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员工培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升大学生员工培养质量,规范大学生员工培养流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统一招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含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集团统一招聘的往届大学毕业生、各子(分)公司自行招聘的应届及往届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培养模式
第三条大学生员工培养实行操作式、实干式、轮岗式、过关式的培养锻炼模式。
第四条大学生员工培养实行多层负责、多人负责的培养管理模式。
相关责任人及其职责规定如下:
(一)人力资源中心及各事业部人事处统筹管理全集团的大学生培养工作;
(二)各子(分)公司总经理为所在公司大学生员工培养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承担领导责任;
(三)各子(分)公司分管生产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或其它总经理办公会委派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是大学生员工培养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承担组织、协调
及监督责任;
(四)大学生导师是大学生员工培训、指导责任人,承担培训、指导责任;
(五)人事科长或大学生服务专员是大学生员工日常管理责任人,承担大学生员工工作及生活方面的日常管理责任。
第五条大学生员工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培训指导模式。
各子(分)公司应根据大学生员工所学专业及职业规划,并结合公司需要,为大学生新员工指派培养导师。
培养导师分为专业导师及车间导师,专业导师由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车间导师由车间主任或优秀星级技工担任。
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大学生员工专业技能传授、职业发展指导等,车间导师主要负责大学生员工生产工艺讲解、操作技能传授等。
培养导师与
大学生员工应签订正式的师徒协议,并举行师徒协议签订仪式(会议)。
第三章培养要求
第一节培训指导
第六条大学生员工的培养期限一般为6个月,其中,生产车间操作岗位培养锻炼期限不得少于3个月。
各子(分)公司应按照集团有关要求制定大学生员工培养具体计划,并提交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审批。
第七条各子(分)公司每月应组织大学生员工集体座谈2次及以上、集中培训2次及以上、知识或技能竞赛1次及以上,集体座谈和集中培训不得合并进行,集体座谈应由总经理级员工主持。
第八条各子(分)公司若生产、经营不饱和,应安排大学生员工进行相关培训,参与一些专门研发项目、攻关项目等。
第九条在生产车间操作岗位培养锻炼期间,各公司应做好轮岗安排,并加强指导,确保大学生员工能在生产车间所有关键岗位轮岗锻炼,不得要求大学生员工顶岗作业。
大学生员工在某一生产工序培养锻炼时间达到15天的,必须安排轮岗,在某一车间(生产线)工作达到1个月的,必须安排轮岗至其它车间(生产线)。
第十条各公司应对大学生培养导师提出具体要求,建立大学生培养导师的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将大学生员工的流失、输出、实习表现等情况与导师的月度业绩评价挂钩。
第十一条大学生员工在培养期间离职的,须先由导师谈话,然后人事科或服务专员谈话,再由生产副总(总助)谈话,最后由总经理谈话并审批。
各子(分)公司应保存谈话记录,谈话记录应包括离职的真正原因、是否存在管理失职、管理失职责任人等。
第二节休息娱乐
第十二条各子(分)公司应按集团要求合理安排大学生员工的工作与休息休假,保证大学生员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必须保证大学生员工休息一天。
第十三条大生产期间,各子(分)公司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安排大学生员工休
息休假,但在生产淡季应予以调休,以保证大学生员工在培养期内综合计算工作时间每天不超过八小时。
第十四条各公司应保证大学生员工饮食干净、卫生,为大学生员工宿舍配备风扇、书桌、衣柜等基本生活设施。
第十五条各公司应配置篮球场、乒乓球桌等必要的娱乐设施,并且各公司每月应至少组织大学生员工开展集体文体活动一次,如拓展训练、登山运动、文艺比赛、球类比赛等活动。
第四章考核选拔
第十六条各子(分)公司必须对大学生员工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学习培训等进行日小结、周评比、月排名,并在子(分)公司范围内对排名结果进行公示。
第十七条培养期间,对当月业绩、日常表现最优秀的前10%大学生,奖励100元;对于当月业绩、日常表现最优秀的前10%-20%大学生,奖励50元;荣誉证书及奖金由所在子(分)公司按月发放。
子(分)公司不得克扣大学生员工奖金及荣誉证书。
第十八条大学生员工若违反子(分)公司相关制度、规章,应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但是,子(分)公司对大学生员工进行处罚(包括淘汰)时,应说明依据的相关规章,同时应列举实习大学生员工违规事实,提交子(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审核,形成总经理办公会决议。
第十九条大学生员工在生产车间操作岗位培养锻炼3个月后,如条件具备,集团人力资源中心根据其培养期间业绩排名及其它表现,结合子(分)公司意见,定期择优安排挂职或轮岗到其它岗位、其它公司或总部职能部门。
第二十条大学生员工培养锻炼6个月后,根据个人表现、公司需求及员工职业发展期望,公司将与大学生员工共同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目标是使大学生员工二年之内成长为科级员工(表现优秀的,一年即可成长为科级),五年之内成长为总经理
级员工(表现优秀的,三年即可成长为总经理级)。
第五章薪酬核算
第二十一条大学生员工工资严格按照出勤情况进行核算及发放,试用期的工资
不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
各子(分)公司不得对大学生员工的工资进行随意扣减,但
依据公司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和索赔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各子(分)公司若生产、经营不饱和,出现停产或非正常生产情况,以致大学生员工出勤天数低于通常情况,大学生工资发放总额不得低于规定总工资标
准的80%,超出按实际出勤天数核算的部分薪资计入大学生工资结构中补贴部分。
但
是大学生员工若因个人事宜请假,请假天数不在上述政策范围内,公司须从工资发放
总额中扣除请假天数的日考勤工资。
第二十三条大学生员工培养期间的工资费用,由各子(分)公司核算并发放,前六个月工资计入集团人才培养费用,不计入分公司成本考核范围。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四条人力资源中心及各事业部将通过建立沟通投诉渠道、开展满意度调查、调研走访等方式,对各公司大学生培养管理各级责任人的人才培养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各级责任人在大学生培养管理方面的表现进行逐月考核、评比,形成各级责
任人的人才培养记录,建立各级管理责任人的人才培养信息库,并据此对相关责任人
进行奖励或处罚,具体如下:
(一)对于满意度低于80%的培养管理责任人,在全集团范围内通报批评;对于满意度低于70%的培养管理责任人,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对于满意度低于60%的培养管理
责任人,给予记过处分;对于满意度低于50%的培养管理责任人,给予记大过处分。
在进行行政处分的同时,可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二)对于表现较差、月度评比靠后的培养管理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包括严
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免职等),具体处罚等级参照违规严重程度。
行政处罚
比例如下:总经理级,生鲜系统3名、深加工系统2名、禽业系统1名;科级生鲜系
统6名、深加工系统4名、禽业系统2名。
(三)对表现特别差、影响极坏的培养管理责任人,执行人才培养一票否决制,
进行就地免职或降职处罚。
(四)对于在大学生员工培养管理方面表现较好的培养管理责任人,在全集团范
围内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第二十五条出现下列违规情况,情节较为严重,大学生员工反映较为强烈的,
对相关责任人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罚:
(一)不按规定安排大学生员工轮岗锻炼的;
(二)不按规定安排大学生员工休息休假的;
(三)不按规定组织大学生员工集体座谈、集中培训及集体文体活动的;
(四)不按规定为大学生员工配置生活及娱乐设施的;
(五)随意扣减大学生员工工资的;
(六)扣发大学生员工奖金及荣誉证书的。
第二十六条对于培养期内大学生员工流失率超过培养总人数15%的,每超出一人,将对该公司第一负责人处以100元罚款,对分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助理处以100元罚款,同时对该公司人事负责人处以50元罚款。
第二十七条对于培养期内大学生员工流失率低于培养总人数15%的,流失每少于一人,奖励该公司第一负责人100元,奖励分管副总(总助)100元,奖励该公司人事负责人50元。
第二十八条大学生员工培养锻炼3个月后,输送到其它子(分)公司或总部职能部门,每输出一人,奖励该公司第一负责人100元,奖励分管副总(总助)100元,奖励该公司人事负责人50元。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制度解释权归集团人力资源中心。
第三十条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执行,未尽事宜将另行补充。
颁发日期: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