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空场采矿法
第十五章 空场采矿法
第十五章 空场采矿法
• • • • 图15-1 将矿块划分成矿房,矿柱. 第一步 先采矿房 第二步 采矿柱 回采矿房时:采场以敞空形式存在,仅依靠矿双 和围岩本身的强度来维护(也就是所谓的自然支 持采矿法).一般矿房采完后回采矿柱和处理采 空区同时进行.有时为了改善矿柱的回采条件, 用冲天料将矿房充填后,再用其他方法回采矿柱 (而后充填或随后充填).
第十五章 空场采矿法
第三节 房柱采矿法
• 自行设备,履带式或轮胎式凿岩,装载和搬运 设备 • 3地压管理:矿柱采区连续矿柱和支撑矿柱的 主要压力。 • 五 评价 • 优点:采矿方法结构简单,回采工艺简单安全, 通风条件号,矿房生产能力高厚矿体可形成大 型机械化。 • 缺点:矿柱比重打,多数不能回收,所以损失 大。
第三节 房柱采矿法
• δ >3m 分几个梯段采 梯段高2.5-3m • 当 δ <8-10m 用电耙运搬时 ,拉底2.5-3m厚. 孔 排距0.6-0.8m,孔间距1.2m;孔深2.4-3m同时留 矿柱。拉底后上挑顶 δ <5m时则一次挑顶完毕。 δ >10m时 以2.5m挑顶。 后留局部矿堆,在矿堆 上用气腿式机凿水平孔压顶。 • 为控制顶板,先在顶板拉开2m用锚杆维护,然后 用中深孔回采下部分矿体。 • 图15-6 也有用下向深孔,象露天矿一样,打孔爆 破,汽车电铲运搬。 • 运搬:电耙14-30KW,耙入溜井或直接装车,
第十五章 空场采矿法
• 空场法的基本应用条件是: • 矿石围岩稳固,采矿区在一定时间内允 许有较大的暴露面积. • 这类方法在我或应用的最早最广泛.应 用较广泛的有: • 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法、 阶段矿房法。 • 全面采矿法和房柱采矿法,除房间矿柱的 留法不同外其他均相同
第十五章 空场采矿法
第四节 留矿采矿法
一、概论: 按留矿能支撑两帮围岩的观点, • 1、留矿法分为:浅孔留矿法, 深孔留矿法; • 曾作为第四类采矿方法独占一类。 • 由于对留矿支撑两帮围岩这一观点的改变 现在认为留在矿房中的矿石经常移动,不能防止 不稳固围岩的片落.所以不能做为地压管理的主 要手段。而回采时的地压管理方法是采矿方法 分类的依据,因此留矿法被划分在空场法类。 • 浅孔留矿与深孔留矿除了留矿这一共同的特点
• 图15-9 侧顺路天井
浅孔留矿法
• • • • • • • • • • 三 、采堆工作 阶段运输巷道,天井,联络道,拉底巷道和漏斗颈. 阶段运输巷道一般布置在脉内,也有布置在脉外的: 天井:一般布置在脉内结合探矿, 联络道:在天井两侧每隔4-5米掘联络道,联络道用 在回采时通往矿房的通道. 矿房底部:每隔5-7m,设一个漏斗,尽量靠下盘 四、切割工作 拉底巷道 ,以拉底巷道为自由面的拉底工作和劈漏 工作。 拉底高度2-2.5m,宽度=矿厚, 在薄 极薄矿脉中 ≥ 1.2m
留矿法
• 其他共同点很少,而浅孔留矿法的留矿堆又作 为在矿房暴露面下作业的工作台,留矿仍然起 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仍叫留矿法.而深孔留 矿法的留矿堆与水平落矿的阶段矿房法基本相 同,所以划归阶段矿房法。 • 这里主要讲的是浅孔留矿法. • 2、留矿法在国内外的使用比重: • 浅孔留矿法在我过底下有色金属矿山占40% 左右;在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日本占2%左右. • 据采矿方法型谱统计,国内302个采矿方法型 谱留矿法23.04,主要用于有色28.81、黄金20.00、 非金属34%、铁矿11.5、国外47个国家 409个方 法,留矿法占6.3%
• 二 构成要素:矿房斜长与耙矿距离有关<60m.(4060m). • 矿房宽与矿厚和顶板稳固有关,8-20m. • 矿柱尺寸 直径 3-7m.间距5-8m. • 采区长度 80-150m.最大400-600m.根据构造分或分 区生产能力分,分区为连续矿柱,承受上层岩层的载 荷,其宽度受深度矿厚有关. • 三 采准切割 • 阶段运输巷,可布置脉内脉外(底干扰.
3 房柱采矿法
一 概论 见图
• 房柱采矿法 • 一 概论 见图 1、为运输巷 上下各一条即布置在底板中, 之间为 一盘区 2、房矿溜井 ,自运输巷向各个矿房中心线位置掘 溜井2,溜井间距,即矿房宽度8—20米。 3、切割平巷:在矿房下边界即溜井口处掘一条切割 平巷作为矿房回采时的自由面。 4、电耙洞室 ,由溜井口上方向顶底柱掘 5、电耙硐室。由溜井口上方向沿矿体底板掘上山5, 用来行人、进风、运材料设备、回采自由面。 6、联络平巷:以联络各个矿房. 矿房间的矿柱是成排的,有规律的留设。
第十五章 空场采矿法
• 3浅孔留矿法的特点 土15-8
• 特点: • 分矿房、矿柱 ,工人在矿房暴露面下的留矿堆上面作 业、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次采下的矿石靠自重放出 三分之一。矿房采完后进行大量放矿。 • 讲模型,讲动画 • 二 结构和参数 • 阶段高度 • 1) 矿床勘探类型:探采结合即结合勘测网度尽量应用勘 探工程 • 如:金厂峪金矿 勘探网度13-20m 采准结合此网度 • 2) 围岩的稳固程度:稳固可高一些。 • 3) 倾角:由于靠自重下落的矿石角度越大高度越大. • 4) 结块性:稍有结块性的矿石,可慎用此法,但段高 要小,以减少留矿时间。
• 5) 天井掘进:一般用普通法掘天井。天井高 施工困难,所以一般不可大于50米. • 6) 矿房矿量:放矿漏斗,有放矿能力问题, 矿量大的,阶段高取小值。 • 2 矿块长度:矿石围岩的稳定性:40-60m. • 3 矿柱: • 薄:间柱2-6m 顶2-3m 底柱4-6m • 中厚: 8-12m 3-6m 8-10m • 极薄不留间柱只留顶底矿块之间用横撑 支柱隔开.
• 溜井:电耙硐室 每个矿房中心线有一个.电 耙硐室在下部矿柱中. • 上山:电耙硐室向上紧贴底板掘一条上山行 人通风和运输设备材料,做回采时的自由 面. • 联络巷:各矿房间掘进联络巷. • 切割平巷:在矿房下部边界处掘 ,原始回采 时的自由面. • 四 回采工艺 • 1 落矿 浅孔 ð <3m 一次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