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果补语回避性偏误分析一,把动结式回避成主谓结构(动结式即动词+结果补语)1回避成两个主谓句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留学生会回避成:(1)我们打球,这场终于赢了。
(2)打这场球,我们终于赢了。
2 回避成一个主谓谓语句例如“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
”留学生会回避成:(3)*这场打球我们终于赢了。
(4)*这场我们打球终于赢了(5)*我们这场打球终于赢了。
3回避成一个主谓句在这一类型中,又有两种回避情况,一是去掉中心语,用原来的结果补语作为主谓句中的谓语。
例如:正确句留学生回避句(6)我们终于打赢了这场球。
我们终于赢了这场打球。
(7)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
45分钟后,土豆终于熟了。
原因:(1)(3 、4 、5)(6)留学生把“打”这一动作和“球”放在一起,作为一个名词,在句中充当主语或宾语。
这种偏误,是由于汉语中常用短语和离合词的频繁使用有关。
在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先接触的是一些常用的动宾结构的短语,如打球、吃饭、喝水、洗衣服,也有一些是离合词,如游泳、唱歌、睡觉等。
这些短语和离合词在留学生的汉语系统中较为凝固,在使用时常常一起用,不易分开。
因此,原本应该用结果补语短语的句子中,留学生常把这些常用短语或离合词凝固在一起,作为某一句子成分,让原本应充当结果补语的词成为句子的谓语中心语。
(2、7)回避正确二是用其他的表达方式来回避动结式,例如句子“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留学生就用主谓句中的一种句式—存现句来回避,例如:(8)有一天,农夫回家时,门前有一只猫。
原因:因为主谓句是汉语中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句式,所以留学生回避时最爱用这种句式。
出现回避的总的原因:首先是因为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在留学生的目的语语法体系里的意识远远强于动结式关系。
而汉语结果补语短语本身的结构也使留学生容易采用主谓结构进行回避。
汉语结果补语有动词或形容词充当,动词和形容词又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
实际上,很多动结式的句子都是由两个主谓结构紧缩而成的。
这两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分别是动结式中的中心语和结果补语。
留学生更熟悉主谓结构,就常常把动结式句子还原成了两个主谓结构.其次是结果补语短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了某种结果,动作与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而留学生在表达时往往丢掉表示动作的词,只说结果,这样结果补语变成了句子的谓语。
母语语法的负迁移也会造成这一问题。
在很多语言里,当然也包括汉语,表示结果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单独作句子的谓语。
二,把动结式回避成一个词1“发现”代替动结式“看见”、“找到”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9)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
农夫回家时,发现了一只猫。
(10)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找到了它。
她找了半天小狗,终于发现了它。
原因:“发现”是生活中常用的词,各阶段的留学生都很熟悉这个词,而且这个词可以包含“找”“看”等一些动作,以及动作产生的“着”“见”等结果的两层意思,因此用“发现”代替动结式的现象最为普遍。
2. “提醒”代替动结式“叫醒”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11)早上,宾馆的服务员叫醒了我。
早上,宾馆的服务员提醒了我。
原因:由于留学生每天学习的是书上的课文,记的单词也是书后的单词表,书上没有单独列出“叫醒”,而“提醒”是作为基本词汇要留学生记住的,因此用“提醒”这个词。
3. “约会”、“约定”代替动结式“约好”含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12)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定了,七点在门口见。
(13)昨天我和他约好了,七点在门口见。
*昨天我和他约会了,七点在门口见。
原因:反映出留学生学习近义词时的一些问题。
“约定”这一动词,一般用在主谓句中,如“我们约定明晚七点见’,,而“约会”既是动词又是名词,但一般当名词用,如“我和小张今天有个约会”。
留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近义词的微妙区别和不同用法。
总的原因:这些词在留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经常使用,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因此他们遇到某种情形的第一反应不是使用“动结式”,而是使用一个词。
主要是留学生没有很好掌握常用词的词性、词义和适用范围。
三,把动结式回避成助词“了”带有动结式的句子留学生回避句(14)他画完画儿,就去看电视了。
他画了画儿,就去看电视了(15)他吃完药,就上班去了。
他吃了药,就上班去了。
原因:在初级阶段,留学生会较早的接触“了”,他们知道“了”用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完成。
留学生会将先学的“了”的知识过度泛化,认为“了”可以代替结果补语,就出现了上面例子的回避现象。
“他画了画儿,就去看电视了。
”之所以可以用“了”代替“完”,是因为“完”的词汇意义在这里跟“了”的语法意义重合。
所以,表示“完”可以用“了”回避。
(15)也是一样的道理。
二动结式与其他语法形式混淆的偏误分析一,误把结果补语误用为可能补语的偏误(16)*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得熟。
(17)*啊,我看得见了那只小鸟了。
原因:例16说的是“经过45分钟的烤制以后,终于得到了‘熟’这个的结果”。
而留学生说的是45分钟后土豆就会熟,“熟”可以实现了,所以很多人用可能补语“烤得熟”。
但实际上,这道题叙述的是已发生的事,是说这个结果己经发生了,“熟”这个结果已经实现了,并不是在讨论有无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应改为“45分钟后,土豆终于烤熟了。
”例17也是一样的道理,是主要在叙述一个动作后的结果,所以应改为“啊,我看见了那只小鸟了。
(18)*今天他擦不干净皮鞋就出门了。
原因:是否定形式误用为可能补语的偏误。
例句说的是已经发生的一件事,结果已经实现了,不是再没发生前预测是否有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因此不能用表可能性的可能补语,而要用结果补语,因此应改为“今天他没擦干净皮鞋就出门了。
”二,把结果补语误用为状态补语的偏误(19)*他把碗刷得干净,然后放进拒子里去了。
原因:说的是一件事,是说“碗”己经实现了“干净”这一结果,所以他把碗放进柜子里去了。
这句话不是再评价他刷得真干净,因此不能用状态补语。
这句应改为“他把碗刷干净了,然后放进柜子里去了。
”(20)*今天他擦得不干净皮鞋就出门了。
原因:是把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错用为状态补语的否定形式。
结果补语的否定式是在整个结果补语短语外的否定,即“没十中心语+结果补语”。
状态补语是在状态补语短语内加以否定,即“中心语+得十不+状态补语”结果补语短语,侧重的是行为取得了结果,状态补语短语,侧重的是给某事物一个评价,获描写当时的样子。
例20说的是先擦了鞋然后出门了,不是在评价擦鞋的结果,而是叙述这个结果,所以要用结果补语的否定形式,例20应该为“今天他没擦干净皮鞋就出了。
”总的原因:将结果补语误用为可能补语或状态补语的偏误大部分是由于目的语知识的过渡泛化,留学生不能分清这两种补语的语法形式而造成的,尤其是不能分清它们的否定形式。
语法形式的混淆实际上反映的是语义和语用上的混淆,因此,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不同补语类型的不同语法形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每种补语类型表示的不同含义。
三,把动结式误用为状中短语的偏误(21)*树上满挂了苹果。
(22)*对不起,我晚来了。
(23)*这杯咖啡的味道不错,可是多放点儿糖了。
原因:上面的三个例句应是“动词+形容词”动结式,而留学生把它变成了“形容词+动词”状中结构。
这主要是留学生对动结式和状中结构的语用功能的区别认识不清。
动结式表现的是动作或行为取得某种结果,有因果关系,表示动作的中心语在前,表示结果的结果补语在后。
状中关系中的状语主要是修饰谓词性成分,意义上有些是描写动作状态,指向谓词性成分,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指向名词性成分。
动结式的重心和状中结构的重心不同。
动结式的重心在于强调因为有了某个动作而产生了相应的结果。
状中结构则是强调动作当时的状态或人物的情态。
三动结式内部偏误分析一,动结式内部少中心语(24)*有一天农夫回家时,见了一只猫。
(25)*我完了信就去邮局。
原因:“少中心语”这类偏误主要是留学生只用动结式里结果补语作为谓语,而忽略了原来作为中心语的动词。
这种偏误主要是因为母语的负迁移引起的。
在一些语言中有的动词本身就含有动作和结果的含义。
例24应该是“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见了一只猫”,但留学生把动结式“看见”里的中心语动词“看”忽略了,而是用动结式里的结果补语“见”作谓语。
如例25应该是“我完了信就去邮局”,但留学生把动结式“写完”里的中心语动词“写”忽略了,而是用动结式里的结果补语“完”作谓语。
二、动结式内部少结果补语(25)有一天农夫回家时,看了一只猫。
原因:例句中“看”为延续性动词,只表动作,没有结果的含义,只有加上表示结果的“见”,“看”才成为结束性动词,才有了结果。
中心语是延续性动词,后面必须接表示完成性的动词才表示完成的意义。
这样的例子很多:26、以前我做{CJ-buy过}导游[C],所以也有经验。
27、我给您写信的原因是看{CJ-buy到}您公司的招聘启事。
28、我曾在美国佛德[C]斯旅游公司里当{CJ-buy过}导游,得到此公司的三个奖{CJX}成绩优秀。
“当”也是表动作的延续,而原文要表达的意思是此动作已经完成,因此要加上“过”表完成的概念。
29、他在澡堂{CC2洗澡场}用自己的手洗{CJ-buy完}澡{CQ就}{CJ-sy帮}我们三个弟兄[BQ,]以后他的脸上有了满足感。
30、我常常听{CJ-buy到}这样的话31、我天天上{CJ-buy完}课以后,就马上帮他赚钱,我一直想办法报答{CC报酬}他。
32、他要求我们每天要把学习时间安排好,做[B作]完了作业,复习{CJ-buy完}才能出去玩。
33、听{CJ-buy完}以后,那个歌儿好听的话,我接受{CC收到}那个歌。
34、”[BC,]{CP他常常给我们希望,还有他是一位非常有人情味{CC3人情}的男子汉,P}如果朋友,穷人等{CJ-wy有难}[BQ,]{CJ-zhuy他}{CJ-zy会}很关心{CJ-by他们}[BQ,]帮助{CJ-by他们}[BQ。
]不知不觉我学{CJ-buy会}了他的正直[B真]和帮助别人的精神,我的父亲是一位很{CC最}好的人。
(35)*昨天我和他约了,晚上7点在校门口见,不见不散。
原因:单单就“约”来说,“约”表示提出共同遵守的事,可以说“我和她约了今天见面”,意思是提出了“明天见面”这一建议或约定。
但仔细分析,后半句说的是具体的时间地点,还说了要不见不散。
这说明他们不仅约了,还完成了制定计划这一步骤,并达成一致,达到双方认可的结果。
因此,在例子中应把这一结果也表现出来,使用动结式“约好了”,说明约了,然后还达成一致,得到双方认可的结果。
(36)*她找了半天,终于找了小狗。
原因:留学生认为既然“找了”,就表示已经得到或找回了某件东西,就不用再说“到”了或“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