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结构修理工艺 一,常见的几种施工工艺 1. 结构更换:更换损坏了或蚀耗了的部件,使之恢复成原有的形 式; 2. 结构部分更换:考虑到整个结构更换比换困难,涉及面广,其中 有的部件的蚀耗还未到非换不可的程度,征得验船师的同意,可以进 行结构部分更换; 3. 结构矫正:在更换外板、甲板时采用,主要包括冷加工矫正和就 地热矫正; 4. 结构拆下、矫正、装复:有时外板变形严重,无法就地矫正修 复,则将外板拆下送到车间,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矫正,待在外板原来 的部位的内部骨架就地矫正结束后,再将外板原位装复,必要时亦可 将骨架一起拆下送车间矫正; 5. 结构拆除:有时船体经过改装后,有一些结构已无存在的必要, 须予以拆除; 6. 焊接工艺:( 1)焊接前,接缝处应批出斜坡口,以消除夹缝空 档。常见的坡口按焊接的要求有 V形、丫形、X形和K形;(2)焊接 表面冷却后有一层灰色的焊渣,必须铲除干净,防止夹渣。焊缝要求 均匀平整,如焊坑、咬边或者烧穿钢板,均为不合格,应当刨除重 焊;( 3)对于旧焊缝的修理,不可直接在原有的焊缝上面加焊,应将 待修的旧焊缝及其两端各延长 5-8mm 长度全部刨掉,批出整齐的斜 坡口,然后焊接,要特别注意新、旧焊缝接合处的质量;( 4)对于构 件本体裂缝的焊接,必须先在裂缝的两端各钻一个止裂孔,以便使其 内应力在此处向各个方向分散,然后批槽堆焊。如果焊接大尺寸的铜 制构件的裂缝,除必须钻止裂孔及批槽外,还应当预先用慢火将构件 烘热,保持在一定温度上焊补;( 5 )对于地环、羊角等的焊接,如带 底座者,应按复板焊接的工艺要求进行焊接;如天底座者,其脚部应 批成锥形然后堆焊,不可采用仅在圆钢角部堆焊一圈的方法。 二,船体渗漏及其修理工艺 1. 产生原因: 由于金属遭受腐蚀,其完整性就逐渐遭到破坏,在焊缝处局部强度 逐渐下降,加上船舶在海面上经常收到水的压力和波浪冲击,以及船 舶主机、辅机工作时引起的船舶振动,还有不正确的货物装载与移 动,船舶在波浪上时而中拱,时而中垂等,在这些外力的作用下,船 舶产生纵向和横向的弯曲,使船体发生变形,在腐蚀严重处就造成焊 缝纹路增大,从而产生渗漏现象,这在船体外板、甲板和水密舱壁的 接缝处常可见到。 2. 修理工艺: 船体出现渗漏的地方,多在焊缝处,这是因为焊接过程中有夹渣、 气孔、裂纹、未焊透等缺陷,以及不合理的施焊程序造成了应力集 中;在使用过程中,又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而产生了裂缝,从而产生 了渗漏。这时,一欢迎下载 2
般均采取刨掉该处焊缝,重新补焊的办法来消除; 为了使新旧焊缝接头过渡良好,在刨除漏水焊缝时,一般比原漏水焊 缝长 50- 75mm。 根据损坏程度,也可采用补板或换新的办法。补板可分挖补和贴补 两种,即在焊水的焊缝处挖补或贴补一块比漏水焊缝长的钢板,四周 连续对接焊或连续搭接焊。在漏水严重而补板又不可能的情况下,应 采取换新的办法,即在漏水焊缝两侧的钢板全部割除换上新钢板,挖 补和换新仅在大小上又区别,其工艺过程如下: (1) 在决定挖补或换新的板的边缘(或焊缝上)画好切割线,测 量外形尺寸, 如有必要应在适当肋位制作样板; (2) 根据现场测得得数据加放适当得余量(一般每边加放 20-50 mm )后号料切 害叽并加工成形; (3) 在待拆除得板上按预先画好得切割线割,(在适当位置保留 4 —6个小段约 50mm长得板缝暂不切割),切割时必须注意不要损伤骨架; (4) 割除板与骨架间得角焊缝,在适当位置焊上吊环并挂上葫芦 钩住待拆板石, 再割去保留的小段板缝,将板取下; (5) 修顺切割边缘,请氧化物后,将预先加工好的新板装上。板 材先与骨架贴 紧,然后从该板的中间肋骨近中点处向上下及前后尽可能地施以定 位焊, 随后割除新板四周余量(常为套割),并由中间向两端对对接焊缝 施以定位 焊; (6) 根据需要装妥马板后,先焊板在舱内的对接缝,施焊程序如 图: (7) 一般采取逐步退焊法进行,以避免焊后产生较大的内应力, 然后焊板与内 部骨架的角焊缝,最后在板的外面,将板对接焊缝刨开槽后进行封 底焊; (8) 板缝焊妥后拆除马板、铲去焊疤,对焊缝进行密性试验检查 其有无夹渣、 气孔、裂纹、未焊透等缺陷。 必须注意:在补板或者换新时,未动的旧板边缘已形成了坚固的框 架,欢迎下载 3
这 样就会妨碍补板或换新板在焊接时的自由收缩,以至产生了残余应 力,这 时补板或换新板的四角就容易出现裂纹,为克服这一缺陷,必须采 取以下 措施: A. 将补板的四角(或换新板的四角及割除部位的四角)做成圆角, 其曲率半 径不得小于板厚的三倍; B. 安装时应注意新板/补板与旧板对接/搭接间隙不得大于1mm,使 其紧密接 触,另外,为了使焊接时有收缩余地,采用马板固定,若采用定位 焊固定,则定位焊长度应小于 5— 10mm,间距为300— 400mm。 注意:旧板割下时,若在板与骨架连接处则切割较困难,当骨架与 板为间 断焊连接时,为保留骨架可将骨架处板切割成狭窄的板条,待其他 部分的 板被割除后,再割开骨架与板条的连接焊缝;若骨架与板为连续焊 缝时, 需将板与骨架一同割除,然后重新装焊新的骨材。 三,船体凹陷及其修理工艺 1. 产生原因: 当内应力超过了船体的局部强度时,使船体的局部产生了永久性变 形。 2. 修理工艺: (1) 就地消除凹陷: 当凹陷尺寸小,且弯曲度不大,其位置又是在主要构件和接缝线以 外的地 方,例如非水密舱壁等处,可采用以下方法予以就地矫正: A.加热吊平:在变形凹陷部位的中间焊一螺栓,并在两边骨架处安 装卡板, 把螺栓拧紧,然后用氧乙炔烘矩在变形面上顺序烘烤加热,再拧螺 栓,把 凹陷部位慢慢拉出,反复几次,直至恢复原状,完工后,要检查其 周围附 近的焊接是否因吊平时牵动而致松动或损伤,必要时应进行密性试 验。加 热吊平法一般用于一个肋距间小面积变形的矫正。 B. 加热并用千斤顶加以矫正:首先在凸出的一面安放撑住或千斤 顶,然欢迎下载 4
后在 其反面(凹面)利用氧炔焰加热,使钢板温度达到 800— 900 C,即 呈现桔 黄微红时,缓慢地、均匀地用千斤顶顶平,以免发生金属的折损及 裂缝, 第2/5页 为了帮助受热处的收缩,可浇注冷水进行冷却,然后用直尺或样板 检查其 正确性。 C. 利用加热时进行锤击矫正:使用这种方法,主要注意温度,一般 要求加热 至1000— 1100C,并且铁锤不能直接打击钢板,而需垫以平锤,通 常多米 用木锤矫正,这样可防止钢板损伤和留下锤痕。 D. 利用门型马板打入铁楔矫正,这种方法仅用于薄板和凹陷小的地 方。 (2) 在车间内矫正: 当凹陷比较大时,可拆卸下船送到车间,利用矫正机械或者在平台 上加热 锤击矫正,其优点是可以进行大面积矫正; (3) 补板/挖补: 若钢板在局部范围内损耗严重时,将凹陷部位切除,补上新板,或 者就在 凹陷区贴补一块钢板,补板的四角应做成圆角,四周与旧板烧连续 对接或 搭接焊,焊接程序同上。 通常对于船体凹陷,采用贴补方法比挖补方法多,因为它省去了拆 卸旧板 的工作,效率高。贴补板的厚度一般为原板厚的 0.75倍。贴补前, 要对凹 陷区除锈油漆。若为弯曲部位,还应将补板预先加工成型。 (4) 换新板: 当损坏相当严重而无法挽救时,就需将凹陷的钢板全部换新。 四,船体裂纹及其修理工艺 1. 产生原因及部位: 船体裂纹产生的原因很多,如在船体装配过程中,各构件没有达到 规定的配合就进行焊接,结果造成弯曲而产生应力,这种应力潜伏在 船体板架上,当受到其他外力叠加时,便会产生船体裂纹;船体结构 所用的材料质量低劣,以及在加工制作中,操作不当或预热不足,焊 接过程中存在灰渣、气孔、裂欢迎下载 5
纹、未焊透等缺陷,加上不合理的施焊 程序,造成应力集中,这些都是产生裂纹的隐患;再就是金属遭到腐 蚀,船舶在波浪上反复受到交变应力的作用,以及主机、辅机等工作 时产生的船舶振动而引起的金属疲劳,在外力作用下,只要超过了理 论计算时船舶纵向和横向的强度,便会产生船体裂纹。因此,必须掌 握其规律,找出船体上最容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做到有的放矢地消除 和预防。 一般作容易产生裂纹的部位有: (1) 凹陷与弯曲处,特别是接缝部位。因为产生凹陷、弯曲时, 接缝处会产生 较大的应力。 (2) 艏柱和艉柱处,特别是被波浪冲击而受损害的地方。这是因 为艏、艉柱的 加工程度最大,金属内部结构被迫改变,具有不同的电位,因而特 别容易 遭受腐蚀,在冲击的作用下受到损害而产生裂纹。 (3) 主机、辅机和锅炉下面以及不能进行清洁的水舱、油舱等处 的外板。 2. 修理工艺: 船体外板、甲板的裂纹修补,基本上采用碳刨开槽两面焊接方式进 行,必要时在裂纹修补结束后再在其外(内)表面加焊复板,即贴补 方法,修补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 限制裂纹的发展,即在裂纹的两端钻直径为 5-8mm的圆 孔,圆孔深度应 与裂纹深度一致,形成圆孔后,可以减小应力,起到止裂的作用; (2) 检查裂纹的程度:用煤油试验可检查其长度;用钻孔法可测 定其深度; (3) 在裂纹处按照焊缝的要求和标准开出坡口,此处坡口的深度 必须大于裂纹 第3/5页 的深度,否则焊完滞后,金属内部仍留有裂纹,造成隐患; (4) 对于限制圆孔进行塞焊。 五,船体骨架弯曲及修理工艺 1. 产生原因: 作用在外板上的力,同时传递到外板相连接的骨架上,因此,就其 本质来说,弯曲和凹陷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弯曲部分在骨架而已,在 船体上容易产生弯曲的部位有:木材、肋骨、舱壁扶强材、木架、首 尾柱等。 2. 修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