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压铸模设计说明书

压铸模设计说明书

湘潭大学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压铸件模具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5.3.16目录一.设计前准备工作 (1)1.压铸工艺分析: (1)2.零件初步分析 (1)3.初步确定设计方案: (1)二.压铸件工艺分析 (2)1.压铸合金工艺分析: (2)2.压铸件工艺分析: (2)3.分型面的选择: (2)三.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 (3)1.浇注系统的设计: (3)2.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 (3)四.压铸机的选择 (4)1.压铸机的种类和特点 (4)2.选定压射比压 (5)3.确定型腔数目及布置形式 (5)4.确定模具分型面上铸件的总投影面积 (5)5.计算锁模力: (6)五.压铸模的结构设计 (7)1. 成型零件设计 (7)2. 结构零件设计 (9)3、各零件采用材料要求 (14)4、螺钉选用 (15)六、压铸模的整体结构 (15)1、压铸模的技术要求 (15)2、压铸模外形和安装部位的技术要求 (16)七、校核模具与压铸机的有关尺寸 (17)1、锁模力的校核 (17)2、铸件最大投影面积校核 (17)3、压室容量校核 (17)4、模具厚度的校核 (17)5、开模行程的校核 (17)八、参考文献: (18)一.设计前准备工作1.压铸工艺分析:压力铸造是将液态或半液态的金属,在高压作用下,以高的速度填充压铸模的型腔,并在压力作用下快速凝固而获得铸件的一种方法。

高压力和高速度是压铸时熔融合金充填成型过程的两大特点,也是压铸与其它铸造方法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压铸件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较好,铸件轮廓清晰,有致密的表层,比内层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内部存在气孔和缩孔缺陷。

2.零件初步分析零件为对称圆筒型零件,截面为工字形,中心开有一小孔。

壁厚为5mm,属于薄壁零件。

型腔深度约为97.5mm,属于深腔。

零件图如下所示:图1-1 零件图3.初步确定设计方案:1)压铸合金此铸件的材料为YZCuZn40Pb:此材料属于铅黄铜合金,具有加工性能较好,成本较低等优点,多用于化工、造船的零件和耐磨的零件。

2)铸件的精度设计为CT8级,采用压力铸造的方法能达到此精度。

3)确定压铸工艺及模具制造能力。

4)确定压铸模结构(包括分型面,型腔数目,浇注系统,成型零件的尺寸设计,结构零件的尺寸设计,以及采用型芯、型腔镶块节约贵重金属)。

二.压铸件工艺分析1.压铸合金工艺分析:1)力学性能高;2)良好的耐蚀、耐磨性能,疲劳极限和导热性高,线膨胀系数小;3)导电性能好,且具有抗磁性能;4)熔点高,模具使用寿命短。

2.压铸件工艺分析:为了从根本上防止压铸件产生缺陷,并以低成本,连续不断地生产高质量的压铸件,必须使压铸件的结构适合于压铸。

主要对铸件的壁厚、圆角、筋、出型斜度,孔,螺纹、加工余量、文字、标志、图案等进行分析。

本次铸件壁厚均匀适合压铸。

铸件的平均壁厚约为5mm,为薄壁压铸件,表面不加工,故无加工余量。

铸件本身有斜度且能减少出型时与型壁的摩擦。

铸件上无侧孔,不需设计侧抽芯结构。

该铸件内部有一个台阶,在模具设计时,拟在定模和动模各设计一个型芯。

拟采用推管推出机构。

3.分型面的选择:1)考虑到模具起模时,铸件留在动模上;2)尽量使模具整体结构简单;3)考虑铸件有一定同轴度的要求;4)同时注意使模具不至于过高。

所以铸件设计及分型面选择如下:图2-1 铸件图如图所示,选择1为分型面。

三.浇注系统和排溢系统的设计1.浇注系统的设计:经过对铸件的结构分析,铸件是对称件,对浇注系统的选择可选择侧浇口,在浇注时金属液沿分型面从型腔边缘导入,然后自下而上推向进型腔,有利于金属液的充填和排气。

采用切线浇口,避免金属液正面冲击型芯,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对浇注系统尺寸的设计:表3-1 浇注系统尺寸压铸件及溢流槽体积:V=206677内浇口横截面积:=473取内浇口厚度:T=3mm则内浇口宽度:L==158mm2.溢流排气系统的设计:铸件采用侧浇口切线形式,故采用分型面排气方式,无需另开设排气槽;溢流槽需在试模后确定是否开设,若需要,则开设于金属液充填最后封闭位置,以储存前端冷污金属。

溢流槽尺寸的设计如图所示:图3-1 溢流槽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图3-2 浇注系统及溢流排气系统设计图四.压铸机的选择压铸机是压铸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金属压铸模是通过压铸机的运行而实现压铸成型的。

1.压铸机的种类和特点压铸机的种类和型号很多。

一般说来,根据压铸机压室的温度状态,可分为热压室压铸机和冷压室压铸机。

冷压室压铸机又根据其结构形式分为立式压铸机,全立式压铸机和卧式压铸机。

目前,热压室压铸机通常仅适用于压铸铅、锌等低熔点合金,国外正在研究铝、镁等较高熔点合金的压铸技术。

1)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的特点:a)适宜于压射可设置或必须设置中心浇口的压铸件。

b)金属液注入直立的压室中,操作比较方便,占地面积少。

c)在操作时,只有在浇注余量切断后,方可开模,生产效率较低。

d)金属液进入型腔时,经过90°角的转折,压力损失较大。

2)全立式冷压室压铸机的特点:a)压射冲头与直浇道方向相同,金属液进入型腔的流程短,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较小。

b)压射冲头垂直方向运行,运动平稳。

c)模具水平放置,活动型芯和嵌件安放方便、稳定、可靠。

d)占地面积少。

e)压铸件推出后需用手工取出,生产效率较低,不容易实现自动化操作。

3)卧式冷压室压铸机的特点:a)压室与压射冲头均为水平放置,金属液注入型腔时,浇道转折少,其压力损失小,有利于发挥增压机构的作用。

b)模具安装方便,卧式压铸机一般设有中心和偏心多个浇注位置,或在偏心和中心间设置可任意调节位置的扁孔。

c)便于操作,便于调整,压铸效率较高,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压铸设备。

d)压室内表面容易氧化。

e)金属液在压室内暴露在大气的表面积较大,压射时容易将空气、氧化物质及其它杂质带入型腔,引起压铸缺陷。

综合考虑铸件的形状及特点,选用卧式冷压室压铸机。

2.选定压射比压表4-1 压射比压(增压)推荐值(MPa)压铸件种类锌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铜合金一般件13~20 30~50 30~50 40~50承载件20~30 50~80 50~80 50~80 耐气密性件或大平面薄壁件25~40 80~120 80~100 60~100 电镀件20~30选定压射比压p=70Mpa。

3.确定型腔数目及布置形式根据铸件图样及产量等要求,确定该模具的型腔数为一模一腔。

4.确定模具分型面上铸件的总投影面积ΣA=A铸+A浇+A余+A溢=6850mm2(式4.1) A铸——铸件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浇——浇道内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余——余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A 溢——溢流槽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因试模前暂时不开设溢流槽,故在计算时忽略。

5.计算锁模力:锁模力是表示压铸机最基本参数,其作用是克服压铸充填时的胀型力,使模具分型面不致张开,故设计压铸模时,首先确定胀型力的大小来选择压铸机,当压铸机的锁模力大于胀行力,则可认为该压铸机可以使用。

)+(=分主胀锁F F K KF F (式4.2)-压铸机应有的锁模力(N) -胀型力(N)-安全系数(一般取1.25)-主胀型力,与分型面上金属的投影面积有关的胀型力(N)-由侧面胀型力引起的沿锁模力方向上的分力(N),本模具不含侧型芯,故 =0F 主=Ap (式4.3)P -比压(MPa)A -压铸件、浇口和溢流槽三部分金属在分型面上的总投影面积(mm 2)计算可得,F 胀=479.5kN ,F 锁≥599.375kN;故初步选定压铸机为J116型卧式冷室压铸机,压铸机主要参数见下表表4-2 J116型卧式冷室压铸机主要参数 名称数值 名称 数值 锁模力(吨)63 压室最大容量(铝)(公斤) 0.6 开模力(吨)7 铸件最大投影面积(厘米2) 95 压射力(吨)5~9 工作循环次数(次/小时) 150~180 压射回程力(吨)2~5 管路工作压力(公斤/厘米2) 100 模板最大间距(毫米)570 电动机功率(千瓦) 11 合模行程(毫米)320 贮压罐容积(升) 100 模具尺寸(毫米) 360*450 贮压罐高度(毫米) 2430锁F 主F 分F K 胀F 分F压射偏心距(毫米) 60 压铸机外形尺寸(毫米) 3430*1200*1360 压室直径Ф(毫米) 30 40 45 压铸机重量(吨) 3压射比压(公斤/厘米2) 565~1270五.压铸模的结构设计1. 成型零件设计1)成型零件结构设计采用镶拼式结构,优点在于:a)采用整体镶块简化加工工艺,提高模具制造质量,易满足成型部位的精度要求;b)合理使用热作模具钢,降低成本;c)易损件有利于更换和修理;d)压铸件的局部结构改变时,不致使整套模具报废;e)可按铸件的几何形状在镶块上构成复杂的分型面,而在套板上仍为平直分型面;2)成型零件尺寸设计a)确定收缩率表5-1 计算收缩率由表5-1确定铸件收缩率为:受阻收缩率:0.6%;混合收缩率:0.8%;自由收缩率:1.0%。

b) 计算模具成型尺寸型腔尺寸计算公式:(式5.1)型芯尺寸计算公式: D ′、H ′—型腔尺寸或型腔深度尺寸(mm );D 、H —压铸件外形的最大极限尺寸(mm );d ′、h ′ —型芯尺寸或型芯高度尺寸(mm );d 、h —压铸件内形的最小极限尺寸(mm );φ —压铸件计算收缩率(%);△ —压铸件公称尺寸的偏差(mm);△′ —成型部分公称尺寸的制造偏差(mm ),因为CT8级精度与IT14级精度相似,故取△’=△/4;0.7△ —尺寸补偿和磨损系数计算值(mm );取受分型面影响的误差补偿值为0.05,受影响时应减去此补偿值。

表5-2 GB/T6414公差CT8级标准表: 基本尺寸(mm )公差带(mm) 公差(mm) >≤ —10 1 ±0.5 1016 1.1 ±0.55 1625 1.2 ±0.6 2540 1.3 ±0.65 4063 1.4 ±0.70 63100 1.6 ±0.80 100160 1.8 ±0.90 160250 2 ±1.0 250 400 2.2 ±1.1'''0)7.0(∆+∆∆-+ϕD D D =+''0'0)7.0(∆+∆∆-+ϕH H H =+00''')7.0(∆-∆-∆++ϕd d d =00''')7.0(∆-∆-∆++ϕh h h =(式5.2) (式5.3) (式5.4)400 630 2.6 ±1.3型芯及型腔尺寸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表5-3 型芯尺寸 单位(mm)零件的原始尺寸 收缩率 计算尺寸及偏差 制造尺寸及偏差备注 Ф900.6% Ф Ф Ф600.6% Ф Ф 97.51.0% 受分型面影响 51.0% 受分型面影响 97.5 1.0%表5-4 型腔的尺寸单位(mm)零件的原始尺寸收缩率 型腔的尺寸 制造尺寸 备注 Ф1000.6% Ф Ф 97.51.0% 受分型面影响 102.5 0.8% 受分型面影响2. 结构零件设计1) 动、定模套板的设计采用圆形结构,因为是通孔型腔,采用公式计算,其中:h ——套板边框厚度(cm )D ——镶块外径(cm )p ——压射比压(105Pa )〔σ〕—— 套板材料抗拉强度,材料采用45号钢,〔σ〕取900*105Pa(式5.5)具体尺寸如下图所示:图5-1定模套板图5-2 动模套板2) 动模支承板的设计厚度计算公式:其中:h —动模支撑板厚度(cm );L—垫块间距(cm ); B —动模支撑板长度(cm );〔σ弯〕 — 材料抗拉强度(105Pa ),材料采用45号钢,〔σ弯〕=1000*105Pa ;F —动模支撑板所受总压力(10N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