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演示文稿(精)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演示文稿(精)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了解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等侵染性病原物

的特征、特性及主要类群的特点

●掌握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等侵染性病原物

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螺原体属—螺旋形,可在含甾醇和牛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 形成荷包蛋状的小菌落
螺原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生理特性 活体寄生物,寄生于植物的韧皮部 通过裂殖或芽殖进行繁殖 芽殖——菌体芽生长出分枝,断裂而成子细胞 通过嫁接传染和昆虫传播(主要是叶蝉,其次是飞虱、 木虱等) 侵染植物多引起全株性症状 主要表现为黄化、矮缩、丛枝、萎缩及器官畸形等症状
马 铃 薯 环 腐 病 症 状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3.软壁菌门 • 菌体无细胞壁,四周由称为单位膜的原生质膜包
围,不含肽聚糖。 •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一般称为植物菌原体。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在10min内保持其侵染能力的最高温度,如烟草花叶病 毒的失毒温度为93℃。 稀释限点:病毒病病株组织的榨出液保持其侵染能力 的最大稀释倍数。如烟草花叶病毒的稀释限点为106。 体外存活期:病毒病病株组织的榨出液在20~22℃室 温条件下能保持其侵染能力的最长时间。一般3~5d, 短的仅数小时,长的达1个月以上。
革兰氏染色反应 多数是阴性(G-),少数为阳性(G+)
阴性菌
阳性菌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繁殖 裂殖:菌体稍伸长→细胞 质膜自菌体中部内伸→形 成新细胞壁→母细胞从中 间分裂为两个细胞 速度快,适宜条件下,每 20min分裂一次。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植物菌原体
形态和结构 没有细胞壁,没有革兰氏染色反应,也无鞭毛等其 他附属结构 菌体外包被有具3层结构的细胞膜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白叶枯病等。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黄单胞菌属菌落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水稻白叶枯病
结构 菌体细胞壁壁外有黏质层,但一般不形成荚膜 通常无芽孢产生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细菌结构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传播则为非持久性的。 由花粉直接传播的病毒数量不多,现在知道的有十几种,
多数危害木本植物。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2.介体传播 传播植物病毒的介体种类:昆虫、螨、线虫、真菌、菟丝子 等 以昆虫最为重要,且多数是刺吸式昆虫,特别是蚜虫、叶蝉、 飞虱等更为重要。 根据介体昆虫传播病毒的特性,植物病毒可分为3种类型: 口针型:也称为非持久性病毒 循回型:这类病毒包括所有半持久性病毒和部分持久性病毒 增殖型:这类病毒为部分持久性病毒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二)植物病毒的传播特点 1.非介体传播
(1)机械传播 是指病株汁液通过与健株表面的各种机械伤口摩擦接触,
进行传播。 该类病毒存在于表皮细胞,浓度高、稳定性强。 常引起花叶型症状的病毒以及由蚜虫、线虫传播的病毒较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4)欧文氏菌属 菌体:短杆状,多双生或短链状, 鞭毛:周生多鞭毛 菌落:圆形,隆起,灰白色 症状:腐烂或萎蔫,如大白菜软腐病等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的主要类群
目前较普遍采用伯杰提出的分类系统,将原核生物界分为4
个门,7个纲,35个组群。 薄壁菌门
与植物病害有关的原核生物分属于 厚壁菌门 软壁菌门
一层衣壳,对核酸起保护作用。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毒的结构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作作物物生生产产技技术术专专业业//教教学学资资源源库库
植物保护基础
江苏农林职江业苏技农术林学职院业《技植术物学保院护《基植础物》保课护程基组础》课程组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教学单元3 植物病害诊断 子单元3-3 植物侵染性病害 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 物
薄壁菌门和厚壁菌门的成员有细胞壁,而软壁菌门没有细胞
壁,也称菌原体。
疵壁菌门:一类没有进化的原细菌或古细菌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1.薄壁菌门 特点:细胞壁薄,细胞壁中含肽聚糖量为8%~10%,革兰 氏染色反应阴性。 重要属: (1)假单胞菌属 菌体:棒状或略弯曲,单生 鞭毛:单根或多根,极生 菌落:白色,有的能产生荧光色素 症状:叶斑或叶枯,少数种类引起萎蔫、腐烂和肿瘤等。 如桑疫病等。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3)种子和花粉传播 种子带毒的危害主要表现在早期侵染和远距离传播。 种传病毒的寄主以豆科、葫芦科、菊科植物为多,而茄科
植物却很少。 种传病毒大多可以机械传播,症状常为花叶,若可经蚜虫
复制和增殖
病毒是活体寄生物,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 原料和场所。
当病毒粒体与寄主细胞活的原生质接触后 病毒的核酸与 蛋白质衣壳分离 核酸进入寄主细胞内 改变寄主细胞 的代谢途径,并利用寄主的营养物质、能量和合成系统
分别合成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 白质衣壳内而形成新的病毒粒体。
最后核酸进入蛋
2.厚壁菌门 特点:细胞壁厚,肽聚糖量高,为50%~80%,革兰氏染色反 应阳性。 重要属:
棒形杆菌属 菌体:单生,杆状,直或稍弯曲,有时呈棒状 鞭毛:一般无鞭毛 症状:主要引起萎蔫,如马铃薯环腐病等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细菌鞭毛的着生方式 1.单极鞭毛 2.单级多鞭毛 3.双极多鞭毛 4.周生鞭毛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病毒复制过程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对外界条件的稳定性 失毒温度(致死温度):指病毒病病株组织的榨出液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细菌的裂殖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生理特性 死体营养生物,对营养要求不严格,可在一般人工培养 基上生长 多形成白色、灰白色或黄色的菌落 培养基的酸碱度以中性偏碱为宜 培养的最适温度一般为26~30℃ 大多数病原细菌为好氧,少数兼厌氧
易机械传播 引起黄化型症状的病毒和存在于韧皮部的病毒难以或不能
机械传播。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 / 教学资源库
教学单元3-3 植物病害诊断-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毒、线虫及寄生性种子植物
(2)无性繁殖材料和嫁接传播 以块根、块茎、球茎和接穗芽作为繁殖材料就会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