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仁爱 ”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历史的重要宝藏 , 它源远流长, 历史久远, 以 为核心, 对维系人际关系, 促进道德建设, 推
动社会文明和进步 ,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对传统文化有批判的进行吸收 , 并予以创新, 赋之以新的内容, 发扬光大。 在新的历史时 期, 弘扬传统文化, 对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 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小康, 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和谐社会; 思想道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898 ( 2012 ) 02 —0001 —03 中图分类号:D616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 “文化是民族的 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中指出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 血脉, 中, 各族人民紧密团结、 自强不息, 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 博 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力量 , 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 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 建设中国特 建设和谐社会, 离不开传统文化, 这就 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要坚持继承、 选择、 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贯彻党的十七届六 继承和弘杨优秀文化传统 , 对和谐社会的建设 中全会精神, 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 传统文化的基本含义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 , 博大精深, 这是古代劳动人 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宝藏 , 也是人类文化 民的智慧结晶, 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以丰富的民族特色、 伟大的创造力和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世界 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所瞩目 , 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传统文化, 表面上看, 是过去的文化, 也可以说是历史, 但并非全面。传统的东西并非历史, 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也并 非都是传统, 有些在历史上发生的事情 , 犹如大海中的一朵 浪花, 稍纵即逝, 没有流传延续下来, 这并非叫传统。传统属 于历史, 也可转为现实, 因现实是由传统和历史延续而来 , 并 经人们的选择、 加工、 提炼, 也是影响未来的。 由此看出, 传 统文化不仅反映过去, 而且也在其中包含现实的因素 , 它连 “链条” 。所谓传统文化, 接过去、 现在和未来, 是一组 是在社 会、 人的心理、 生理结构中有着生命力和潜在影响力的东西 , 这些东西的积累, 成为人们的心理和思想 , 具有一定的普遍 性, 进而形成生理素质, 并规范、 影响、 支配人们的思想和行 为, 具备这一情形, 方可称之为传统文化。 也可以说是一个 民族在历史上存在过的一切观念体系 、 价值体系和知识体系 的总和, 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 、 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纵观历史,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所创造的传统文 化, 形式和内容也有所差异 。 历史的进程当然不能逆转 , 每
2012 年第 2 期 ( 总 80 期)
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 2 2012
General No. 80
试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崔
摘 要:
巍
( 长春汽车区第二实验学校 , 吉林 长春 130011 )
个民族的发展历史、 生活状况、 文化状况等也是并非相同的 。 有的发展是直线的, 有的是一波三折的, 也有反复曲折的。 同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 , 也是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 和形态。每个时代都会产生相应的文化 , 也都或多或少继承 因此, 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担负着承 前一时代的文化和思想 , 前启后的任务。 不能同以前的历史割裂 、 隔绝, 又不能没有 都是一个时代、 阶段而已, 都受过去的影响, 又都影 后来者, 响着以后。 不同时代的人们, 都是站在时代角度上, 对传统的东西 作出理解和解释, 又根据时代的需要, 对传统的东西加以改 为新的时代所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 有着悠久 造, , , 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融合了各种文化和思想 包容了各 , “仁爱 ” 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封建文化体系 种文化, “和” 与 为核心。这种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文化 , 积 成为价值观念的取向 淀为我国人民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理 , 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准则 。 二、 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丰富 、 精深, 历史久远, 是劳动人民 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 它的主要特征可以表述 : 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一) 历史源远流长。 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 是经济、 文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 ,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长达 5000 余年。从地理环境看, 我国位于东亚大陆, 东、 南濒临海洋, 西北横亘沙漠, 西南耸立高山, 总的为一面临海, 三面陆路。 交通不甚便利, 而中国的地域面积广大 , 为自己的生存发展 提供了自然的有利条件 , 形成了文明古国所特有的文化 , 并 保持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独特风格 。 自给自足的农业型自然 经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济基础 。 不像欧洲及其他国家, 靠 海上贸易、 彼此交流商品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 , 而我国可 以独立, 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地大物博, 这也形成了保安宁、 求稳妥的特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 多民族聚居, 长期 的封建社会, 形成了天人合一、 家国统一的观念, 倾向于人和
收稿日期:2012 - 03 - 15 作者简介:崔巍( 1985 - ) , 女, 吉林长春人, 长春汽车开发区第二实验学校 , 中学二级,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 1·
自然的统一, 天道与人道的和谐, 个性服从共性, 以血缘关系 为纽带建立起来的文化也占有一定的地位 。 ( 二) 内容博大精深。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 、 经 济、 文化、 军事、 教育、 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思想和理论 , 还包括 各种科学技术、 文艺等的创作。我国的文物古迹, 四大发明, 包括寺庙、 殿堂、 桥梁、 长城、 故宫、 园林、 军事设施、 建筑、 雕 刻等, 有着完美的统一性, 丰富的多样性,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 值和精深的内涵。 我国的古代学术成果极为丰厚 , 诸子百 家, 经史子集, 十大古典名著, 史记, 资治通鉴, 医学, 天文学, 农学, 地理学等, 在世界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 ( 三) 影响深远广大。 中华民族重视人格修养 , 勤劳务 实, 自强自立, 宽容仁爱, 团结爱国等精神为世界所推崇 、 所 注重, 而且也影响着其他国家和民族 。 在中国各历史发展阶 段,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鼓励人民团结奋斗 , 提高思想境 界和修养, 推动社会进步, 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中国近 代史上, 遭受外来侵略, 广大人民能团结一心, 共同抗击侵略 “八荣八耻 的思想道德建设 , 注入了新的内容, 成为我们奋进的 精神旗帜。 ( 四) 强调修身养性。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 为核心, 注重研究人们之间的关系 , 崇尚人伦道德。 在封建 社会, 儒家学说占据统治地位 , 各个朝代有禁止佛教的 , 有禁 止道教的, 但没有明显反对儒家学说的 。 把探求人与自然、 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的主旋律 , 通过修养, 达到人道与 因而我们中国 天道合一的境界。重视人伦道德的价值取向 , 人非常强调道德情操的培养 。数千年以来, 以道德水准衡量 一切, 已成为人们心目中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判别事物的尺 度。在社会生活中, 儒家认为, 义是第一位, 利是第二位。 孔 子讲,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道德 实践活动作为根本的实践活动 , 人们的言行必须符和伦理道 德, 以此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和论断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强调仁义礼智信, 崇尚温良恭俭让; 上善若水, 厚德载 物。这些, 对维系社会正常生活, 调剂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的 安宁与和谐发生重要的作用 。 三、 传统文化与新的时代 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 , 核心内容。儒家提倡“和为贵 ” 马克思、 恩格斯在《共产党 “社会和谐 ” 宣言》 中, 直接提到 的概念。 中华民族能够生生 不息, 中华民族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与传统的和谐精 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是一个波 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作为传统文化, 是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文 化基础。 传统是新的时代的基础 。在新的时代, 各方面都朝着现 代化的目标迈进。 在现代化上, 西方国家较早实行工业化 , 当今世界的发展已经证明 , 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 只是一种模式。在我们亚洲, 有一些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迅 猛, 说明世界各国、 各地区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 都得根据自 己的国情和特点决定发展方向 。在当今世界的新格局中 , 和 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主题 。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一个综合 的因素, 其中文化、 思想意识形态起着基础的 、 潜移默化且是 长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