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论坛 2011年3月 第26卷 第2期 FORUM ON TRADITIONA1 CHINESE MEDICINE Mar 2011。Vo1.26.No.2 ·15·
医案医话·
立足肝胆疗杂症 l 床罡艮师·心得
湖北中医药大学2007级中医教改实验班(430061) 张小瑾柯峰 关键词:杂症;从肝胆论治;跟师心得 doi:10.3969/j.issn.1002—1078.201 1.O2.01 1 陈国权教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术专业委 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学 验俱丰。我们作为陈老师的徒弟,有幸跟随陈老师临 床学习1 a有余,侍诊患者达千余人次。陈师治疗疑 难杂病善从肝胆人手,疗效显著。现将部分跟师心得 整理如下。 1 头痛 肖某,女,32岁,2010年6月5日初诊。两太阳 穴附近疼痛约6 a。诉念小学时即20 a前开始头痛, 近6 a有所加剧,断续发作,经前心烦伴胸腹不适, 月经7~8 d干净。大便二三日1行,有时外阴肿胀 瘙痒。脉微数,舌红苔白。证属肝之阴阳两虚,中下 焦湿热。治宜滋阴疏肝,清热祛湿。方投一贯煎合五 苓散、四妙丸加味:生地15 g,当归10 g,川楝子8 g, 北沙参10 g,麦冬10 g,枸杞子15 g,泽泻24 g,桂枝 4 g,猪苓10 g,茯苓10 g,白术10 g,苍术10 g,黄柏 10 g,怀牛膝10 g,薏苡仁2O g,吴茱萸8 g,苦参10 g,黄芩10 g,川芎10 g。7剂,1剂/d,水煎分服。 6月19日二诊:药后两太阳穴附近疼痛不明 显,服药之初大便偏稀。近来自觉舌头肿胀,口中有 痰,余可。脉舌同上。守上方加白芷6 g。7剂。 7月3日三诊:药后头部较舒适,时有痰,大便 二三日1行,脉微数,舌红苔少而白。守上方加瓜蒌 仁10 g。 按:太阳穴附近乃足少阳胆经所过,肝病及胆, 经气不利则痛;肝藏血而主月经,肝阴虚失于条达则 经前胸腹不适;肝病及心故心烦;湿热下注则外阴肿 胀;脉微数、苔自腻是湿热壅盛之征。一贯煎滋阴疏 肝;五苓散合四妙丸清热祛湿;苦参清热燥湿止痒; 加吴茱萸等以温暖肝阳;黄芩、川芎皆人胆经,是陈 师治少阳头痛的常用药对。 2 失眠 方某,女,48岁,2009年10月5月初诊。眠差约 30 a,加重4 a。自述很小时即人睡难,易惊醒,近4 a 加剧,或头昏而晕,耳呜,有时手指、脚趾发麻,腰痛, 以夜晚和起床时为剧,月经正常,饮食及二便尚可。 脉弦,舌红苔薄白。证属心肝肾阴虚。治宜养心安神, 滋阴疏肝。方投酸枣仁汤合一贯煎加味:炒枣仁2O g,川芎10 g,知母10 g,茯苓10 g,炙甘草6 g,生地 15 g,当归10 g,川楝子8 g,北沙参10 g,麦冬10 g, 枸杞子15 g,桃仁1O g,丹参10 g。7剂,1剂/d,水 煎分服。 10月20日二诊:药后腰痛及睡眠均好转,但自 觉颈部不适,脉沉弦,舌红苔白。守上方加葛根15 g。 7剂。 按:肝阴虚及心,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 交,故入睡难;肾阴不足则腰痛;肝病及胆,胆气不足 则易惊醒;头昏而晕、耳呜系肝肾阴虚所致;肝病传 脾,手指、脚趾失于濡养则发麻。入睡难30 a,可谓久 矣,病久多瘀,故加桃仁、丹参活血化瘀,另丹参尚有 养心安神之功。 3 乳癖 唐某,女,46岁,2009年8月24日初诊。发现乳 腺增生5 a。5 a前发现双侧乳腺增生,以左侧为剧, 经治疗自觉症状基本消失,但去年复发,且逐渐加 剧。现右侧乳房压痛,劳累或生气时加重,受凉则胃 痛,经行腹痛,手足发麻,轻微头痛、头晕,腰痛,早起 口苦,脱发,面部黄褐斑。脉微沉而弦,舌红苔少而 黄。证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治宜滋阴疏肝,活血 化瘀。方投一贯煎合桂枝茯苓丸加味:生地15 g,当 归10 g,川楝子8 g,北沙参10 g,麦冬10 g,枸杞子 15 g,桂枝10 g,茯苓10 g,白芍10 g,丹皮10 g,桃 仁10 g,大贝15 g,炒栀子l0 g,瞿麦15 g,桑叶10 g,高良姜10 g。7剂,1剂/d,水煎分服。 9月7日二诊:述服药至第2剂时疼痛即减轻, 头晕亦减,耳鸣,脉细,舌红苔白。守上方7剂。 9月28日三诊:述乳房时痛,经B超检查,发现 双乳囊肿,脱发、耳呜减轻,胃痛多在饥饿时发生,但 不泛酸,尿微黄,脉微弦,舌红苔中微黄。上方加槟榔 10 g,玫瑰花6 g。7剂。 按:乳腺增生属中医学“乳癖”范畴,陈实功《疡 科大全》云:“乳癖……多因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 结而成。”肝经布胸胁,肝阴虚则经气不利,日久气滞 国医论坛 2011年3月 第26卷 第2期 ·16· FOR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r 2011,Vo1.26.No.2
血瘀甚或痰凝而成乳癖;生气则肝郁加剧故痛增;头 晕痛、经行腹痛、脱发皆关乎肝;肾阴虚则腰痛;阴虚 及阳,传病于胃,胃阳亦虚,故受凉则胃痛;脾津不上 输于面而生黄褐斑;脉弦及舌红为阴虚,沉主阳虚。 4下肢抽掣 邵某,男,44岁,2009年l0月12日初诊。诉左 下肢有抽掣感约12 a。12 a前不慎从摩托车上摔下, 左下肢着地,左侧关节肿痛,治疗后消失,不久左下 肢酸麻胀,经常有抽掣感,难以控制,左脚轻度不适。 脉弦,舌红苔白边有齿印。证属肝郁脾虚,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活血化瘀。方投逍遥散合 桃红四物汤加昧:当归20 g,自芍20 g,柴胡10 g,薄 荷8 g,茯苓10 g,白术10 g,炙甘草lO g,生姜3片, 熟地10 g,川芎1O g,桃仁10 g,红花l0 g,薏苡仁 30 g,川牛膝15 g。7剂,1剂/d,水煎分服。 11月2 Et二诊:述药后抽掣频率减少,又诉有 前列腺炎史,现会阴部微胀,小便淋漓不尽,脉微数, 舌红苔微黄。上方加丹皮10 g,栀子10 g。7剂。 11月9日三诊:药后左下肢酸麻胀及抽掣感发 作间隔时间延长,睡觉时手指抽动.视物模糊,眼于 痒,偶流泪,饮食、二便尚可,脉微弦,舌红苔白边有齿 印。用初诊方加苍术10 g,黄柏l0 g,菊花15 g。7剂。 按:抽掣属风象,病在筋,责之肝,筋脉失养,不 荣则酸麻胀,结合舌脉而投以逍遥散。血虚生风,久 病人络,故加桃红四物等。二诊补叙之病及三诊之症 同样责之肝。 5 胃病 岳某,女,48岁,2009年12月2日初诊。胃脘不 适或疼痛4 a。4 a前胃脘不适感或疼痛,恶心,头昏, 胸脘灼热,呃逆,大便El 1行,色黑,夜尿4~5行,自 觉有火,项痛,两肩恶冷,手麻。脉细沉,舌红苔白而 润。证属脾胃阴阳两虚兼湿邪内停。治宜健脾利湿, 滋补肝肾。方投一贯煎合葛根汤加味:生地15 g,当 归10 g,川楝子8 g,北沙参10 g,麦冬10 g,枸杞子 15 g,炙麻黄6 g,葛根15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 姜3片,炙甘草8 g,大枣12枚,羌活l0 g,杏仁10 g,白蔻仁8 g,薏苡仁20 g,白芷6 g。7剂,1剂/d, 水煎分服。 12月l1日二诊:胃痛、恶冷、灼热及火气俱失, 呃减,能食,夜尿2~3次,大便稀日2行,余症同上, 脉沉,舌红苔少中自。上方去白芷,加防风10 g。7 剂。 按:灼热、呃逆、自觉有火等为胃热;大便黑当是 热迫血行、血溢肠道所致;脉细沉主脾湿;传病于肾 则夜尿3~4次;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不利,津输障碍 则项痛、恶冷、手麻、头昏;舌红乃肝。纾阴虚之征。陈 师认为,“见脾(胃)之病,知肝所传,当先实肝”。故用 贯煎养肝肾之阴以治胃;肝阴虚,疏泄不及则脾虚 湿聚,是以加杏仁、蔻仁、薏苡仁以取三仁汤之意;葛 根汤可开泻太阳阳明。 6腹满 王某,女,52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诉腰腹 俱胀或痛约5 a。从5 a前开始腹胀,甚则疼痛,波及 腰部,饭后加剧,有时呃逆,矢气较少,尿黄,月经尚 可。脉沉弦,舌红偏暗,苔白边有齿印。证属肝气郁 滞,阳虚兼脾虚。治宜疏肝健脾,暖肝散寒。方投逍 遥散合吴茱萸汤加昧:当归10 g,白芍15 g,赤芍15 g,柴胡8 g,薄荷8 g,茯苓15 g,白术12 g,炙甘草8 g,生姜6片,吴茱萸6 g,党参15 g,大枣7枚,厚朴 10 g。7剂,1剂/d,水煎分服。 9月7日二诊:药后矢气频,腰腹胀满大减,尿 微黄,脉弦,舌红苔白。上方加佩兰1O g。7剂。 9月14日三诊:药后腹胀基本消失,由过去每 日只吃两餐变为3餐,但食多则胃胀,脉微弦,舌红 苔少。守上方7剂。 按:脉弦主肝病,沉为阳虚。肝郁阳虚,疏泄不利, 加之脾胃运化不及,故胀或痛,饭后加剧,呃逆;湿邪 下注则腰亦胀。吴茱萸汤以吴茱萸为君药,归肝、脾、 胃三经,有温暖肝胃、燥湿下气、开郁化滞之功。 7脑鸣 胡某,女,57岁,2010年4月1日初诊。脑呜月 余。1个月前夜晚脑呜,影响睡眠,或昏,左胸骨痛, 头重,右膝下麻,背痛,夜尿2次,有脑梗病史, Bp152/78 mrnHg(1 mmHg一0.133 kPa)。脉弦,舌 红苔中根白。证属肝气郁滞,阴虚兼脾虚,湿热下注。 治宜疏肝滋阴健脾,清热利湿。方投丹栀逍遥散、一 贯煎合四妙丸加味:当归2O g,白芍15 g,赤芍15 g, 柴胡8 g,薄荷8 g,茯苓15 g,白术12 g,炙甘草8 g, 生姜3片,生地15 g,川楝子8 g,北沙参1O g,枸杞 子15 g,苍术10 g,黄柏10 g,怀牛膝10 g,薏苡仁 20 g。7剂。1剂/d,水煎分服。 4月8日二诊:药后诸症俱减,眠佳,咽梗, Bpl10/70 mmHg,脉略数,舌红苔薄白。上方加玄参 10 g。7剂。 按:脑为髓之海,《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呜。”《医林改错·脑髓说》中记载:“两耳通 脑,所听之声归于脑。”所以脑鸣、头昏可责之于肝 肾。而少阳胆经过头之两侧达于耳,结合脉象,可知 此证与肝胆密切相关。肝气郁结,肝阴耗伤,肝阳上 扰头目,加之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水不涵木故脑转 耳鸣。丹栀逍遥散疏肝泻火,补脾助运;一贯煎滋补 肝肾之阴,疏肝理气;四妙丸清利湿热。三方合用,髓 海得补,肝气条达,则脑鸣自消。 (收稿日期:201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