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大棚20个、蔬菜种植100亩、养猪场500平方米的综合农场。
这也是曾令兴的一大梦想——带动村民共同致
富。
为加大对曾令兴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支持,扩大养殖规模,该行及时追加了10万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农村群众养猪存在一个屠宰难的问题,有时宰一头猪要排上一两个月,农户吃不消,很多人都不敢养猪。
为解决群众这一难题,曾令兴在现有养殖场的基础上,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商网络销售产品,农户可以选择养小猪,也可以养肉猪,养到一定时间由专业合作社回收。
这样,农户既没有养殖负担,又无销售压力,目前已有10多户农民加入曾令兴的养殖专业合作社。
如今,曾令兴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可养殖出栏猪800余头,年均可实现销售纯利润近30万元。
目前,曾令兴的养殖场长期就业人员近10人,每人每月能够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年底每人还有4000元左右的奖金,每人在养殖场打工年收入近3万元。
新牵了一组三相动力电缆。
”
一句不经意的提问,对方竟如此用心,这让几位创业者下定了决心:到绵阳发展。
实实在在的服务
介绍优惠政策毫不虚夸;入园企业拼搏实干;政府服务实实在在……入驻灵创科技园后,何韬和伙伴们通过认真观察和亲身实践,再次印证了之前的正确选择,职场故事《大学生回乡创业一年20万变300万惊人的绵阳速度》。
而除了解决工业三相动力用电的问题,一个启动资金紧缺但各方投入颇大的科技型小微企业需要的支持和扶持实在太多。
自2011年8月23日公司成立以来,科创园区坚持靠前服务、主动服务,不仅为入驻灵创科技园的企业配备了专用大巴,还根据各个企业员工的居住区域,专门规划了一条行车路线,做到了上下班到家门口接送。
一次,几位员工向何韬诉苦,公司距生活区较远,吃饭既耽误时间价格又高。
同时,大家的住宿也十分不便。
何韬随即向科创园区反映情况,在园区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下,位于公司附近的灵创学校同意以低廉的价格向凌洋科技公司职工提供两间宿舍,并接受灵创科技园内入驻企业员工在该校食堂就餐。
在绵阳创业期间,何韬所在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成功申请了2011年升级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以及科创园区大学生创业补贴。
同时,该公司的厂房租金也被暂免了。
“在绵阳创业后,先后有8名在深圳工作的四川老乡加入公司,大家都感到绵阳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一点也不亚于沿海城市。
”何韬对我市投资环境赞不绝口,“这些热情周到、实实在在的服务让我们感到踏实!”
惊人的绵阳速度
隆冬时节,寒气习习,位于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第一期内的凌洋科技有限公司却是一派忙碌的场景。
“以前在老办公场地,两台柜式空调开足马力都难以满足生产环境。
”何韬说,今年9月,公司搬入绵阳国家科技城创新中心第一期。
由于新办公大楼统一使用中央空调,出风口更多、室内温度更均匀,生产环境达到了产品的最好条件。
在何韬看来,到孵化大楼集中办公,解决了小企业启动资金紧张和办公场地选择方面的窘境,大力提升了在孵企业的办公条件和对外形象;更重要的是,行政、金融、人才服务等机构集中入驻,方便了企业咨询办事;此外,入驻的被孵化企业均是国内知名实干型企业,将有效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交流和相互学习,从而进一步促进良性竞争。
从20万元启动资金到注册资本100万元,从最初50平方米的小作坊发展为现在200多平方米的新办公场所,从去年80万元的销售收入到今年的300万元销售收入,从最初的10位员工到如今的60余人……短短一年多时间,何韬等回乡大学生在绵阳这块广袤的热土上创造了惊人的绵阳速度,书写了创业干事、丰富人生、回报家乡的精彩篇章。
如今,何韬的回乡大学生创业团队已成为新时期绵阳创业的榜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来绵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