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与铅酸蓄电池区别
价格
便宜
价格贵
一致性
优良
初期使用一致性稍差,成组使用两年后电池的一致性达到最佳状态
保护功能
保护正负极板功能比较差
优良的保护正负极板功能
恢复容量能力
较差
很好
免充电存放时间
3―6个月
1-2年
低温性能
差,小于0℃时能力剧降
好,在-40℃时仍可使用
放电限压电位
―
极端情况下可以达到0v
循环充电电压
伏
伏
浮充充电电压
三、普通AGM铅酸蓄电池和胶体GEL蓄电池的性能对比
比较项目
普通铅酸蓄电池
胶体蓄电池
电池外壳
ABS UL-94HB
相同
端子
表面镀银的铜件
相同
隔板
无机材料隔板
不相同
安全阀
三元乙丙烯橡胶
相同
正极板结构
纯铅,平板涂膏式
纯铅,平板涂膏式或管式。平板式涂膏式正极板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管式正极板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但是大电流放电能力强,适合应用于特殊领域
硫酸铅在固态电解质中很难迁移,不会形成枝晶短路,电池寿命长.电池在使用寿命中,容量恒定,在最初几年,容量有所上升
氧再化合效率
由于隔板的不饱和空隙提供了大量的氧扩散通道,再化合效率较高,但其浮充电流和产生的热量也较高,因而易导致热失控故障。
使用初期氧再化合效率较低,在前四天大约只有53%,因此其初始容量只有设计容量的90%左右,浮充或循环使用65天之后,再化合效率〉=99%,容量完全达到设计容量。
电解液的层化
玻璃纤维的毛细性能无法完全克服电解液的层化问题,电池的高度受限制,因而大容量高尺寸极板电池只能水平放置。同时电解液的分层对加剧对极板下部的腐蚀,减少电池的使用寿命
硫酸固体均匀地分布,绝无浓度层化问题,电池可竖直或水平任意放置
失水率
较高
使用的第一年失水率只有普通AGM电池的49%,随后以每年大约10%的比率下降
负极板
纯铅,平板涂膏式
相同
隔板结构
正极和负极板均采用超细玻璃纤维(AGM)隔板
采用复合隔板,正极为特殊结构的有机材料PE隔板,负极为无机材料AGM隔板,该隔板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已获得国家实用专利和发明专利
电解质
硫酸溶液(液态)
固态胶体
电解液固定方式
电解液吸附在多孔的玻璃隔板内,而且必须呈不饱和状态。
纳米级的气相二氧化硅作为电解质的载体,使得电解质和气相二氧化硅进入微米级的极板表面活性物质中结合成网状的键结构,该键结构十分稳固,从而减少了极板表面活性物质在充放电冲击下的脱落
电解液量
比富液式储液量少
与富液式电池相同
电解液比重
比富液式电解液比重要高,平均-1.35 gl,对极板腐蚀较重,电池寿命短。
可与富液式相同,平均-1.30gl,对极板腐蚀较轻,电池寿命长
浮充性能
浮充电压相对较高,浮充电流大,快速的氧再化合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玻璃纤维隔板的热消散能力差,热失控故障时有发生
由于电解液比重低,浮充电压相对也较低,浮充寿命长
循环性能
由于玻璃纤维隔板微孔径较大,深放电时电解液比重降低,硫酸铅溶解度增大,沉积在微孔中的活物质会形成枝晶短路,进而导致电池寿命的终止。
伏
伏
充放电记忆
低压区有记忆
基本无记忆
恢复容量能力
较差
强
酸雾状况
有少量酸雾
完全无酸雾
循环寿命
短
长Hale Waihona Puke 能量转换效率高铅酸蓄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90-95%
热失控
有
无
耐深循环
不行
很好
电解液由多种添加剂以固体形式固定,可充满电池内的所有空间。凝胶体具有连续三维网状结构,胶体形成两个阶段:
1)可逆阶段:聚合以及微弱氢键的形成阶段(可流动液态)
2)不可逆阶段:二氧化硅(SiO2)粒子之间形成硅氧烷键桥(-Si-O-Si-)从而得到很强的分子间作用力特性;
温度每升高10度,胶体形成的速度会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