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内浇口宽度也应适当选取,宽度太大或太小会使金属液直冲浇口对面
• 内浇口的长短直接影响铸件质量,内浇口太长,影响压力传递,降温 大,铸件表面易形成冷隔花纹等。内浇口太短,进口处温度容易升高,
• 内浇口宽度和长度的经验数据如表6-4所示。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分流锥起分流金属液和带出直浇道的作用。分流锥单独加工后装在镶 块内,不允许在模具镶块上直接做出,如图6-5所示。圆锥形分流锥 的导向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对直径 较大的分流锥,可在中心设置推杆,如图6-6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② 位于浇口套部分的直浇道的直径应比喷嘴部分直浇道的直径每边放 大 0.5~1 mm
• ③ 喷嘴部分的脱膜斜度取1°30′,浇口套的脱模斜度取1°30′~3°。 • ④ 分流锥处环形通道的截面积一般为喷嘴导入口的1.2倍左右,直浇
道底部分流锥的直径一般情况下可按下式计算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2. • 直浇道是传递压力的首要部位。在立式压铸机和热室压铸机上,直浇
道是指从浇口套起到横浇道为止的一段浇道。 • (1)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直浇道。立式压铸机直浇道主要由压铸机上
的喷嘴和模具上的浇口套组成,图6-3所示为立式压铸机用直浇道的
• 式中 d3——直浇道底部分流锥直径,mm • d2——直浇道底部环形截面处的外径,mm • d1——直浇道小端(喷嘴导入口处)直径,mm。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⑤
R
5~20 mm
• 采用浇口套可以节省模具钢且便于加工。直浇道部分浇口套的结构形 式如图6-4所示。
第6章 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设计
• 6.1 浇注系统设计 • 6.2 排溢系统设计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6.1 浇注系统设计
• 6.1.1
• (1)浇注系统的结构。浇注系统主要由直浇道、横浇道、内浇口和 余料组成。压铸机的类型不同,浇注系统就有所不同。各种类型压铸 机所采用的浇注系统的结构如图6-1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内浇口的厚度对金属液的充型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当铸件较薄并 要求外观轮廓清晰时,内浇口厚度要求较薄。当铸件表面质量要求高、 组织要求致密时可采用较厚的内浇口,但内浇口太厚,充填速度过低 而降温大,可能导致铸件轮廓不清,切除内浇口也麻烦。内浇口厚度 的经验数据如表6-3所示。
• ④ 分流器上形成余料的凹腔的深度等于横浇道的深度,直径与浇口套
相等,沿圆周的脱模斜度约为5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⑤ 有时将压室和浇口套制成一体,形成整体式压室。整体式压室内孔
• ⑥ 采用深导入式直浇道(见图6-8)可以提高压室的充满度,减小深 型腔压铸模的体积,当使用整体式压室时,有利于采用标准压室或现
后充填其他部位,并应注意不要过早地封闭分型面和排气槽,以便型
• ② 金属液进入型腔后,不正面冲击型壁和型态,力求减少动能损耗,
• ③ 应尽可能采用单个内浇口而少用分支浇口(大型铸件、箱体和框架 类以及结构形状特殊的铸件除外),以避免多路金属液汇流互相撞击, 形成涡流,产生裹气和氧化物夹杂等缺陷。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④ 形状复杂的薄壁铸件应采用较薄的内浇口,以保证有足够的充填速 度。对一般结构形状的铸件,为保证最终静压力的传递作用,应采用
• ⑤ 内浇口设置位置应使金属液充填压铸模型腔各部分时流程最短,流
• (2)内浇口的分类。内浇口的分类如表6-2所示。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⑦ 压室和浇口套的内孔应在热处理和精磨后,再沿轴线方向进行研磨, Ra 0.2μm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3)内浇口的尺寸确定。内浇口最合理的截面积计算涉及多方面的 因素,目前尚无切实可行的精确计算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主要结合
• 式中 Ag——内浇口截面积,m2 • G ——通过内浇口的金属液质量,kg
• ρ ——液态金属的密度,kg·m-3
• vg——充填速度,m/s • t ——型腔的充填时间,s。
• (1)内浇口的设计要点。设计内浇口时,主要是确定内浇口的位置 和方向,并预计合金充填过程的流态、可能出现的死角区和裹气部位, 以便设置适当的溢流和排气系统。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 ① 从内浇口进入型腔的金属液应首先充填深腔处难以排气的部位,然
• (2)浇注系统的分类。各种类型的浇注系统适应不同结构铸件的需 要。浇注系统的分类如表6-1和图6-2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6.1.2
• 1. • 内浇口是指横浇道到型腔的一段浇道,其作用是使横浇道输送出来的
低速金属液加速并形成理想的流态而顺序地充填型腔,它直接影响金
• (2)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直浇道。其结构如图6-7所示,它由压铸机上 的压室和压铸模上的浇口套组成,在直浇道上的这一段称为余料,其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①
D
• ② 浇口套的长度一般应小于压铸机压射冲头的跟踪距离,以便余料从
• ③ 横浇道入口应开设在压室上部内径2/3以上部位,避免金属液在重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1 浇注系统设计
• • ① 根据浇注系统内浇口截面积,选择喷嘴导入口直径。喷嘴导入口小
端截面积一般为内浇口截面积的1.2~1.4倍。可按下式计算喷嘴导入
• 式中 d1——喷嘴导入口小端直径,mm • Ag——内浇口截面积,mm2。
第6章压铸模浇注系统及排溢系统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