表1来看,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率尚可,但该专业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多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
除少数同学到医院从事心理咨询工作(部分毕业生还要兼任医院部分管理工作)外,绝大多数毕业生均在企业从事管理、销售、文秘等与该专业培养目标不同的工作,另有少数同学在各类学校、培训机构或社会心理咨询机构从事相关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但这一就业方向需面临师范院校、综合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压力。
虽然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具有医学背景,但与其它非医学院校该专业毕业生竞争工作岗位时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2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遇冷原因分析
2.1 学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医学院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时间短,缺乏经验和现有的参考模式[3],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在该专业培养上的主干课程都包含医学和心理学两个分支。
而这两个学科课程繁多,不可能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专业培养上均对课程进行一定的压缩,形成“基础医学+基础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的培养模式,这使得该专业毕业生对心理学体系的掌握存在单一化倾向,即突出临床心理学。
目前在社会并没有大量临床心理岗位的情况下,这种培养模式使该专业毕业生缺乏适应性[4],而因为自身专业的特点,缺乏管理、教学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之与其它非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竞争非临床心理学工作岗位时反而存在不足。
2.2 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制四年,按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在校期间课程门数多,使得该专业实习内容繁杂。
多数医学院校制定的应用心理学实习内容包括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精神病院精神科或心理科、大中专院校心理咨询中心,部分学校该专业实习还包括综合医院临床科室、康复科及医院管理部门。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习多安排在在校的最后一年,在需要找工作、考研、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完成如此众多内容的实习非常困难,而选择性的完成部分内容的实习则必然导致对该专业其它实践内容把握不足。
同时,该专业在校前三年除少数课程的实验教学外,其于时间为理论学习,使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几
乎脱节,加上实习不系统,难以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
[5]
2.3 社会对心理咨询岗位的资质认定存在问题
目前,社会对心理咨询相关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较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拥有相关专业的学历,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培训机构,完成学习后即可获得参加劳动部的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资格。
而这类考试本身难度远不如其它资格考试(如执业医师),不同级别之间差异不大,不需要经验的积累,反而使相对“科班出身”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价值降低。
[3]按照相关规定,应用心理学专业又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而心理治疗中级考试则需要工作后方可获得考试资格。
因此,缺乏相应的从业人员规范标准及专业自身的问题使该专业出口极为尴尬。
3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根据我校08级应用心理学毕业生去向及可能的问题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3.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
根据社会对心理咨询与治疗岗位的需求,协调医学与心理学课程的设置,并利用医学院校的医学优势,突出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色。
3.2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临床心理学技能
通过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精神科的实践教学,帮助同学掌握问诊、询问病史、心理测量、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断和心理治疗的技能,突出专业特色,使具有医学背景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对精神病学体系有全局性的了解,专业化程度更高。
[6]
3.3 加强心理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医学院校开办应用心理学专业时间短,教师多为毕业不久的青年教师,有经验的教师不多,而且缺乏同时具备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教师。
因此,医学院校除需要引进具有相应背景的高层次人才外,还需要有计划安排相关教师进修、访学。
[7]
3.4 呼吁国家对心理咨询岗位予以适当的政策
笔者建议,除应严格规范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准入标准外,设置针对卫生系统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相关资格考试,以解决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难以进入医院心理门诊从事临床心理工作的尴尬,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挺,杜文东.医学院校设立心理学专业的思考与建议[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42-44.
[2]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
[3] 谢静涛.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去向的反思[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44-45.
[4] 马利军,张静宇.对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66-68.
[5] 路平,赵滨宁.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实习问题与对策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4):52-53.
[6] 崔立谦.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临床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85,135.
[7] 徐娜.某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满意度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2,10(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