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灾难应急管理法规体系探讨郑东方1 李美庆2(1.广铁集团公司货运处 广州510088; 2.东莞市民安预防安全科学研究中心 广东东莞523072) 摘 要 从基本立法,国务院颁布的管理条例、规定,各部委发布的管理规章、规程、标准,各省、市地方政府为贯彻国家法律而制定的管理规章、规定等4个层次探讨我国事故应急管理法规体系的现状。
关键词 应急管理 法规体系 事故应急 体系探讨Discussion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Legislation System of Disastrous AccidentZHE NG D ong -fang 1 LI M ei -qing 2(1.Freight Dept.o f Guangzhou Railway Group Company Guangzhou 510088)Abstract Discussion on emergency management legislation system of disastrous accident is conducted in 4aspects ,such as the basic law 2making ,management regulations and rules promulgated by the S tate C ouncil ,every m inistries and comm ittees and the local g overnments.K eyw ords emergency management legislation system accident emergency discusssion on the system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等突发事件较多的国家。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许多应急管理制度。
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了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应急救援管理法规体系建设也日趋完善。
1 应急救援管理的法律、法规我国应急管理法制体系属条、块结合型,中央人民政府、省、市、县、镇(区)人民政府的纵向应急管理与地方行政区域(县、镇、社区)的各管理局的横向管理结合,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法制体系。
我国应急救援管理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基本立法,国务院颁布的管理条例、规定、标准、规程,各部委发布的管理规章、标准、规程,各省、市地方政府为贯彻国家法律而制定的管理规章、规定等4个层次。
1.1应急救援管理的基本立法为了提高社会各方面依法应对各类事故灾难的能力,及时有效控制、减轻和消除各类事故灾难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y =(x 1,x 2,x 3,…,x 20),W T=(y 1,y 2,y 3,…,y 20)式中,x 1,x 2,x 3,…,x 20为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适应性系统评价的变量;W 为对应的排序权重向量;y 为适应性系统评价的有利度,其值越大,反映该人胜任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职位的可能性越大。
具体说明可见图2。
图2 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适应性系统评价的数学模型A 类:该人非常适合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职业。
B 类:该人比较适合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职业,但需要某些方面(根据单层指标值找出该人的弱点)的培训。
C 类:该人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职业,但需要全面的培训。
D 类:该人不适合从事企业管理人员这一职业。
参考文献[1]舒慧林,陶德懋.厂内机动设备驾驶类岗位适应性测试及评价.人类工效学,1996,2(3):1-4.[2]彭省临,刘亮明,赖健清,等.层次分析法在矿床大比例尺定位预测中的应用———以铜陵凤凰山铜矿为例.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5,29(1):71-77.[3]隋鹏程,陈宝智,隋旭.安全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王东升,金伟良,龚顺风.运用层次分析法鉴定混凝土桥梁健康状况.科技通报,2005,21(1):41-44.[5]刘铁民,张兴凯,刘功智.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作者简介 刘绘珍,1979年,女,研究生,从事人因工程和安全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08-01-15)・55・2008年第34卷第7期July 2008 工业安全与环保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安全和社会秩序,迫切需要在认真总结我国应对各类事故灾难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宪法制定一部规范应对各类事故灾难共同行为的法律。
提高依法应对各类事故灾难的能力,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分7章(总则、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法律责任、附则)共70条,是我国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管理法规体系的基本立法,其指导作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基本思路是制定各项应急救援管理条例、规章的依据。
(2)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的相关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3)对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的相关制度作出明确规定。
(4)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与救援的相关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5)对事后恢复与重建的相关措施作出明确规定。
(6)对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需要抓紧作好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一部规范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
它与现行有关应对突发事件的单行法律、行政法规作了较好的衔接,并与宪法规定的紧急状态制度作了衔接。
这部法律的出台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预防为主、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突发事件管理体制和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各方面法律制度,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格局。
对于依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务院颁布的应急救援管理条例、规定国务院颁布的应急救援管理条例、规定是我国应急救援立法的第2层次,是贯彻落实基本立法的必备文件。
已颁布的主要条例、规定如下。
(1)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2007年4月9日国务院发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该条例共6章(总则、事故报告、事故调查、事故处理、法律责任、附则)46条,其明显特点在于强化了法律责任。
(2)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为了加强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规范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2007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01号)。
该条例分8章(总则、事故等级、事故报告、事故应急救援、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赔偿、法律责任、附则),共41条。
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铁路交通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应遵守《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3)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为了加强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控制和减少核事故危害,国务院于2006年10月10日颁布国务院第124号令《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该管理条例共8章(总则、应急机构及其职责、应急准备、应急对策和应急防护措施、应急状态的终止和恢复措施、资金和物资保障、奖励与处罚、附则)共42条。
(4)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发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号)。
该条例有7章(总则、应急机构、应急预案、临震应急、震后应急、奖励和处罚、附则)共39条。
(5)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提出以下6点意见:①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②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③做好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工作;④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⑤制定和完善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⑥加强领导和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民参与的合力。
1.3 中央各部、委(总局)颁布的应急救援管理条例、办法、规定、通知中央各部、委(总局)颁布的应急救援管理条例、规定是我国应急救援立法的第3层次,是贯彻落实基本立法和国务院有关条例、规定的必备文件。
中央各部、委(总局)已颁布的主要条例、规定如下。
(1)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为提高对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医疗救援水平,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卫生部于1995年4月27日颁布《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
该管理办法有8章(总则、组织、灾情报告、现场医疗救护、伤病员后送、部门协调、培训、附则)共30条,另有附件1:灾害事故医疗救护队基本装备表,附件2:伤员情况单。
(2)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
为加强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工作,减少和控制核事故的辐射危害,保障核电厂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根据《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卫生部于1994年10月8日颁布《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卫生部38号令),该规定有5章(总则、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控制和响应、培训和演习、附则)共40条。
(3)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反应和家属援助规定。
为・65・提高对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减轻事故危害,为事故罹难者、幸存者、失踪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援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2005年8月31日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公布《民用航空器飞行事故应急反应和家属援助规定》(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令第155号,CC AR-399),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