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鉴赏之送别诗
送亲人
喜见外弟又言别唐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内容:诗人同表弟(外弟) 内容: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 别的情景。 别的情景。 情感: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深重的动乱之感。 情感: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和深重的动乱之感。 手法: 手法:白描
小结: 小结: 由于送别诗各异的表现内容,所以 诗篇中的情感,既有相同的离别之情, 又有各自的特殊情感,或缠绵悱恻,凄 清感伤;或清新乐观,洒脱放达;或于 离伤中透出身世之感,际遇之悲,鉴赏 时应细心体悟。
常见意象 长亭、 长亭、短亭 酒 秋 常见题目 送-常见手法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虚实运用 班马 杨柳 南浦 夕阳 鹧鸪鸟 赠--
常见主题内容
1、抒写离愁别绪 、 2、借送别劝勉、安慰 、借送别劝勉、 3、借送别抒写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内容: 内容:诗人与故人离别后的情景及想象别后有重 逢的赠别之作。 逢的赠别之作。 情感:有惜别之情,但并不伤感, 情感:有惜别之情,但并不伤感,充满了旷达 洒脱。 洒脱。 手法:白描, 手法:白描,想象
答案: (1) ①暗用三峡古民谣和衡山回雁峰传闻; ②吻合一诗赠别两人的旨意; ③揣想两友人被贬之地的寂冷及被贬后的落寞; ④借以抒发同在仕途而彼此牵念、同情的感情。
(2)这是一首兼有凄清、慷慨感情色彩的赠别诗。诗人 同时送别两位遭贬友人,一方面寄寓贬谪愁思,一方面抒 发劝勉情怀。
2、答案: 答案: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⑴比喻 设问或双关 惜别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 ⑵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 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 眉和媚眼。一指有着眉眼盈盈的那个人。
3、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谢 亭 送 别 唐 许浑
送友人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内容:诗人与友人离别后江边月夜的景色。 内容:诗人与友人离别后江边月夜的景色。 情感:抒发了与友人的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情感:抒发了与友人的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手法: 手法:情景交融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复习 送 别 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 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 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 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 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 的主题。
按对象分: 按对象分:
1、送友人 、 2、送亲人 、 3、送情人 、
送情人
赠别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娉娉袅袅十三余, 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内容:诗人杜牧赠给一个歌妓的,赞美她。 内容:诗人杜牧赠给一个歌妓的,赞美她。 情感:侧重于抒发对歌妓的赞美之情。 情感:侧重于抒发对歌妓的赞美之情。 手法:衬托,比喻。 手法:衬托,比喻。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4、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送魏万之京 唐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 注: 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 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 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 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 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 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 红叶青山色彩艳丽,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 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内容:诗人被贬谪后,借此诗赠别友人“辛渐”以明志。 内容:诗人被贬谪后,借此诗赠别友人“辛渐”以明志。 情感:表达了自己傲岸不屈的高洁志行, 情感:表达了自己傲岸不屈的高洁志行,和君子相交的 坦荡无私。 坦荡无私。 手法:比喻、 手法:比喻、抒情言志
1、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答案: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 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 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不应把离别(相聚)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 欢乐)的事。 (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 得多。 得多。
别--
留别-留别--
古代诗歌分类鉴赏复习 送 别 诗 练 习 答 案
1、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 带雨云埋一半山。 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 别有人间行路难。 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词一“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这首词一“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 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千万和春住。 ⑴ 上阕前两句用 的手法,三四句用 句的 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 了 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 。 对 ⑵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 试作简要分析。
5、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 高 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青枫江:在长沙市南。 白帝城: 注:①青枫江:在长沙市南。②白帝城:故址在 今四川省奉节县。 今四川省奉节县。 (1)简要分析诗人描写“巫峡啼猿”和“衡阳 归雁”的匠心。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 “微霜”“鸿雁” ”“鸿雁 的气氛, 秋时节萧瑟 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 悲愁难抑, 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
2.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 尾联直抒胸臆, 的劝勉: 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 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别 董 大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短暂的聚会以 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情感:于慰藉中寄希望,友情的深挚, 情感:于慰藉中寄希望,友情的深挚,信念的 坚强。情感朴质而豪爽,醇厚动人。 坚强。情感朴质而豪爽,醇厚动人。 手法: 手法:白描 、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