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备考资料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的面试共分为三个环节:结构化面试,试讲和答辩。
为了帮助大家更加高效的备考,我们主要从结构化,写教案,试讲和答辩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帮助大家顺利通过面试。
一.结构化面试(一)结构化面试的内容结构化问答题目可以分为六大模块,分别是自我认知、人际沟通、组织管理、应急应变、综合分析以及教育教学类。
1、自我认知类这一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自身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以及周围事物关系所进行的观察、体验、感知和评价等方面。
一般在资格证考试比较常见的是对自己的认知(性格/价值观/人生目标等)和对职业的认知(教师职业)。
例如,你的优点/缺点是什么?请做一下简短的自我介绍?你为什么要考取教师资格证?你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怎样?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当教师?你最喜欢的一本教育的书籍是什么?你的座右铭是什么,它又是如何指导你后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2、人际沟通类作为教师,他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
在其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与不同对象(学校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沟通交流。
作为人际沟通类的题目有三个特征:1.“人”。
题干中会为考生设定身份,这就警示大家在答题的过程中,认清自己的身份,特定身份做特定的事情;2.“情境”。
题干中会有较为明显的矛盾冲突或是具体的争议。
3.“怎么办”“怎么做”“怎么处理”。
比如有这样一道真题“如果接到家长投诉,怎么办”。
对于此题,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这道题对于大家的身份有两种设置:一是普通的任课教师,二是班主任。
身份不同,需要沟通的人群就不一样,因此这道题考生在回答的时候要从两种身份分别处理。
其次,确定“情境”。
题干中提到“家长投诉”。
如果你是任课教师,就需要跟家长沟通,甚至跟学生沟通;如果你是班主任,你不仅需要跟家长沟通,可能还需要跟任课教师沟通和学生沟通。
最后,具体对策。
对于自己所划分的不同情况作出相应的对策以及提升总结。
3、组织管理类此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统筹管理、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通过给出一定的任务情境,引导考生作出设计好整体的活动步骤。
比如让你组织一场家长会;再比如领导让你去“双差班”做班主任,如何进行管理?4、应急应变类这一类型题目强调两点:一是情境的“急”,二是对策的“变”。
主要考察考生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的适应性反应。
比如,在课堂上有学生故意刁难你,提出你不会的问题,你怎么办?再比如,在上课的时候,忽然两个学生打起来了,你怎么办?这个情境也可能在课外,比如放学路上,走在你前面的两个你们班的学生正在讨论你讲课不好,你该怎么办?对于这一类的问题,与人际沟通的区别在于,由于此类题目情境急迫,因此,要在控制自己心态的前提下,先解决当前问题,控制事态的蔓延后,再去进行沟通了解。
5、综合分析类综合分析类是资格证面试结构化考试中比较频繁考察的一种类型,这一类题目又分为两种形式:现象类和观点类。
现象类题目会给考生呈现当前社会或教育中的热点话题,询问大家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例如针对目前的“择校热”,你怎么看?针对目前出现的无人监考,你怎么看?观点类题目会给考生呈现一个观点或者两个及其以上的观点,让大家谈谈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比如有人说“爱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你怎么理解?6、教育教学类教育教学类问题是以直接发问或者设置情境的方式,考查考生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
包括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问题,与班主任工作相关问题,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与所任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
考生要在掌握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作答,将理论与实际融为一体,向评委展示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及可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结构化面试的答题技巧我们梳理了这6类问题的答题技巧和模板,并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大家更加清楚地了解每类问题考查的要点的答题技巧。
如:第一大类,自我认知类,关于“你为什么要当老师”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就要从自己的性格,优点,兴趣爱好,职业理想,喜欢的人或事等方面来阐述“教师这个职业是适合你的,同时你也具备了教师这个职业所需的特点这两个关键性的论点。
二,教案的书写技巧一、环节齐全,教案项目包括课题、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项目不要遗漏很重要,且顺序上没有强制要求。
一般包括导入、教学主要内容(新授)、板书设计、重点提问(互动环节)、课后思考(或作业)。
教学环节完备,教学过程才能完整。
二、突出重难点,必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予以体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必须围绕重难点展开,对重点给予重视、对难点分析透彻。
三、灵活处理教材,教案中对教学材料的处理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要完整,二要逻辑严密,三要通过创新形成特色。
四、案例要绝对新鲜,在备课中要树立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最新鲜的材料去充实教学内容,去阐发理论,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板书设计要力求创新,即个性化。
体现出自己的特点。
六、教案字迹工整有条理的教案可为考生在面试中加分。
三,试讲和答辩“试讲”,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学生,但要求考生”模拟有生“进行讲课。
试讲是教师招聘的常考形式以及教师资格证面试的必考项,它不仅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掌握能力,还检测仪态仪表、应变能力、互动能力等。
基本环节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作业、板书。
试讲的过程是考官评价考生教学技能的过程,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导入环节,在试讲之始便吸引住考官的注意力。
教师资格证面试考试时间安排:20+5+10+5即20分钟备课写教案+5分钟结构化面试+10分钟试讲+5分钟答辩现在重点来说说10分钟的试讲时间如何有效分配安排,还有20分钟的写教案分配安排建议,因为试讲占整个面试的70%分值,同学们需要重点备考!面试时10分钟试讲时间安排参考导入(1分钟左右)新授(5分钟左右)巩固练习(2分钟左右)课堂小结(1分钟左右)作业布置(20秒左右)很多考生对如何写教案是很发怵的,不知道如何写出一份适合考试讲课的教案,今天就教给大家一种10分钟速写一份教案的方法、以及如何分配好20分钟的备课时间。
思考和审题(第1~2分钟)很多考生抽到题目之后,会有短暂的懵逼,这个时候千万打起精神,仔细审题,看一下答题纸的具体要求一般除了“试讲在十分钟内完成”之外,试讲题目还有其他要求,比如:“有适当的板书设计”,“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设计互动环节”,“要详细讲解XX知识点”等要求。
这些要求是试讲阶段必须完成的内容。
所以在设计教案之前,需要对于这些要求进行思考,以便试讲的时候完成这些要求。
撰写教案(第3~10分钟)教案内容并不作为面试考核依据,所以在写教案的时候,可以适当简略书写,自己理解就好。
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简写为“1、2、3”。
教案撰写的具体步骤:1.教学目标+重难点(第2~3分钟)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渗透于整个试讲过程中。
一般来讲,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教学重点,过程与方法目标一般是教学难点。
同时,在答辩环节也经常出现和三维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相关的提问。
在写教案的时候多思考有利于答辩环节的问题解答。
2.导入(第3~3.5分钟)找到合适的导入方法,然后把自己所设想的导入过程中的话语挑重点写出。
以《伤仲永》为例,导入时想要说的话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教案书写的时候可以写——故事导入,爱迪生即可。
3.讲授新课(第 3.5~7分钟)讲授新课的过程,是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讲解。
同时也是完成试题要求的过程。
所以在这个环节,要把试题要求和教学重难点结合起来。
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讲解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来完成教学难点。
在教案撰写的过程中,可以把自己在试讲中想讲的内容简写。
比如:通过提问的方式讲解的话,教案书写的时候要写出教师的问题,学生的回答(正确的/错误的回答)等等。
4.巩固提高(第7~7.5分钟)根据试题要求确定巩固提高的内容,以及和学生互动的内容。
5.小结+作业布置(第7.5~8.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确定作业布置内容。
作业布置最好是开放性作业,如思考问题、实验、观察实践等等。
6.板书设计(第8.5~10分钟)结合教案的内容,详细设计板书,最好把黑板上具体的板书内容一并写到教案中,这样在试讲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板书的逻辑顺序进行讲解。
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把板书设计的图文并茂。
在教案中标注板书内容的书写时间。
比如:在导入之后书写板书题目,在学生讨论时进行板书,在XX知识点讲解以后进行板书,在巩固提高的时候进行板书等等。
确保板书书写时间和试讲时间相互交错,保证在板书内容完成后两分钟内,试讲内容也同步完成。
答辩环节,评委主要是针对考生试讲的内容来进行提问。
答辩的题目分为以下七类:个人信息、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教学论、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
下面,让我们逐个击破,把握答题策略。
一、个人信息本类题型主要通过询问考生一些关于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内容了解考生。
真题中出现过“哪个学校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有没有从事过教育相关的工作?”、“家里有人当老师吗?”、“有没有组织活动的经历?”等内容。
回答时应注意态度诚恳+答题内容与教育相关+如实相告。
比如“家里有人当老师吗?”,实事求是。
可说明家里人或求学阶段的老师对你的教育观、教师观有什么良好的影响,再讲述一下未来的职业规划。
二、专业知识与能力本类题型一般针对试讲内容中具体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提问,有以下三种:一是错讲知识点;二是照本宣科,缺乏知识点的延伸性;三是考察考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储备。
真题中出现过“口算乘法的规律是什么?是否适用于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是什么?”、“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有哪些?”、“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本质是什么?”等内容。
回答时应注意讲解知识+反思补救。
比如“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有哪些?”,第一步讲解知识:方程为等式方程,有且仅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第二步反思自身是否未讲透知识,后期如何加强学习。
三、专业教学论本类题型针对考生对专业教学论的理解和认识。
真题中出现过“数学教学的板书作用是什么? ”、“怎样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你是如何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等内容。
回答时应注意解答问题+反思补救。
比如回答“数学教学的板书作用是什么? ”时,第一步回答作用:理清知识脉络、引起学生注意、板演知识等,第二步反思自身的板书设计,提出完善设想。