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剖析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报告剖析

************** 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报告

编 制:生产技术科 总工程师: 矿 长:

编写日期:2017年2月 会审意见 部 门 职 务 签 名 矿领导 矿 长 生产矿长 安全矿长 机电矿长 财务矿长 总工程师 工会主席 生产技术科 科 长 安全监察科 科 长 调 度 室 主 任 机 电 科 科 长 总 工 办 主 任 *******煤矿煤层注水可注性测试 报 告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02°15’00″、北纬26°55’00″。矿区有矿山公路3公里经益门镇与川滇(108线)公路干线相接。煤矿南距会理县城34公里,北距西昌市160公里,到成昆铁路永郎站57公里,交通极为方便。 一、地质构造 *******矿井范围内断裂发育,共查明大小断层25条,沉积环节复杂,为山间凹陷陆相沉积,煤层厚度及夹矸在走向和倾向变化极大, 地质构造程度为复杂详见下表: 断层断号 断层产状 断层性质 断层长度(米)

断距(米)

被错切煤层 垂直 水平

F1 NNE向,倾向SEE,倾角53° 逆断层 3200 不详 不详 C14、15、16 F2 NNE-NS,倾向E,倾角42° 逆掩断层 10000+ 386 128 C1、C2、C11、C12等

F3 NS向,倾向E,倾角82° 逆断层 5000+ 361 90 白果湾组各煤层

F4 NNW-NNE向,倾向E,倾角74° 逆断层 6000 249 147 同上 F10 走向N W 平移断层 310 同上 230 同上 F11 走向N45-55°W 平移断层 1200 很小 40 C5—16 F12 走向N53-60°W 平移断层 630 同上 20 无影响 F15 走向N70°E 平移断层 220 微 70 C6、C11 F16 走向N60~700W 平移断层 240 微 25 C5—C13 F17 走向接近EW 平移断层 500 微 10 同上 F19 走向NW 平移断层 400 微 20 同上 F27 走向NW 平移断层 500 微 120 C1-C6 F28 走向NW 平移断层 200 微 不详 C5—C13

二、煤层、煤质 ************含煤地层为三叠系白果湾组,厚442.76米,含煤16层,自下而上编为C1至C16,广布于本区王家坪、老山坪、打白龙洞、祝家坝、核桃湾以及曾家坪、罗家坪诸地段,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各煤层延长1000米至6300米不等,共厚一般在50.32一83.87米。另一为侏罗系益门组(J1y)砂岩层中夹有煤线数层。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0、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 1、可采煤层特征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为C1、C2、C3、C6、C11、C12、C16,共计7层煤。其中C6、C16号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1、C2、C3、C11、C12号煤层为大部可采煤层,现将各煤层特征叙述如下: C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下覆地层顶界3.79-7.95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50m。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9-0.35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77-12.35m(采用厚度,下同),平均厚度3.89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砂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 C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1煤2.61-20.31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470m。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10-0.3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0.88-13.95m,平均厚度5.57m。该煤层局部含夹矸1-5层,主要分布于Ⅲ~Ⅴ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矸厚度0.15-1.0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炭质粘土岩及黑色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深灰色砂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 C3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底部,距C2煤2.11-18.62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00m。该煤层在矿区Ⅴ线和ⅩⅩⅩⅡ线之间内因煤层薄化(煤层厚度0.08-0.42m)不可采其余地段均可采,可采厚度1.48-40.19m,平均厚度8.93m。该煤层局部含夹矸主要为1-2层,偶见3层,主要分布于Ⅰ~Ⅴ号勘探线之间,单层夹矸厚度为0.29-1.92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 C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3煤42.43-66.58m,矿区内均有分布,走向长度约2500m,倾向宽度约510m。煤层总厚度为1.52-9.21m,平均5.39m,全区均可采。该煤层局部含夹矸1层,主要分布于Ⅲ号勘探线以南,单层夹矸厚度为0.07-0.96m,以深灰~灰黑色薄层状炭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为主。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砂质粘土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钙质粘土岩。该煤层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该煤层受F4逆断层影响,在矿区南侧重复出现,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可采厚度0.92-24.58m,平均厚度5.13m,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 C11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6煤20.36-36.34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至矿权8号和9号拐点之间,走向长度约1100m,倾向宽度约400m。煤层厚度为3.53-19.43m,平均8.34m,不含夹矸。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12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中部,距C11煤4.16-33.56m,主要分布于F16断层以南。煤层厚度为0.75-1.80m,平均1.30m,不含夹矸,F16断层至Ⅸ之间可采,走向长度约700m,倾向宽度约400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中粒砂岩,偶见灰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复杂,煤类单一,属较稳定的大部可采煤层。 C16煤层:赋存于白果湾组顶部,主要分布于15-18号矿权拐点之内。煤层厚度为1.26-1.72m,平均1.49m,不含夹矸,全区均可采,走向长度约1050m,倾向宽度约360m。顶板为黑色、深灰色钙质粘土岩、炭质粘土岩及浅灰色石英细砂岩为主。底板多为黑色炭质粘土岩及灰色细粒砂岩,偶见灰岩。该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煤类单一,属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 2、煤质 (1) 煤的物理性质 各煤层物理性质差别不太明显,为黑色、黑灰色及褐色等,其颜色随矿物成份及风化程度而异。煤的光泽为油脂、玻璃及暗淡多种,组成类型以半亮煤及半暗煤为主,断口以锯齿状为主,次为纤维、贝壳状。受后期构造挤压影响,煤层普遍为质地疏松的碎块及叶片状、粉末状结合体。 (2) 煤岩特征 区内各煤层除C3丝炭含量偏高外,其余煤层成份变化不大,以亮暗煤为主,次为镜煤,可见少量丝炭(见下表)。 益门煤矿煤岩成分百分比统计表 组分

煤层 编号

凝胶 化物质 丝炭 化物质 角质 化物质 矿物杂质 镜煤 亮煤 暗煤 丝炭

C12 53.07 30.28 2.70 14.87 19.69 34.07 28.52 3.00 C11 45.42 44.75 4.05 7.26 8.30 47.49 43.40 3.37 C6 43.87 44.29 3.12 8.54 4.97 43.76 40.72 2.90 C3 43.56 44.57 4.07 7.37 6.51 30.35 43.39 12.11 C2 49.22 35.90 3.19 11.93 9.78 40.51 34.29 3.67 C1 49.61 38.87 3.29 9.03 12.79 33.96 30.49 4.06

(3)综合评定

在************所有煤层中,单煤层很少,仅C1、C10、C15和C16四层,余皆属复煤层,更确切地说为复杂与单一相交变化的煤层。夹石厚度极不稳定并多呈透镜体产出的矿区煤层结构也是成煤作用上的客观重要特色,往往某一剖面的某一煤层,其夹石可自一层到多层,厚以0.5米至数米,但相邻剖面却不复出现;或者某一探煤石门(钻孔)的某一煤层其夹石较多,厚在0.5米至2米以上,但相邻探煤石门(钻孔)所见即大大减薄甚至尖灭。各沉积小旋廻内煤层合并分岔现象频繁,综合评价结果为不稳定煤层。 三、开拓方式、准备方式及采煤方法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与阶梯平硐多水平联合开拓,开拓巷道布置方式为集中布置方式,在煤层群底板中设置集中底板运输大巷,通过采区石门与各煤层联系。 2、矿井准备方式 矿井准备方式依据煤层赋存条件为采区准备式,准备巷道在底板岩石中布置倾斜上山组(二条)的巷道布置方式,上山坡度控制在40°~45°之间,两条上山与上下水平均相通。同时,在上山倾向上由下至上划分分段,每分段垂高8m,在设计分段处分别开掘分段石门揭露煤层,然后沿C1煤层底板布置机巷,沿C3煤层顶板布置风巷,机、风巷位于同标高, C1、C2、C3三层煤联合布置,待掘至采区边界,拉开切眼形成采区一翼生产系统。 3、 采煤方法 根据特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方法的特点,结合益门煤矿煤层赋存条件,采用水平分段悬移支架放顶煤采煤法,采煤高度2.3m,放顶煤高度6.9m,采放比1:3,水平分段高9m左右。工作面宽度为煤层水平厚度,一般在15~55m左右,平均30 m左右。 四、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