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讨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讨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研讨
景东县民族小学 张兴宏 2015年11月
交流内容
•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 二、小学数学教材分析 • 三、画图的策略 • 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更新、完善教学内容,更新、丰富教学方法和方式, 更好地培养人才。 ●课程标准变化 ●课程内容变动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最关键的环节。
有助于达成目标。 ②及时洞察课堂变化,善于捕捉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③即时评估,多鼓励,注意发展性评价。 ④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⑤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不仅关注学会,更要关注会学。
● 付诸课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1)控制教学程序。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根据教学实际取舍教学程序。
(2)控制教学节奏。 控制语言节奏; 控制教学内容节奏; 控制教学时间。
(3)珍视,并有效利用生成资源。
教学过程和学生的理解过程都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把生成的资源作为
教学内容。 用学生的发现引出数学结论; 用学生中生成的问题组织数学学习活动。
● 有效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理性面对,合理筛选,机智应对。
合理组织、利用生成资源,更有效地引导 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拓展思维的空间、丰富学 生的认识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明确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内函; 挖掘教育因素; 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关注过程性,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挖掘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数学内容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
★ 合理组合文本的与现实的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内容。 让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现实、有意义,充 满思考、探索,体现时代特点。
(2)教学目标定位要准确。
目标过高或过低,或者主次不清楚,都会影响 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设定课堂教学目标,需要从几个方面努力。
① 根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前后编排顺序、学生的实际 学习能力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
②必须突出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
● 分析教学内容可能引申出哪些教学教育任务,从中选出特 别重要的、必然要完成的任务设定教学目标。
● 需要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的特点,分析教科书上的内容,找 出学习该数学内容时可直接和顺利完成的教育任务。
③需要对教学目标适当划分层次。 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程度、不同的水平。
④在研究班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拟定教学目标。 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适应班级之间的差异。
(3)预设教学目标的调整方案。 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多思考可能的调整方案。 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
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 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
(1)以学生的活动经验、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为基础,依循 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
(2)教学过程,科学、合理。 ● 教学程序合理,让学生经历知识获得与应用过程; ● 科学分配时间,有效利用40分钟。
● 课堂活动广泛、有效。 组织形式适当; 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有计划有步骤展开。
2.实施。
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 既要遵循教案,又不能拘泥于教案。
★心中时刻清楚目标是什么? 心中时刻明确学生现在“何处”?
● 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实施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进程中, ①准确识别学生的先前知识是否具备,学生的理解是否
二、教学内容
1.课堂教学内容
● 课堂教学内容承载着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 ● 课堂教学内容
来自教科书, 来自现实生活, 来自教师和学生的生成性资源。
● 科学、合理地选择各种教学内容资源。 力求每节课都组织丰富、生动、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2.合理确定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
● 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 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 要合理安排顺序。
课堂教学目标的规划设定,由侧重于知识与 技能目标转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并重。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 和学习奠定基础。
2.如何规划设定课堂教学目标
(1)从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依据课程目标、课时的 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综合规划和具体确定课堂教 学的整体任务。
三、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教的活动过程,又包 含学生学的活动过程。
1.设计。
● 着力点,是学生的学。
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研究学生,研究教材 找准起点; 精心预设。 让学习真正发生……
★“学会” →“会学” →“爱学”
● 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成 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目的 —— 课程目标 —— 教学目标
承上启下
钻研学习《标准(2011年版)》,认真分析研究教材, 了解、分析学生。
● 不是简单机械列出四个方面的目标, 提出的各项目标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 力求体现《标准(2011年版)》中的新观念、新要求。
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如何执行,如何体现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通过每节课、每个教学活动来实现。
一、教学目标
1.课堂教学目标
● 课堂教学的灵魂。 既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
●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 激励、评价的功能。
●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用好教科书 “教教材” —— “用教材” —— “用好教材”
① 把静态的文本资源加工成动态的数学学习资源。 ● 变静为动,为学生提供具有生动情境的数学内容。 ● 进行教学法的再加工,“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
②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科书内容, 创造性地运用教科书。
★ 把握教科书内容的突出变化。
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发展!
(4)分解目标,步步落实。 课时目标,通过若干活动、若干教学环节达成。 每项活动、每个环节目标落实→课时目标达成。
●分解课时目标。 把课时目标分解为更具体、更易操作的环节目标或子目标。 从知识技能目标入手分解课时目标。 由此,进一步考虑相应的过程性目标。
★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引领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