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8)

涉江采芙蓉优质课公开课课件 (8)


中央电视台有“电 视散文”, 今天我 们体验一下“电视 诗”。
如果将这《涉 江采芙蓉》改编成
“电视诗”, 你
打算怎样处理?
涉江采芙蓉
纵使江水溅湿了衣衫,我依然要采得江中那 最美丽的莲。这淡雅的莲花,挺拔的枝叶,像极 了你——我远方的爱人,记得我们曾许下的诺言 吗?“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 老”,对你的思恋,一天又一天,莲花开落,等 在季节里的容颜日渐凋零,却依然不见你那熟悉 的面庞。 为何我回望故乡的双眸这样氤氲? 归家的路途遥遥无尽,时光在这条路上设下了重 重陷阱 ,我日思夜想的人儿啊!怎样才能飞到 你的身旁?曾经沧海,蜡炬成灰。此生,无法执 子之手,就这样孤独终老吧。
艺术上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 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出一种独特 的艺术风格,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 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 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 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 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 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 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 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 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 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 法、风格的《拟古诗》。
• 采莲的是 少年的女 子,她们 是荡着小 船,唱着 艳歌去的。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
请在此输入您的 标题
静女其娈①, 贻②我彤管③ 。
①娈:luán美好。 ②贻:赠。 ③彤管:红色的管状植物。
诗歌赏析
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 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 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 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 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 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 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 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本是自己思念千里之外的故乡亲人,却说故乡的亲人思念千里之外 的自己。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是自己到了佳节便加倍地思念家乡的亲人,可作者不说自己想念 家乡的兄弟,却说家乡的兄弟想念自己。
同心而离居, 天忧地伤之以间终一老。 声幽叹
不思量 自难忘
有情人彼此挂怀
杜甫《月夜》的前四句: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
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
安。
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
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 原本是诗人思念妻子儿女,而 诗人却采用了“对写法”。从 对方落墨,想像妻子在月夜里 如何对月思念自己,而孩子还 不懂得母亲为何要思念长安。 有评论家说:“公本思家,偏 想家人思己。”
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么演绎这个故事? (人物、情节、环境……)
时间 地点 环境
忧同长还所采兰涉 涉 伤心路顾思之泽江 江 以而漫望在欲多采 采 终离浩旧远遗芳芙 芙 老居浩乡道谁草蓉 蓉 。 ,。,。?。,
请在此输入您的 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 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 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 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 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 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 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 文本。
王夫之《姜斋诗话》
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一倍增其哀乐。
4.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 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诗歌讲究“起、承、转、 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 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 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 垫。
理解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5.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
品读全诗,揣摩(抒情主人公)
1、是谁在“涉江采芙蓉”?为 什么采芙蓉?
2、“所思”的、“在远道”的 那个人又是谁?
3、“还顾望旧乡”的是谁?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 日丽中,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 “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开始一年一度的 采莲活动,可是江南农家女子的乐事!采莲之 际,摘几枝红莹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 心上人,难说就不是妻子、姑娘们真挚情意的 表露。何况在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兰、 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发际、幽香袭人, 岂不更教人心醉?--这就是“涉江 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两句吟叹,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倾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兰 泽”间传来的阵阵戏谑、欢笑之声哩!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 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 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 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 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 道,努力加餐饭。
洽。 • ⑧终老:终生。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 涉 江 采 芙 蓉 》 诗 意 图
庭中有奇树
•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此诗的主人公应该是位女子,全诗所抒写的,乃是故乡妻子思念 丈夫的深切忧伤。但倘若把此诗的作者,也认定是这女子,那就 错了。马茂元先生说得好:“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词也 出于游子的虚拟。”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 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 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 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从这一点看,《涉江采芙蓉》 为表现游子思乡的苦闷,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 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 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2、诗歌中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
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 作用?怎样理解“赠花”的行为?
芙蓉,即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之感。 起首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 以花草赠亲朋,既有关怀、思念,也有表 达了美好祝愿.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涉江采芙蓉
所有的故事 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涉江而过 芙蓉千朵
曲:lover-女子十二乐坊
词:《涉江采芙蓉》约素
若所思在远乡 • 采芙蓉遗(wei四声)何方 • 江水长 兰泽芳 • 相去几许泪满裳
花语——花有情,情可言!
你知道的花语……
平凡中的高洁 纤细之美,贞操,纯洁。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真情
百合:心想事成、祝福、高贵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向日葵:爱慕、光辉、忠诚
中国水仙:多情、想你
• • •
中国水仙: 多情 想您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请在此输入您的文本。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 ②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 • ③遗(wèi):赠。 • ④远道:犹言“远方”。 • ⑤旧乡:故乡。 ⑦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
离居终老之苦
天地之间一 声幽叹——
芙蓉、兰泽、芳草:高洁、清幽 采、遗、思、还顾、望:孤单、忧愁、怅惘 同心而离居:
芳物、美人、幽情水乳交融
6、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 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 什么?
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 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 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 “终老”之“忧伤”。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写冬至之夜,诗人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 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 ,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像家 人于冬至节的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 高适的《除夜》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 江水长 兰泽芳 还顾望 路茫茫 • 啊 君心何彰 • 诉衷肠 止殇 • 一望一凄怆 且采之且低唱
• 若所思在旧乡 • 采芙蓉遗落双桨 • 还(huan)顾望 路茫茫 • 此去经年独彷徨【相去几许泪满
裳】
• 同心而离矣 俟(si四声)他年归 期君未至
• 【夙夜兴寐 辗转念兮】 • 行行复停停 忽 岁月已稀 • 若所思不可期
• 现在讨论一下,这首诗怎样诵读更有情味?试着读一读。
●女读 ◆男读 ◎合读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抒情主 人公是男性,“涉江” 者和“环顾”者都是 男子;也有人认为抒 情主人公是女性, “涉江”者是女子, “还顾”者则是“所 思”的男子,你怎么 看?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 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 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所以 《文选》的编者把它们编集在一起,总题为
《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
从内容上看,主要抒写游子失志无成和 思妇离别之情,突出地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 子的不满不平以至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 想情绪,真实地从这一侧面反映出东汉后期 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