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教学文案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教学文案
小儿腹腔镜手术特殊要求
• 小儿各年龄组的特殊仪器和设备 • 小儿腹腔内面积、容量小,腹壁薄弱,
放置套管、套针及腹腔镜时易损伤内脏 • 新生儿期,气腹可引发肺动脉压力的反 应性增高,导致卵圆孔和动脉导管开放, 引起右向左分流
禁忌症
• 先天性心脏病 • 凝血功能障碍 • 严重外伤性气胸 • 肠梗阻 • 大量腹水
麻醉处理—并发症
• 气栓 • 皮下气肿 • 气胸 • 纵隔与心包积气 • 胃内容物误吸
麻醉处理—并发症—气栓
• 实验证明CO21.5ml/min、空气0.3ml/min缓慢
注入静脉不会引起任何表现,可以经肺泡毛细 血管膜吸收 • 大量CO2气团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临床表 现为突发性血压急剧下降、急性肺高压、 PETCO2突然下降或为零、右心衰致心跳骤停, 胸前壁听诊闻及水车样杂音。 • 处理:头低左侧位,中心静脉置管抽出气栓, 心跳骤停病人行心肺复苏。
对氧合的影响
• 当心脏指数降低,影响氧运输 • 伴有乳酸性酸中毒时,会影响动脉血氧
合,SpO2可明显降低。
生理功能的影响—循环功能
• 气腹初期平均动脉压增加,心排血量下降,心 脏后负荷及左室壁压力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 明显增加,10-15min后部分恢复(体位,腹内 压增高,神经内分泌反应,CO2吸收等协同作用)
• 气腹后短期内肾上腺素、去甲腺上腺素等神经 内分泌激素分泌增加,血糖,血CRP也有明显 上升
• 长时间CO2气腹,由于CO2的吸收,可发生高碳 酸血症
• 高碳酸血症使平均动脉压升高,血浆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而体循环血管阻力下 降,表明CO2有直接血管扩张作用及刺激交感神 经作用。
对肝、肾、脑循环的影响
• 致V/Q比例失调,生理死腔增加引起高碳酸血症 • 小儿气腹初期30分钟,肺内CO2量增加约30%,
潮气量需要增加12%~16%才能维持PaCO2正常 • PETCO2监测可以间接反映PaCO2,由于呼出气中
除肺泡气外还有部分死腔气,正常情况下两者 之间相差3~6mmHg
生理功能的影响--呼吸功能
• 术前准备:常规准备 补充血容量,纠 正电解质紊乱,合并呼吸道感染者,除 急症外延期手术
• 术前用药: 阿托品0.02mg/kg • 诱导:丙泊酚2~2.5mg/kg,顺式阿曲库
铵0.1~0.15mg/kg,芬太尼3ug/kg。 • 维持:吸入安氟醚或异氟醚维持麻醉
呼吸参数
• VT 8-10ml/kg,RR 15-25次/min,I:E 为1:1.5~2.0
麻醉处理—并发症—皮下气肿
• 一般发生在气后30min左右 • 当出现PETCO2升高经过度通气不能下降
,以及SpO2下降,同时存在颈部、胸壁 有气肿,触诊捻发感,按压皮肤凹陷时 应考虑皮下气肿。 • 多数是由于建立人工气腹时,穿刺针针 尖仍停留在腹壁组织中,气体注入到腹 壁之间的空隙所致。
麻醉处理—并发症—皮下气肿
• 对心功能较差的患儿应避免应用直接抑 制心肌的麻醉药物,选择扩血管为主的 麻醉药如异氟醚更为有利
• 腹膜牵张能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导致心 动过缓
麻醉管理—呼吸
• 婴幼儿呼吸肌不发达,呼吸运动依靠膈 肌的升降来维持。气腹使腹内压升高, 膈肌上抬,潮气量显著降低,通气受限
• 腹膜面积相对较大,高碳酸血症
• 腹部巨大肿块 • 严重的脊柱畸形 • 慢性阻塞性肺病 • 颅内占位性病变
生理功能的影响--呼吸功能
• 人工气腹 • CO2 • 优点:不爆炸,不助燃,血中溶解度高,
很少发生气栓。 • 缺点:包括呼吸动力学改变﹑肺循环功
能影响,腹膜吸收以后引起高碳酸血症。
生理功能的影响--呼吸功能
肺顺应性和功能残气量 CO2内环境 对氧合的影响
• 门静脉血流量随腹内压增高进行性降低门静脉 压力以及门脉-肝内血流阻力进行性上升
• 气腹压力为20mmHg时,小儿肾血流及肾小球滤 过率仅为基础值的21%-23 %,肾血管阻力增加 55%,40mmHg时仅为7%,基本无尿,而1216mmHg的气腹压力对小儿肾功能的影响轻微
对肝、肾、脑循环的影响
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我院的儿童腹腔镜手术
适应症--诊断
• 肝、脾、肠活检 • 胆管造影 • 肿瘤活检 • 腹股沟探查 • 腹腔探查
适应症--治疗
• 幽门环肌切开 • 胆囊切除 • 胆总管扩张根治 • 阑尾切除 • Meckel憩室切除 • 脾切除
• 肠套复位 • 精索静脉曲张切除 • 胃底折叠 • 肾脏手术( • 辅助巨结肠根治 • 卵巢囊肿切除
心律失常 • 加强监测
麻醉注意事项
• 循环呼吸稳定 • 防治并发症
麻醉管理—对循环影响
• 直接压迫心脏,造成心脏舒张障碍 • 胸腔内压升高,静脉回流降低 • 压迫腹主动脉及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
气腹使心搏出量减少,以增加末梢血管 阻力来维持血压 • 腹内压升高,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可引起 心率减慢
麻醉管理—循环
• 气腹导致脑血流量增加,流速增快,颅 内压及脑脊液压力上升,可能与气腹压 力及体内CO2水平有关。
麻醉方式
• 气管内全麻 • 可复合硬膜外或骶管麻醉
麻醉原则
• 快速、短效、安全 • 能解除人工气腹造成的不适 • 尽可能避免或减轻二氧化碳气腹性生理
变化 • 术后患儿能尽早康复
麻醉处理--术前用药及诱导
• 处理:先排除气胸、纵隔与心包积气, 皮下气肿患儿使用粗针排气,过度通气 。术毕应在PaCO2恢复正常后再拔除气管 导管。
生理功能的影响--呼吸功能
肺顺应性和功能残气量
• 膈肌上移,可使小儿肺顺应性和功能残 气量降低20%-50%。功能残气量降低幅 度与体形有关,肥胖患儿可达50%
• 体位:有实验证明平卧时腹腔充气肺顺 应性即时降低约43%,头高位时即时降 低32%-48%
生理功能的影响--呼吸功能
• CO2内环境
• 根据PETCO2调节呼吸机参数
麻醉管理--常规监测
• HR、ABP、SpO2、PETCO2、ECG、肌松、体 温
• 气腹前、气腹后5min、15min、放气后 5min及必要时监测动脉血气。
• 小儿腹腔镜气腹压力1.07~1.60kpa(8~ 12mm/Hg)。
麻醉管理--气腹建立
• 气腹前适当补液 ,先给10-20ml/kg • 使用较低的气腹压,避免快速充气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