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 D )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A、六届三中 B、六届四中 C、六届五中 D、六届六中 2.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是在( C )中确立的。 A、遵义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七大 D、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C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 C ) A、萌芽时期 B、形成时期 C、成熟时期 D、继续发展时期 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 A ) A、群众路线 B、思想路线 C、工人路线 D、农民路线 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C )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用外贸 8.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的人是( C )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9.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B ) A、邓小平理论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0.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发展是硬道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D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姓“资”还是姓“社”的判断标准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2.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党的( B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3.邓小平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党的( C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14.党的( D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v 1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 B )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 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 16.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党的( A ) A、十六届三中 B、十六届四中 C、十六届五中 D、十六届六中 17.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核心是( C ) A、立党为公 B、执政为民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18.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关键在( 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19.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核心在( B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20.贯彻“三个代表”重主要思想,本质在( C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立党为公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精辟论证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论著是( A )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 C、《反对党八股》D、《反对本本主义》 2.首先对“实事求是”做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 B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马克思 D、列宁 3.毛泽东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主要文章是( A ) 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实践论》 D、《整顿党的作风》 4.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 B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破除迷信的重要性 5.“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 A )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C、一切出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D、排出姓“资”姓“社”的干扰 6.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是( C )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 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两者不相关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 ) A、实事求是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主要思想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理论 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 C )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标志是( C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3.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B )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遵义会议 4.1939年毛泽东在( B )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5.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B ) 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6.1948年,毛泽东在( C )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7.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 )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8.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者是( D ) A、工人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农民 9.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 ) A、农民问题 B、土地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党的建设问题 10.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C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1.在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B )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D、 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根据地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中起决定作用的阶级是( A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3.在革命统一战中适用又联合又斗争的阶级是( D )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势力采取的策略是( A ) A、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B、坚决打击的原则 C、彻底消灭的原则 C、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A ) A、新民主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C ) A、资本主义体系 B、民主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3.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 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 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 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法是( A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B )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 7.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C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国初期,我国在经济建设上主要采取的模式是( A ) A、苏联模式 B、东欧模式 C、美国模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