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病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
1.治疗三叉神经痛首选药物:()
A.苯妥英纳;B.卡马西平;C.安定;D.氯硝安定;E.丙戊酸纳。
2.患者能无意识睁眼闭眼,光反射存在,角膜反射存在,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自发性言语及有目的动作,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姿势,有病理征,为下列哪一种综合征:()
A、无动性缄默症
B、谵妄状态
C、闭锁综合征
D、意志缺乏症
E、去皮层综合征
3.司眼球运动的颅神经为:()
A.三叉神经;B.视神经;C.动眼神经;D.副神经;E.前庭神经。
4.出现巴彬斯基征病损主要部分是:()
A.锥体束;B.锥体外系;C.小脑;D.脊髓前角;E.周围神经。
5.管舌前2/3味觉颅神经为:()
A.舌咽神经;B.迷走神经;C.三叉神经;D.面神经;E.舌下神经。
6.运动性失语的损害部位:()
A.枕叶;B.额叶Broca区;C.顶叶;D.颞叶Wernike区;E.内囊。
7.出现病变侧动眼神经瘫痪,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即We ber’s综合征,其病损为一侧:()
A.一侧延髓受损;B.一侧脊髓受损;C.一侧中脑受损;
D.一侧颞叶受损;E.一侧桥脑受损。
8.三叉神经痛最常发生的部位是三叉神经:()
A.第一、二、三支;B.第一、三支;C.第二、三支;
D.第三支;E.第一、二支。
9.患者,男性,24岁,渐出现双眼睑下垂,视物重影,吞咽困难,上述症状于清晨较轻,疲劳及下午加重,临床上应考虑为:()
A.格林-巴利综合征B.重症肌无力C.周期性麻痹
D.动眼神经麻痹E.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10.治疗强直-阵挛发作并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
A.丙戊酸钠B.苯妥英钠C.硝基安定D.卡马西平E.苯巴比妥
11.病人诉复视,体检发现:右眼内斜,不能向外侧转动,病变部位可能位于:()A.右展神经B.左展神经C.右侧动眼神经
D.左侧动眼神经E.左侧滑车神经
12.诊断癫痫主要靠:()
A.神经系统检查
B.头颅X平片
C.脑脊液检查
D. 病史询问
E. 脑电图检查
13.某女,23岁,反复发作性头痛3年。
每次发作前都有2小时,左右的烦躁、饥饿感,随之一眼出现异彩,持续约30分钟,缓解后出现头痛,呈钻痛、搏动性,常伴恶心、呕吐,
持续4-5小时后进入睡眠中缓解。
应诊断为:()
A.紧张性头痛
B.丛集性头痛
C.无先兆的偏头痛
D.特殊类型偏头痛
E. 有先兆的偏头痛
14. 左侧舌下神经损害产生:()
A.舌向左偏,无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
B.舌向左偏,左舌萎缩和肌束震颤
C.舌向右偏,左舌肌萎缩和肌束震颤
D.舌向左偏,左舌味觉消失
E.舌向左偏,左舌痛觉消失
15.单纯部分性发作与复杂部分性发作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
A、意识障碍
B、运动症状
C、感觉症状
D、Todd瘫痪
E、精神症状
16.治疗单纯部分发作首选的药物是:()
A.丙戊酸钠B.苯妥英钠C.硝基安定D.卡马西平E.苯巴比妥
17.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
A.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B.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
C.大脑半球
D.小脑
E.基底节
18.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是:()
A.DSA
B.头颅CT
C.腰穿
D.TCD
E.MRA
19.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是:()
A.基底节
B.中脑
C.脑叶
D.小脑
E.桥脑
20.患者60岁,突然不说话,右侧肢体无力,约5-6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无神经系统体征.首先应考虑的诊断是:()
A.局灶性癫痫发作
B.脑栓塞
C.颈内动脉系统TIA
D.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E.癔病发作
二、填充题:(答题说明:每题空分,共30分。
)
1、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主要包括()、()。
2、震颤麻痹的主要症状是()、()、()及姿势步态异常。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主干闭塞所致的三偏征包括()、()、()。
4、感觉性失语病变部位在()。
5、强直-阵挛性发作分为()、()、()三期。
6、重症肌无力危象包括()、()、()。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截瘫: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3.进展性卒中:
4.弛缓性瘫痪:
5.自动症:
四、简答题(答题说明:每题10分,共30分。
)
1、简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2、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
3、病例分析
患者,男,72岁,因突发右肢无力、言语不清2天入院。
入院前2日午睡醒来发现右手穿衣乏力,行走右腿稍拖步,未予理会。
次日晨起加重,不能行走,说话不清。
无明显头痛、呕吐,无昏迷。
遂来就诊并收入院。
有高血压病史多年,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
入院查体:BP165/90 mmHg, HR68 次/分,律齐;神清,反应较迟钝,运动性失语(部分性),能正确执行口令;粗测视力视野正常,双瞳等圆等大,d=2mm, 光反射存在,面部感觉基本正常,右鼻唇沟浅,伸舌略右偏;右上肢肌力0级,右下肢2级,肌张力降低,左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右侧上下肢及右侧躯干痛触觉减弱,左侧存在;右侧腱反射(+),左侧(++),右蹠反射(-),左侧(+);未引出病理征,颈软;二便无失禁。
请分析其临床特点、初步诊断、确诊所需辅助检查。
神经病学试卷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E
3、C
4、A
5、D
6、B
7、C
8、C
9、B 10、A 11、A 12、E 13、E14、B1 5、A16、D 17、B 18、B 19、A 20、C
二、填空题
1、定位诊断、定性诊断;
2、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
3、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偏盲;
4、颞上回后部(wernike区);
5、强直期、阵挛期、痉挛后期;
6、肌无力危象、胆碱能危象、反拗危象;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截瘫: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伴大小便障碍和传导束性感觉障碍,见于脊髓损害时
2.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而反复发作的剧痛。
2.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3.进展性卒中: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小时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
4.弛缓性瘫痪: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瘫痪肌肉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较早发生肌萎缩,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并有失神经电位。
瘫痪范围以肌群为主。
5.自动症:癫痫复杂部分性发作典型表现。
在痫性发作期或发作后意识障碍和遗忘状态下发生的各种无意识动作。
病灶在边缘系统,颞叶。
四、问答题
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措施
(1)安静休息:绝对卧床4~6周,减少探视,最好能保持环境安静和避光。
避免用力和情绪波动。
及时应用镇静、镇痛、镇吐、镇咳等药物。
(2) 降低颅内压对有颅内压增高者,常用脱水剂降颅压,可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也可以酌情选用白蛋白。
有脑疝形成趋势者可手术减压或引流。
(3)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口服或静滴,防治脑动脉痉挛及脑缺血
(4)预防再出血可用止血剂。
(5)腰穿缓慢放出脑脊液可减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正压脑积水、降低颅内压。
但严格掌握适应症
(6)外科手术是去除病因、复发的有效方法,主张早期手术(出血后2日内)。
也可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可用Γ—刀。
2、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的鉴别
1)瘫痪的分布:痉挛性瘫痪范围较广,偏瘫、单瘫和截瘫;弛缓性瘫痪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
2)肌张力: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弛缓性瘫痪肌张力减弱或消失3)反射:痉挛性瘫痪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弱或消失亢进,浅反射消失4)病理征:痉挛性瘫痪病理征(+);弛缓性瘫痪病理征(-)5)肌萎缩:痉挛性瘫痪无肌萎缩,可有轻度废用性肌萎缩,弛缓性瘫痪肌萎缩显著早期出现。
6)肌束震颤:痉挛性瘫痪无肌束震颤;弛缓性瘫痪可有肌束震颤7)肌电图:痉挛性瘫痪神经传导速度正常;弛缓性瘫痪可有肌束震颤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有失神经电位。
8)肌肉活检:痉挛性瘫痪肌肉活检正常,后期呈废用性肌萎缩,弛缓性瘫痪肌肉活检呈失神经改变。
3、病案分析题
【临床特点】:1)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心脏病史2)安静起病3)发病突然,逐渐进展4)主要症状为右肢无力、讲话不清5)主要体征为运动性失语,右侧面舌瘫,右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6)无明显颅高压表现,无脑膜刺激征
【初步诊断】脑血栓形成(左大脑中动脉)
【确诊所需辅助检查】头部CT或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