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h “我思故我在” ——课堂教学反思的意义及方法 杨湾中心学校 詹德洲
各位主任、各位骨 干老师,下午好! 受县教育局张主任推荐,县进校陈校长指令,今天下午由我主讲上好课中的课堂教学反思部分, 张主任、陈校长还要求我在讲课中穿插介绍今年3、4月间在南京挂职时见识的南京市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情况。下面我从反思的涵义、影响反思的教师因素、反思的方法及如何撰写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及南京市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情况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一、反思在生命成长中的意义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画面:在一望无际的非洲大草原上,夕阳西下,一头狮子面对落日在想:明天,当太阳升起,我要以怎样迅猛的速度奔跑,以追上今天那只跑得最快的羚羊;(狮子的反思)同时,一只羚羊在黄昏里发誓,明天,当太阳升起,我应该怎样奋力奔跑,以逃脱那只凶猛快捷的狮子。(羚羊的反思)是的,在这样一个适者生存的世界,无论是狮子还是羚羊,它们都需要反思,都需要在各自的反思与修正中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强大或者更加的灵动。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上世纪初,在加拿大的凯夫镇,一个牧童赶着自己的几十只小羊,日出而牧,日落而归。有一天,小镇子空气里飘荡起新鲜的清香,一种令人淡定的兴奋氤氲四周,游人旅客争相品尝着一种上帝赠与的,知道这种饮品是什么吗?(coffee咖啡)而这美妙的饮品,它的主人就是这位每天赶着那几十只小羊的牧童。牧童是如何发现这种饮品的?大致的过程如下: 一天,牧童把羊群赶到一个陌生的场地,羊群吃青嫩的小草,也吃坡边灌木上的小青果。可是傍晚归圈时,一向温驯的羊群极不安分,三番五次才强行鞭入。夜间羊群兴奋地叫着,一晚无眠。第二天情形依然如此。h h 牧童心中充满疑惑,又把羊群赶回原来熟悉的草坡上,只吃肥嫩的小草,这次羊群乖巧入圈休息,这里黎明静悄悄。 通过观察比较,牧童猜想十有八九是灌木上的小青果在“作祟”。牧童摘下几颗青果子,把玩良久,决定借一双慧眼,把青果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牧童把青果剖开,用舌头舔舔,青酸苦涩,与小草的味道大相径庭,果然与草不同。 牧童想,把小青果看成一种食物吧。用文火烤一烤如何?果然一股奇妙的清香沁人心脾,牧童不禁兴奋起来。 如何把烤后的清香留住?可以做成青果汤吗?牧童加水烧沸,汤汁的颜色黑得像耶稣背上的十字架,尝一尝,芬香无比,摇神动意,不涩但有点苦。 烧沸后冷却,再加点糖,一种完美的饮品coffee(咖啡)就这样产生了。 试想,如果牧童只是一味的放羊,而不去反思羊的反常表现,如果不对羊的食物进行分析比较,以及联想和创新,甚至不进行如加糖这样的小小的修正,这样完美的饮品还不知要到何时才能出现? 从狮子和羚羊的简单反思,到牧童发现咖啡的反思与创新的过程,从这些生活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反思就是生活,反思就是生存,反思就是生存的质量和生命的成长。 那么,如何从理论的层面来解释什么是反思?教学反思在教师生命成长中有何意义? 从网上,我查到:“反思”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著作中。它在黑格尔哲学中有着多层的、复杂的含义,既有后思、反省之意,也有反映、映现、返回等含义。它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 事实上,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传统哲学就已经关注道德意义上的“反思”。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点类似于黑格尔所讲的道德上的h h “反思”,也就是儒家所说的“修身”,它讲求的主要是一种个体的道德修炼。 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植根于他的时代,又翱翔于时代之上,他认为“反思”不仅在道德生活中起作用,在对自然现象的研究里,同样也需要反思,也就是要研究“一切特殊现象中持存着的普遍”,这个“普遍”就是事物的规律。 从中国传统哲学对个体道德的反省,到黑格尔哲学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我们看到,反思的力量是巨大的。例如:反思战争,促进了人类和平;反思文化大革命,纠正了极左思想;反思贫穷落后,实现了改革开放。屈原写《天问》,对于天象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这也是反思,这是他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他对自然现象的反思。当然,解释其中的规律和奥秘还得靠天文学家的“反思”。事实上,在自然科学层面,任何研究成果,都会经历反思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反思,既有道德层面的反省,但更重要的则是通过“反思”来发现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既是对事物规律的一种探究过程,更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力量。 对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这也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教学监控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此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既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反思,那么即使是20年的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改革和寻求新的教师成长模式。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是其鲜明的特色,并由于其独特优势而受到推崇。“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已经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我们国家,有人对中国名师成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他们成功的路径和方法不尽相同,但h h 反思是名师的共性之一。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每天都要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反思,从教几十年,写下了30多本共100万字的教育日记。特级教师于漪每教完一篇课文总会写一写下次再教这节课应当怎么做。小学语文教师中的大师于永正、支玉恒等,都十分重视教学反思,在南京现代与经典研讨会上,于永正老师写的教海漫记、教学反思集最畅销的教育书籍。 我们望江赛口就有一位善于反思的教育家,他叫曹志峰,现在是安徽海棠书院校长。去年校长培训班,他来做报告,其中有一段,我记忆犹新。他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反思才是成功之母。他在望江赛口当老师时,获得了省级教坛新星称号,随后他应聘去合肥私立学校从事教学管理。现在,他毕其功力于一役,潜心创办了池州市最大的民办学校,在民办教育碰碰磕磕、绊绊牵牵地行走过程中,他每一天都要作真诚的反思省察与内心独白:他认为:一所学校如果一味平庸则一打就垮,而一所学校如果缺乏反思则不打自垮,所以平庸是平庸学校的墓志铭,反思是反思学校的通行证。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自己,民办办学校才能实现历史的跨越。 具体到教学层面,特别是课堂教学,反思在在教师成长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教学反思至少在两个方面的功能优于传统的教师发展模式。一是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以达到对不恰当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需求。二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成为研究者,使教师群体从以往专业特征不明显的“知识传授者”角色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角色上来,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因而,我们可以说,课堂教学反思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1、课堂教学反思是一种意识,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监控,包含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思考、批判和质疑; 2、课堂教学反思是一种行动,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调节和矫正,改善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h h 3、课堂教学反思是一种研究,是教师通过思考与实践来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因此,也可以说教学反思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第一,它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 第二,它以追求教学实践的实效性为目标 第三,教学反思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 它隐含着三个基本信念: 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发展中的个体、 教师是研究者。
二、影响反思的教师因素: 1、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决定着反思的持久性。 有效的反思应源自教师的内心世界。源自教师内心的“道德感”。 美国教育家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 如果教师不能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就不可能听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如果教师忽略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声音,就根本不会有改变学生的优秀教学和有效率的教学。 事实上,我们的许多老师都在疲于应付沉重的教学负担,应付无休止的统考以及校长的重压。有几位老师能悠闲地静下心来听一听自己的心跳,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呢?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群美国人到非洲森林去探险。找了当地土著人做向导。前三天,这些向导工作的勤勤恳恳,但到了第四天,向导非要休息一天。美国人问:“为什么?”向导说:“走了三天走得太快,灵魂会跟不上,停下来等等你的灵魂。” “等等你的灵魂。”说的太精彩啦! 是的,我们当老师的,制定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考试检测,一路走来,四周的美丽景致来不及欣赏,行进的艰辛、得到的收获没来得及回味,旅途的快乐没能和他人分享,身心的伤痛得不到及时的抚慰,目标的偏差没能及时h h 得到校正,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匆匆前行时,我们身后的灵魂已被落得太远太远啦!h
h 在全国现代与经典研讨会上最受欢迎的我省小语教育专家薛瑞萍老师在报告中说,一个终日忙忙碌碌,疲于应付的老师,是很难有所发展的。她认为:闲暇出智慧。 教育家肖川先生也认为,闲暇闲适是一个人自由发展的空间。兴之所至的阅读,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理性的顿悟,灵性的生发,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都需要闲暇和闲适。他告诉别人,最美妙的事情莫过于“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在沉沉的夜色之下,挑一盏孤灯,伴一杯香茗,细细阅读”;与书为友,与经典为友,让自己的心与书交流,在深夜里与自己“推心置腹”,这是一种滋润,也是内省与自察。摩罗说“心灵因细腻而伟大”;里尔克甚至说“歌咏就是存在”,体味生活的美妙意味是一个需要在反思中修炼与学习的过程,也意味着需要心灵对世界深刻、持久的凝视。而事实上,在当下的许多学校,校园生活机械单调,学生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包围,教师年复一年重复着陈旧乏味的教学方式,不愿反思,不求改进,我们的教育又如何能拓展师生逼仄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 老师们,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土著人尚懂等等灵魂,作为一个学生心灵世界的培育者,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更要在不断的前行路途中,不断地转身、不断地低头,不断地思索,不断地停下身子,等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躯体和灵魂同行。真的,亮光往往就在我们的身后。
2、教师的认知水平决定着反思的深刻性。 教师的个人知识包括:广博的知识结构。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教育专业理论。基本教学方法教学技能。而任何一位教师的已有的知识储备都不可能支撑其终身教学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对现有的知识经验予以审视和批判,再根据需要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改进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的知识水平,一方面促进教师与时俱进,反求诸已,革新理念,另一方面,又通过反思来促进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教师也就是在这样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