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两首》公开课课件

《李清照词两首》公开课课件


意象
薄雾、浓云、瑞脑、 淡酒、急风、雁、 金兽、玉枕、纱橱、 黄花、梧桐、细雨
酒、西风、黄花
感情
相思之愁 生离之愁 暂时之愁
国破家亡之愁 死别之愁 永恒之愁
思考:《醉花阴》和《声声慢》,哪一首词 的“愁”更重,词人是怎样将它呈现出来的?
《声声慢》中的愁更重,更浓。 思路:结合写作背景理解物象和画面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橱

天边笼罩着薄雾浓云,我发愁该如
阕 愁 永昼 何消磨这漫长的白天。独自呆坐,看
着瑞脑香在兽形的铜香炉里焚烧。
半夜 凉 又是重阳佳节,我枕在玉枕上躺在
纱帐里,相思难眠,感受到了半夜 里浸透的凉意。
2.再读这首词,思考词人用哪些物象和画面来 表达这种愁情别绪?(小组讨论)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醉花阴》,感受词的意象 美,意境美和感情美。
2、通过鉴赏《醉花阴》,掌握鉴赏词的一般方法, 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对《醉花阴》和《声声慢》进 行对比鉴赏。
3、背诵《醉花阴》、《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 士,宋代杰出女词人。
她出身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 裕,十八岁嫁与太学生赵明诚,夫妻 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
酒、西风、黄花


黄昏后,我独自在东篱边饮酒,菊
黄昏 花清淡的香气充满衣袖。不要说此
景不让人黯然伤神,西风卷起珠帘,
帘内的人比黄花还要瘦削。
鉴赏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抽象的
愁永昼
可观 人比黄花瘦
可感
思念之深 思念之苦
3.三读这首词,归纳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重阳佳节,词人从早上到半夜独守空 闺的情景,表达了词人佳节怀人的忧愁孤独的 伤感之情。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失魂落魄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满地黄花堆积~~到黄昏, 点点滴滴。
凄清的环境,孤单憔悴、精 神颓废的形象
南渡前:
内容——欢乐生活 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在取材上,多写儿女之情、离别之情 在表达上,多用委婉、含蓄、细腻的方法表现情绪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初读这首词,感受一下这 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感情基调: 忧愁、孤独、哀伤

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
什 么 愁
“负笈远游”,时值重阳 佳节,丈夫不在身旁,词

人深深思念远行的丈夫。
2.再读这首词,思考词人用哪些物象和画面来 表达这种愁情别绪?(小组讨论)
作业
背诵这两首词
《声声慢》写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这时的她 不但连续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丧失 丈夫的灾祸,并且,在南方到处辗转逃亡避 难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她晚年 的处境极其凄惨,心境极其悲苦。
对比阅读《醉花阴》和《声声慢》
《醉花阴》
《声声慢》
感情基调 忧愁、孤独、哀伤 凄惨、孤苦、悲痛
后来金兵入侵中原,李清照流寓 南方,丈夫病死后,境遇孤苦。最后, 怀着对家国之思,在极度的愁苦和孤 寂中死去。
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 内容——少女时代的欢乐生活
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
内容——怀旧悼亡Βιβλιοθήκη 词风——凄婉哀怨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相思之愁 生离之愁 暂时之愁
背诵《醉花阴》
可以从两方面鉴赏诗词:
1、找意象,绘意境, 悟感情。
2、从炼字炼句的角度,抓 重点字句鉴赏词的语言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